小剂量甘露醇在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疗效观察
2009-09-11刘绍红
刘绍红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甘露醇在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名患儿,治疗组常规给予小剂量甘露醇,对照组仅在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前囟增高、颅缝增宽及惊厥等)时才予以甘露醇和速尿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过程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复苏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能有效缓解窒息缺氧后的脑细胞水肿。
[关键词] 新生儿;重度窒息;早期;小剂量甘露醇
[中图分类号] R722.12[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210-01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与儿科的急重症,它的复苏成功是产科、儿科医师追求的共同目标,而复苏之后的治疗更是牵动家长与儿科医师关注的焦点所在。我们自2000年开始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治疗中,12h后常规给与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至2007年共治愈20例,现将其与2000年前未常规应用(仅在出现颅压升高症状时才用)的20例作疗效对比,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2000~2007年的20例称为B组,2000年以前治疗的重度窒息新生儿中随机抽取的20例称为A组。40例患儿均为足月儿(≥37周),出生后均经产科、儿科医师共同按照Apgar评分标准[1],产后1min均为2~3分。2分者为心率和对刺激的反应各1分,3分者加肌张力1分。其中A组:男12例,女8例;剖宫产7例(占35%);巨大儿(体重≥4kg)13例占65%;B组:男9例,女11例;剖宫产5例(25%);巨大儿8例,占40%。
1.2方法与结果
1.2.1A组复苏后常规给予保暖,抗感染,保证能量供应及其他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共有1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4例出现呼吸暂停,其中2例在2d后出现反复呼吸暂停;2例出现惊厥;2例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并有时双眼凝视;5例出现较明显的心律不齐(均无早搏及杂音)。前8例患儿给予甘露醇(20%,0.5~0.7mL/kg)4~5d,1例转上级医院治愈,1例在反复惊厥后家长自动放弃,余6例渐好转;后5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8例治愈出院。随访无脑瘫及明显智力低下,但有1例患儿在成长中反复发生高热惊厥。
1.2.2B组复苏后同样上述普通治疗,在12h后均常规给予小剂量甘露醇(20%,每次0.25~0.35mL/kg)静脉推注,依患儿的反应情况予q6h 或q8h,3~4d后减至q12h,1~2d停用。整个治疗过程仅有4例出现一过性心律不齐(两组患儿出现心律不齐的比率相仿,考虑窒息缺氧致心肌损害),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有1例发生脑瘫,家长已放弃进一步治疗。
2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普及新法复苏技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1],然而,积极的复苏后处理对减少和减轻并发症、改善预后有很大的作用。新生儿窒息缺氧时,脑细胞因能量衰竭而水肿,若缺氧不能及时纠正就会凋亡并坏死,而产生很多后遗症。甘露醇经静脉注射后,不易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从而有效降低颅内压,所以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2]。
从两组治疗结果来看,A组共13例出现并发症,占65%,其中8例考虑是由脑细胞缺氧而发生的并发症,占40%;而B组仅20%有并发症,且没有脑细胞缺氧所致的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明显。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早期给予小剂量甘露醇能有效减轻脑水肿,明显减少窒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认为窒息持续时间对婴儿预后起关键作用,所以,新生儿窒息的治疗关键是正确而及时的复苏,只有复苏成功才能谈及后续治疗[3]。
基层医院,有时因为本身医疗条件及家长等各方面原因,窒息后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不能及时做出诊断,但为了在治疗中取得先机,可以在病程早期给与小剂量甘露醇,以有效缓解由于窒息缺氧而引起的脑细胞水肿,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新生儿脑水肿致颅压升高时,可通过颅缝和前囟内部减压,对脑灌注影响不大,因此甘露醇虽能减轻脑水肿,却不能改变最终脑细胞损伤的程度。因此,缺氧缺血后预防性应用甘露醇无明显神经保护作用。以上我们B组患儿虽并发症减少,但仍有脑瘫发生就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125.
[2]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2.
[3] 杨宝峰. 药理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2.
(收稿日期:200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