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万亿“救市”与罗斯福新政

2009-09-10

群文天地 2009年7期
关键词:救市历史背景罗斯福

孙 燕

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救市”计划。本文从与罗斯福新政对比的角度分析政府四万亿“救市”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和预期效果,从而说明四万亿“救市”计划的合理性。

一、四万亿“救市”计划与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一)四万亿“救市”计划的历史背景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愈演愈烈,正在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的低迷,无疑会影响到出口排名第二的中国。加之国内经济发展前景堪忧,电力行业、制造业、钢铁业、地产业急剧走弱甚至亏损;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有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威胁到社会稳定。基于对经济增长的忧虑,促使中国政府在比预期更早的时间内发布政府投资计划。

(二)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 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三)历史背景比较

比较我国政府四万亿投资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虽然我国目前经济状况并没有像美国大萧条那样凄惨,但也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四万亿 “救市”计划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一)政府四万亿 “救市”计划的主要措施

政府四万亿“救市”计划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一是整顿全国财政金融;二是调整工业生产;三是限制农业生产;四是实行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策;五是颁布社会保障法;六是关注社会福利事业;七是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和工资时数法。

(三)四万亿“救市”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1、二者的不同点。首先,从措施层面上看,罗斯福新政首先治理的是金融系统。借助经济危机,将那些坏账呆账一并清理,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我国没有遭遇重大的金融冲击,十项重大举措中也就没有了对银行的整顿。其次,罗斯福新政的第二项措施就是农业。“相对过剩”带来的农业萎缩,导致罗斯福用减少产量的方式来带动农产品价格的提升,从而拯救农业和农民。我们的十项措施里,关系到农业的主要有第二项和第八项,我们的措施主要还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增加补贴。再次,在用工方面,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了就业。而我们就业在其次,建设首当其中。

2、二者的相同点。二者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工程投入,从而带动就业和消费支出。我国的十项措施中,把原来就已经确定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前,着力通过投资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未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良的环境。另外,从保障措施层面上看,罗斯福新政是法律措施与市场规范相结合。我们的十项措施出台后,国家也及时成立了多个审计小组和监督机构,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实处。

三、政府四万亿计划与罗斯福新政的效果

(一)我国政府四万亿计划具有可行性

1、资金来源有保障。按照中央部署,4万亿元投资方案中的1.18万亿元由中央政府支付,剩下的2.82万亿元由地方政府和社会筹措。发行国债不会导致政府面临巨额债务。因为我国财政总收入规模庞大,而且财政净收入无额外负担。在地方政府筹措方面,中央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投入的方向增加中央投入的比例,降低和免除地方配套的部分资金,且中央政府正研究一些渠道和方法,允许地方政府转贷或经过批准进行融资。这样就能保证地方投资的积极性。

2、从严把关,尽快审批。首先,有大量的项目,由于现在经济环境变化,就可以很快通过相关程序。其次,有些项目并不存在审批难度,关键是政策导向。如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将保障性安居工程、改善民生列为首项任务。

(二)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同时,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四万亿“救市”计划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月至2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这说明政府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开始发挥显著效果。并且政府投资可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而消费比例的提高,最终也将拉升经济增长步伐。

参考文献:

[1]吕秀波.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有利于实现“保增长”目标——兼评4万亿投资带来的积极影响[J].理论与实践,2008(11).

[2]李君.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J].前沿,2006(3).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猜你喜欢

救市历史背景罗斯福
曲阜汉魏碑刻馆藏《张猛龙碑》探究
罗斯福的壮举
湘鄂赣苏区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背景研究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烛武退兵逞辩舌 弱国终究无外交
罗斯福的壮举
楼市新型“救市”,该不该出手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