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09-09-10杨建国宋红英陈宏霞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教学特点教学现状

杨建国 宋红英 陈宏霞

[摘要]文章对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指出了该门课程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综合英语”教学特点及《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

[关键词]综合英语 教学现状 教学特点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建国(1966- ),男,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宋红英(1967- ),女,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英语教学。(四川 绵阳 621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135-02

作为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中的基础专业课,“综合英语”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在对“综合英语”教学现状调研分析后发现:“综合英语”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模式滞后,教材选用及教学内容不尽合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陈旧和单一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特点,我们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一、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滞后。多数高职院校还囿于传统的“教师在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立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与现代外语教育理念及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相悖,也难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长时间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也习惯了这种“填鸭式”的语言学习模式,最终学成的不过是“哑巴”英语。旧模式培养的多是语言接受能力,而非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学生在英语语言的运用上必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另外,传统的教学情景较为单一、呆板,忽略了语言的习得离不开语言的真实环境这一特性。很少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情景,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内容及教材选用不合理。在被调查学校中,有相当比例的院校忽略了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育所具有的自身特点,在教育上偏离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教师没有把高职院校与一般本科院校区分开来,在教学内容上只是简单地压缩本科教学内容,而没有注意到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倾向实用性及实践性的特点。词汇讲解及语法分析成了“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习的多数是有关英语的知识而非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及交际能力。

教材是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提供学习样本的基本材料。因此,教材的使用情况也与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着教材选取随意、所用教材与教学目的脱节等问题。甚至有学校直接使用本科公共英语的教材作为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材。其实,高职院校与一般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教材选取上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还有的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致使课堂上教授的信息与时代发展趋势脱节,学生学起来兴味索然。

3.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方法较单一、缺乏新意。教师不是不厌其烦地讲解词汇、搭配、句型及各种语法知识,就是落入“语法翻译法”的窠臼。教师在上面唱“独角戏”,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却成了教师的“忠实(或不忠实)听众”,很少真正参与教学。这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不能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此外,教学手段也趋向老化。“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多囿于“以书本为教材,粉笔加黑板”的手段,很少运用多媒体、网络和音像制品等辅助教学设施。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语言的环境,很少有机会练习运用英语的能力。

4.考核手段落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衡量该课程英语教学质量的手段主要还是书面考核。这种考核标准不能对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践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作出恰如其分的测试,导致学生学习英语基本上仍是以模仿、重复和死记硬背为主。

二、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的特点

通过在高职学院的教学实践以及在本科院校的调查学习,我们发现:高职高专教育与一般本科教育的本质差异在于人才培养类型定位迥异。一般本科培养的是学术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或科研型储备人才,而高职高专培养的主要是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应用能力成为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的主攻方向。较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注重应用技能培训。较之四年制的本科,高职高专在学制上与之存在着差异性——为三年制。本科的“基础英语”开课四个学期,总学时在400左右。高职院校受学制的影响,“综合英语”开课一般只有三个学期,总学时也只有本科“基础英语”的一半左右。因此,“综合英语”不可能像本科“基础英语”那样可以涉及整个英语知识体系及社会文化知识等全方面的内容,而有其自身的侧重点——基本应用技能的培训。

2.教学以实用为依据。由于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与一般本科英语专业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上存在着差异,所以两者在教学内容和课文选材上也存在着差异。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开设是为高职院校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其用英语从事交际及阅读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高专的“综合英语”在教材的遴选上更偏向于实用,其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联系紧密,其选材也多倾向于实用性文体。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十个单元中有七个单元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将来要面临的社会或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一般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教材除了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方面的能力外,还倾向于学生在社会文化知识方面的发展,其选材多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关或是文学故事。

3.教学手段与方法要灵活、多样化。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具有很强的职业英语教育的特征,这要求所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相当强的职业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各种职业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成了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的重点。无论是语言能力,还是语用能力及思维能力,都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操练,以获得上述能力。总之,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要求其教学手段现代新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从而让学生获得从事英语相关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能力。

三、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通过对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特点及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梳理,结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指导思想的改变。依据教学实践中突出“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指导方针,以“工学结合”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手段、方法及考核手段进行改革,使之符合该课程的特点。

2.教学模式的改革。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的要求,高职高专的专业建设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沿着产学结合之路,校企联合打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专业建设思想体现在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就是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把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整合利用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适合不同领域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具体到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一是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立意”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说、做合一”的“能力立意”的新型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二是要结合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引社会、企业的教育资源入课堂,通过校企互动、共育人才,增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三是要走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道路,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通过社会实践、课外练习得到运用、巩固、内化和升华。

3.教学内容的改革。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的教学内容应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综合英语”教学应该把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注意五个方面的平衡发展。其次,“综合英语”教学还应该把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及文化知识三方面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英语语言相关知识又具有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要注意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两者的均衡发展。口语的培养可通过加强语音和口语教学环节予以保证,通过模仿、朗读加强语音的标准性,通过话题讨论、辩论、节目表演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笔头表达能力则可通过增加各种应用文写作和定量翻译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同时,教材的选用要符合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程的体系特点,不能够简单地把一般本科公共英语教材拿来使用。可根据高职高专“综合英语”课程的体系特点,自行选编教材。“综合英语”教材选编应该把实用性放在首位,力争让教材融思想性、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4.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该课程教学要积极探索和尝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通过讲练结合、话题讨论、师生互动、即兴表演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既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加强语篇教学、语用教学、英语社会文化教学等,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理解能力。总之,教师应探索和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融入丰富、真实、自然的语境中,让学生有目的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巩固和加深对语言的掌握。

教学手段也要求新颖、现代化。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语言教学实验室,整合丰富的多媒体外语学习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环境的虚拟化,课堂教学的形象化、情景化和生活化,形成因材施教、师生互动、动态学习、群组交流等教学特色,从而拓展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建构教学网络系统,组建外语教学校园网站,将其建设成为一个网上外语教学基地,使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

四、结语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各种职业能力,有助于高职院校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编写组.英语综合教程1[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孔庆炎,刘鸿章.高职高专应用英语教育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4(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Jeremy Hammer.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3rd Edition)[M].New York:Longman,2004.

[6]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New York:Longman,1996.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教学特点教学现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基于PBL的高职综合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