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视野中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与建设途径

2009-09-10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内涵素质教育

吉 飞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因素,是大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宗旨是一致的,大学校园文化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入挖掘内涵,充分发挥功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 内涵

[作者简介]吉飞(1958- ),男,江苏泰兴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常州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SJD88000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050-02

“大凡历史稍长一点的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永恒的风景。构成这道‘风景的,除了眼见为实、可以言之凿凿的校园建筑、图书设备、科研成果、名师高徒外,还有必须心领神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精神。”①大学校园文化即属于这类“永恒的风景”,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的重要财富;是大学办学资源中无法评估的无形资产;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大学综合实力的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要素。

大学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因素,是大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建设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一、大学校园文化及其内涵

大学是在地域和空间上相对独立的教育社区,这一社区的人们大多具有共同的活动方式,高等教育活动使他们具有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独特的、共同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以及思想观念。高等教育的对象是趋向成熟的青年,他们不仅被动地接受教育,而且积极地参与校园生活,给校园赋予新的特点和多彩的面貌。这些文化现象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独具一格的标志,并造就了当代大学生区别于往昔和其他社会群体的精神风貌。

大学校园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生活方式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在人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②大学校园文化具有精神性、集合性、社会性、历史性、时代性和可塑性等特征。③它是维系大学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亚文化,不论你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无论你是否有意识地去构建,它都存在、变化与发展着,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校园中的每一个人。④大学校园文化至少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大学校园文化来源于大学的客观生活,而大学的客观生活具有明显的层次,因此,大学校园文化也相应具有层次性,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依照存在的形态依次递进。

第二,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离不开一定的行为载体,大学的一切教学与学术活动以及整体学术氛围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了发展基点,同时也造就了大学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

第三,大学校园文化需要特定的主体来传播与发展,即一定的主体是大学校园文化赖以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必备要素。大体来说,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包括大学生、教师和党政管理人员。

第四,特定的制度载体是大学校园文化得以反映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的组织制度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十分重要。大学作为一种有着明确目标的社会团体,人们之间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需由组织制度来维系。

第五,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要素,大学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它的核心是一种价值体系。

二、大学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

1.凝练大学精神,提升素质教育。大学精神或大学传统,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大学理念的理解,以及为实现这个理念的一贯做法而形成的大学成员自愿遵循的共同规范。⑤大学精神与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的无形资产;大学精神引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形成;大学精神是对校园文化的高度凝练,是校园文化的精髓。

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的关键。大学精神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将产生深刻影响。⑥

2.引领先进文化,促进自我反哺。大学既是传播文化的基地,也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文化的传承、应用与创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⑦大学校园里生活着当今社会中高智商的群体,他们中不仅有学贯中西、博大精深的专家学者,而且有当今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青年大学生。这决定了在大学校园“酿造”形成的校园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导向性。⑧

校园文化历来是一所学校的思想和精神旗帜,对社会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起着示范和榜样作用,同时也吸收社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大学生、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充当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创造先进的社会文化;另一方面,大学文化在作用于社会文化的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精神的培育、大学校园文化的丰富与拓展,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也有利于教职员工的综合发展。

3.塑造健全人格,培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其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文化素质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因此,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理应具备的功能之一。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育健康心理品质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又一项重要功能。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在完善学生心理素质和调节其心理状况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远离家庭、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学生,非常渴望情感交流,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条件。心理障碍的存在,往往缘于缺乏自信和孤独。在各种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中,他们得以充分表现自己平时难以发挥的才能,从而增强了自信,也在集体活动中满足了情感交流的需要,使人格得以健全。⑨

4.统合知识能力,实现知行合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与能力的来源渠道有显著的差异,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传授与书本练习;而实践能力则主要来源于实验教学、实训以及校外的实习活动。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整合为一个以专业知识、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为主体结构的和谐的学习型载体,达到知识与能力合二为一的理想状态。校园文化以其广博的内容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并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逐步建立起以专业研究方向为核心,以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以相关的外围知识为补充,以锻炼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网络型知行结构。⑩

三、素质教育视野中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

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审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大学校园文化的全局,又要从微观上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与制度设计,同时也不可忽视大学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1.全方位、多层次建设校园文化。由于素质教育的综合性、全面性,以素质教育为指向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既要开展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的建设,又要注重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建设。前者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其进一步的提高与升华,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四者全面协调、和谐统一的团体亚文化。

2.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没有领导的群体是松散的、耦合的,没有核心的文化是散漫的、粗糙的。大学校园文化只有围绕其核心来建设,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个核心就是大学特有的、鲜明的价值体系以及与之相随的思维方式、群体心理和思想观念,其内核就是大学的素质教育。所有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层次、组织、行为和制度都必须围绕上述核心及其内核运转,这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3.树立校园文化建设全局观。根据科学发展观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依靠部分人或个别部门和团体,必须依赖于大学校园文化的三大主体——大学生、教师和党政管理人员。全局观要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主体、各环节协调配合,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渗透于所有的教学与管理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同时,大学校园文化应以整体亚文化的身份吸收社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抵制不良因素,从而不断繁荣校园文化,改善素质教育的内外环境。

4.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任何单一主体的精神或文化皆有可能发展成为片面的、畸形的精神或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亦如此。现代大学的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多样化、多渠道化,尤其是主体的多元化。传统观点认为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事情,而现代观点则认为,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走主体多元化的道路,不仅校内各群体要积极参与其中,群策群力,共谋发展,而且要积极引进校外团体与企业共同建设,促进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让先进的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为我所用。

5.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制度保障。管理学认为,完善的组织制度是组织发展的前提条件。规章制度是素质教育和大学校园文化物化的重要保障,是维系大学成员关系的主要纽带,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驾护航。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没有自成体系的校园文化,也就谈不上制度文化建设,更遑论素质教育的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正式组织制度作保障,而且更需要非正式组织制度来约束,因为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同样重要,在某些情况下,非正式组织制度甚至能够发挥正式组织制度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注释]

①陈平原.中国大学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86.

②④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97,298-299.

③杨克斯.建设校园文化与塑造大学精神[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4.

⑤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98.

⑥霍然.大学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机制探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74-175.

⑦嵇胜利,何克均.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5):14.

⑧李淑丽.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5(5):113.

⑨杨海蛟.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4(21):51.

⑩刘文初.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4):125.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内涵素质教育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木木相册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