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乡村的教育哲学思想

2009-09-11钟炳南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乡土人文教育

钟炳南

乡村教育作为话题,在今天早已是热门。义务教育收费、择校生、高考移民、应试教育之弊、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症结等,围绕乡村教育诸话题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然而,一阵阵喧嚣过后,人们每每发现,乡村教育似乎仍旧我行我素地依其既定的路径前行。许多原意在对教育的建设有所助益的种种努力,往往最终沦为无用之功。好在还有例外。比如刘铁芳老师的新作《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在冬日里展读,仿佛一阵来自田野的暖风扑面而来,令人顿感欣慰。

与教育问题一样,以“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为主的“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从长远看,“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乡村教育的良性发展与乡村社会文化及自然生态的逐步恢复,在此,教育问题与“三农”问题产生了交集。而这部著作就以乡村教育及乡村社会这两个问题作为探讨对象。

作为两大热点的交集,教育学界对其所展开的探讨由来已久。然而,从理论层面看,由于这一领域的学者多缺乏乡村生活的真实体验,对于乡村教育的诸多探讨,常从城市/乡村二元对立的格局出发,以强势与中心的姿态,俯视被预设为弱者、补充的乡村教育,将其理所当然地视为城市教育的附庸。而由此得出的种种结论,因其先在立场的遮蔽,先天就存在严重的缺陷。在这一意义上,《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一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作者是自乡土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具有多年乡村社会生活的经历,并由此产生了对乡土社会深深的眷恋。因而,他的研究首先在视角上摆脱了惯常的城乡二元对立格局,将城市与乡村置于平等的地位,以不偏不倚的心态加以考察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系列颇具建设性的结论,具有极强的创新性。

全书力图在两个层面展示乡村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深层意蕴。其一,在乡村教育自身的视域中,揭示乡村教育的人文意蕴,以求凸现出第一个主题一乡村教育何以呵护乡村青少年完整生命的成长。其二,跳出乡村教育自身的视野,将其置于现代教育的宏观背景之中,审视乡村教育在整个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位序,由此探讨本书的第二个主题一乡村教育之于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人文意义。两个主题互为呼应。前者为后者衍生之基础,后者为前者在更广阔论域中的升华。两者共同构成本书的主体架构。围绕上述两个主题,全书沿以下路径展开论述:

破题——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此部分与正文前的引言及两篇附录一道,就乡村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直接探讨,并初步给出自己对于现存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可视为全书的问题起点与概貌。

承接——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在揭示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作者将其中最为根本者一乡村社会的萎缩与其赖以存在之乡村文化生态的日渐凋零,以及由此发生的乡村少年生存之文化自信的消解,做了更详细的探讨。

转向——重新确立乡村教育的终极目标。欲解决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作者提出,其关键在于,乡村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该由长期以来所秉持的数字层面——关注作为统计数据的入学年限、比率、人均经费投入等传统国民教育的基本目标,转向真正立足于乡土,将乡村教育作为乡村少年健全生命发展的需要,培育基本的乡村情感与价值观,重塑乡村生活的基本文化自信,保持乡村青少年开放的文化心态,使其既能积极接受现代(城市)文明,又不失去对所生存的乡土的关爱与眷恋,从而造就他们积极健康的生存姿态。

建设——乡村教育的重建如何可能。在厘清乡村教育的终极目标后,作者的论述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就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思路,目的在于使这一目标具备更强烈的现实意义。作者强调,“乡村教育确实面临诸多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但其中有一个基本的着眼点,那就是教师。人才是解决乡村教育的根本。只有优秀的、富于责任感的教师,才能给置身荒漠化文化之中的乡村学校提供一片精神的绿洲。”

个案——位乡村少年成长的现象学解读。春晖中学:现代教育中的田园牧歌。宏观的理论探究后,作者将自己作为一个详细的个案加以深入剖析,从自身在乡村社会的成长经历中找寻对上述理论的现实回应,并结合对20世纪20年代的一所近乎乡村教育乌托邦的学校——春晖中学历史的回顾,为全书的理论阐述增添了丰满的现实观照。

整合——乡村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位序。在完整呈现自己眼中乡村教育的全景后,作者将思路引申到本书的第二个主题——乡村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位序。乡村教育不单纯地只是城市教育的简单延伸,相反,其在某种意义上,应当成为现代教育的奠基——“乡村教育是以人性善好的养成作为自身的最终目的的,乡村社会同时又为这一具有特殊内涵的教育形式提供了相应的文化空间,那么乡村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石,重新给现代教育奠定—个更为可靠、可以信赖的基础,就成了一个可以让人期待的希望。”

收尾——回顾与反思。结合自己多年对乡村教育问题研究的经历,作者对全书的创作做了回顾。在梳理个人乡村教育思考轨迹的同时,上升到时代与教育精神变迁的高度,藉由反思,着力提升乡村教育在现代教育乃至整个现代社会中的意义,由此而给乡村教育的深入探讨留下了开阔的探索空间。

本书作为“教育人文学术丛书”中的一种,系作者近年来教育人文研究向乡村教育领域拓展的最新力作,在乡村教育人文研究层面应该说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堪称当前乡土教育研究不可忽视的扛鼎之作。诚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我的乡村教育人文思考路径……由乡村教育,而乡村文化,到乡村教育人文生态的整体关注;由关注乡村少年的健全发展,到关注作为现代人精神资源的乡村自然与乡土人文;由乡村教育何以走向现代教育,到现代教育何以重新体现乡村教育在其中的位序”。综观全书,作者仿佛沿着乡间的田埂,步履坚定地走过了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清晰的脚印仍向着远方执著地延伸……

猜你喜欢

乡土人文教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乡土分外妖娆
人文社科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