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风云

2009-09-10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7期
关键词:麻醉剂外科医生脊椎

江 南

早在希腊罗马时代,人类即已知道镇静剂的效用,但并未用在外科手术上,当时的一切手术,如拔牙,切除内脏、四肢,均无法减轻患者的痛苦。

使痛处麻痹的麻醉剂的发明人是汉弗莱·戴维。但由于汉弗莱先生在电、磁方面的卓越贡献,反而使他在麻醉医学方面的功劳常被人们遗忘。

在汉弗莱实验后约半个世纪的1844年,美国牙科医生威尔斯“用麻醉拔牙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威尔斯后来多次实验麻醉剂,却不幸遭到惨痛的失败。手术时,往往由于麻醉剂吸入不足,而使患者在手术进行中醒来,哭闹不已。威尔斯被人们讥讽为“庸医”,不久,即忧愤而死。与他共事的威廉·莫顿继续他的研究,以硫酸、乙醚等新物质为实验对象,发现该物质具有与一氧化二氮类似的性质,并且它的麻醉力较强,可供较大的手术中使用。

莫顿曾为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患者尝试使用麻醉剂,施行颈部肿瘤的切除手术。当时,由于他和供给他药品的人发生冲突,使他迟了15分钟才到达医院,这使当地的外科医生、助手大为不悦。莫顿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自己安装需要的机器,医生们却哼着歌,脚下还打着拍子。好不容易使患者安心了,才使用麻醉剂,5分钟后,患者陷入昏睡状态。当外科医生切除肿瘤时,助手们屏息静气地观察着手术的进行。过去,手术室中常听到病人因疼痛而发出的哀号,这一次手术,却在平静中顺利地完成。

这是1846年10月16日的事。

英国人自19世纪初期以来,始终关心着一氧化二氮与乙醚研究进展,但乙醚等麻醉剂未受到外科医生的重视。是美国的牙医在50年后重新发现并且使用了它。

1847年,也就是证实乙醚效果的次年,爱丁堡大学的妇产科教授詹姆斯·杨·辛普森首次使用氯仿作麻醉剂。氯仿也具挥发性,且比乙醚更有效,只要滴数滴在棉球上,人吸入后即可暂时丧失意识。这种强烈的麻醉作用可使患者的肌肉完全放松,使过去无法实施的腹部手术成为可能。由于氯仿具有香味,不会侵入肺部,而且有不燃性,遂在短时间内,取代了乙醚的地位。

后来,外科医生们发现,如果使用氯仿不适量,将使心脏与肝同时受到伤害。当时虽对氯仿的药性并未完全了解,但已经知道,即使是年轻力壮的患者,在轻度手术前吸入氯仿,也可能引起休克死亡。这项发现,曾使氯仿的地位一落千丈。但在今日,因为氯仿本身仍是一种优秀的麻醉剂,只要在专家监督下使用,即能有效地降低危险性。辛普森首次使用氯仿之年,有人发现乙基也具有麻醉特性,但它在外科上的使用,则在1896年后才开始。使用乙基可以得到迅速确实的效果,后来小儿科中切除扁桃腺的手术就常以它为麻醉剂。但不论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它的有效时间都很短。

1929年,环丙烷登场了。环丙烷药性强烈,只要极少量即可达到效果。对于肺脏患者,也可混在氧气中使用。由于环丙烷价格昂贵,反应快,具爆炸性,而且需要一种特殊装置,才能使患者吸入与他呼出气体成一定比例的环丙烷,所以直到1933年才首次用于人体临床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家们完成另一种三氯硫烯吸入麻醉剂。这种麻醉剂被认为是优良的妇产科用药;但因含有若干毒性,并非所有妇科疾病都可以使用。

这些吸入性的麻醉剂,都是溶于水后,才能送达脑部,因此必须经过肺部才能完成。不久以后,比吸入更直接的方法被发现了。用静脉注射适当药品的方法,就可得到很好的效果。这种方法于1932年开始使用,患者只要忍耐注射之痛,很快就可达到麻醉效果,但由于此药品使用过量,将引起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常用于需时较短的手术,若长时间的手术,则除静脉注射外,仍须同时使用吸入麻醉。

用皮下注射法达到局部麻醉,药品对神经组织发生作用,使欲麻醉部位麻醉,而不使病人丧失意识也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最早从秘鲁的植物古柯中提炼古柯碱,今日使用最普遍的大概就是普鲁卡因了。所有的局部麻醉,都是将药品经由脑部输送至手术施行部位,使该部位神经受到阻碍,因而产生麻醉作用。

另有一种特殊的麻醉法,就是脊椎麻醉。人体全部神经都成束地聚集在脊椎内,利用脊椎麻醉的方法,将药品注入脊椎的特定部位,可使人半身麻痹,但意识则不受影响。这是1885年,纽约的神经科医生克宁在做脊椎神经麻醉实验时,为狗注射脊椎外膜,由狗几乎全身麻痹的现象中,偶然得到的结果。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麻醉剂外科医生脊椎
脚下的风景
职业亚健康之脊椎病
麻醉剂的使用
氯胺酮为麻醉剂的MECT效果
Scientists Make Plants“Fall Asleep”
荷兰外科医生完成由机器人辅助的超微外科手术
幽默可乐
给动物分一分“门派”
首个3D打印人造脊椎成功植入
手术前不宜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