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阳光能照进心灵

2009-09-09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幼儿园

陈 宁

一个真正健康的儿童,不仅身体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正常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纲要》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明确要求:健康教育要“身心并重”。那么,在我们现实的教育中,作为幼儿的启蒙之师,我们给幼儿营造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和氛围又是怎样的呢?其中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又该如何改善?西南师范大学刘云艳教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心理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实践。为此,基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刘教授,她提出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一线教师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有一些帮助。

刘: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心理健康问题等同于心理问题。在许多教师心目中,一说到健康,尤其说到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容易关注有没有心理问题。第二个是将心理健康看作一个静态的东西,有的教师习惯于给幼儿下结论,这个幼儿健不健康,那个幼儿健不健康,而没有看到心理健康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第三个是觉得心理健康只跟少部分人有关,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第四,更多关注的是个体怎么跟社会相适应,即符合社会期待的那个标准,而忽略了心理健康应该是一个发展标准问题,而我认为对发展标准的认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非常关键的。

正是由于有上面这些观念上的误区存在,相应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上也存在一些误区。第一,对目标和任务的理解窄化,窄化在问题上,老想着怎么帮助那些不健康、心理有问题的幼儿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关注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幼儿的康复,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且这种关注需要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三方的共同努力。但是,这是一种面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幼儿的教育干预,对于教师的专业性挑战较高,当一些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时,其专业知识的相对不足容易导致教师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产生退缩心理。第二,忽视幼儿心理潜能的挖掘与优化。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幼儿一生下来就有一些原生的素质,比如感官、神经系统的特性及其气质,等等,这是个体心理潜能。个体心理潜能的外显有其规律性,有发展的敏感性,如果我们所创设的环境与教育条件得当,这些潜能将不断得到积极外化、衍生,进而内化为个体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和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相关的,这是面对大多数幼儿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我在最近出版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一书里面充分表达了这一观点。

记:您认为我国幼儿园目前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刘:从宏观上来讲,整个社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和压力,无形地或者说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园与家长的教育观。就幼儿园本身来看,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带来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也阻碍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为数不少的园长与教师很难静下心来思考什么对于幼儿发展来说最有价值,却在关注什么内容是最热门的。最吸引家长眼球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教工作的常规很难按照计划运行。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属于隐性的问题,目标是有的,但是对于目标实施的检查与监督环节就比较务虚了。

记: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做得更好一些?您能提一些建议吗?

刘:我最近做了一个《中国0~6岁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展与展望》研究。从文献看,近20年来,我国幼儿心理问题检出率在6.32%~26.32%之间浮动(CBCL量表),其中3岁~6岁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集中表现在攻击、分裂样、社交退缩、抑郁、多动、违纪、躯体诉说、性问题、不成熟、焦虑、强迫性、品行障碍、学习障碍等方面,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攻击、分裂样、社交退缩、抑郁、多动、违纪、躯体诉说、性问题、不成熟、焦虑。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不利的早期经验是关键。如一个在交往、游戏等方面长期受挫的幼儿,也许在青春期遭遇更多的挫折心理,也许出现更多的攻击性或退缩行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是否正常,与5岁前早期经验有关。我们能做的就是与家长一起给幼儿提供一个有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早期经验。

文献分析还发现,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医学的关注多于心理学、教育学的关注。从已有的教育关注来看,更多停留在补偿性教育阶段。对于大多数幼儿而言,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都会面临心理素质的优化、心理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等问题,后者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观的体现。它强调从幼儿身心发展整体性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品质与心理问题进行培养与促进,从而达到优化个体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因此,有必要从心理素质优化的角度系统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诊断的标准。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规划中应该充实这样的内容。幼儿园课程选择中应该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研究。课程实施中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于一般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上,把极个别表现出某种问题行为倾向的儿童纳入集体教育中来。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来讲,是很有挑战性的,它既是一个长效工作,也是一个需要专业能力的工作,它建立在对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基础上,需要教师具备观察、了解、评价幼儿心理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全纳性教育的能力。我想能不能由政府出面组织,组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或者授权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于各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幼儿园)进行管理、协调、监督、资源和资金分配。该机构将教育行政、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资源有机整合。其次,由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培训专业人员到各级学校(幼儿园)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这种教育需要面对幼儿、幼儿家长以及教师。比如,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测评,为家长、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普及心理治疗以及危机干预的一般知识和方法;也可以定期走入社区为更多家庭提供必要的社区服务。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另一方面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的意识,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记:那么,幼儿园该如何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刘: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语言表达能力相对不足,这就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一定难度。但是已有的经验证明,游戏、绘画、阅读等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在这些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感知与体验,行为得到不断的强化与迁移是很好的方式。其次教师所创设的尊重、理解、信任、愉悦的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必不可少的环境。所以,感知体验、活动强化、行为训练、环境潜移默化等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对发展当中有一些问题的幼儿,如攻击性强、自控能力差,等等,我们则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教育步骤进行干预。比如说心理学上就有ABC行为矫正法(以幼儿绘画受挫事件为例):(A)行为发生前的情况(Antecedent),也就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事件,如绘画不顺利;(B)发生的行为(Behaviours),也就是受关注的行为,如将画纸撕掉,甚至嚎啕大哭;(C)行为的后果(CoDseqHences),周围人去安慰他。这是面对困难时的一种典型的试图逃避的

心理。教师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发生什么;周围人的态度;需要矫正什么行为。在撕掉画纸的案例中,需要矫正的不是困难,而是遇到困难时的态度,比如不发脾气。那么,教师怎么办?冷处理。一旦幼儿不发脾气了,教师再去详细询问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给他具体的帮助。这样能使他形成一种意识:我遇到困难时发脾气,你是不来的;我一旦不发脾气了,我举手或者告诉你,你就来了。这其实是使他学会一种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我记得还矫正过两个老打架的幼儿,一争玩具,两个人就打。为什么打呢?很简单,原因在于双方都不理解对方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动机或者意图,这与年龄有关,也与教育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扮演救火队员,各打五十大板,把矛盾冲突压下去,而是教师首先要有一个观念:冲突是幼儿学习社会行为的一种有效情景或者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看作是积极的事件。为此,教师的工作首先就是引导幼儿学会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对方,同时学会倾听。其次要引导幼儿努力实现换位思考,如“你被打过吗?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被打以后你觉得怎样?”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观察他们有没有试图去了解对方的意图和感受。同时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问幼儿:“你们觉得这样一件事情,用什么方法比较好?”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出主意,但是不能简单地引导幼儿谦让、分享,有的时候也要让幼儿学会用有效的竞争与说服、协商等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冲突双方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教会幼儿学会相处,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记:幼儿心理健康受环境影响很大。作为幼儿一天生活8小时的幼儿园环境,教师除了创设教育情境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提供给幼儿的心理环境。请问,从教师自身来说,怎样做才能说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从管理者来说,又应该怎样判断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心理环境是否健康?

刘:我认为有几个很重要的关键词,比如说理解、尊重、信任、关爱等,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并贯穿到行为中。当然,幼儿园有一种现象令人担忧,那就是教师的积极性评价的条件化:对于幼儿的表扬与赞许会有意无意向幼儿传递一种信息——听我话的就是乖孩子,不听我的话教师就不喜欢。由于幼儿是非常渴望教师的积极性评价的,为了赢得教师的爱,幼儿会扭曲、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幼儿自我概念异化的开始,也是各种心理问题可能萌芽的根源。其次教师喜欢用一些宽泛的语言评价幼儿,如“聪明”“能干”,这种评价向幼儿传递一种信息:我做对了,是因为聪明能干,我做不好了,是因为我不聪明能干,所导致的是盲目自信或自卑,缺乏引导性。积极的评价在于让幼儿在活动当中自己感受到活动的成功,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种信心、一种动力。积极的评价还在于根据幼儿实际的表现,给予引导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内源性的评价,是具有强烈的内驱力的,在这种评价中幼儿能感受到自己踩到音乐节奏的那种欢快,感受到自己聆听优美旋律的那种愉悦。

记: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否请您再具体说一说教师该怎么样更好地让幼儿自己感受到这种自豪和欢快呢?

刘:首先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行为本身。教师评价幼儿的绘画“这幅画的蓝色用得好”“这朵花花瓣的线条像锯齿一样,是什么花呢?为什么这样画呢?”“告诉我你今天画的是什么?说一说你今天画得最好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呢?”这就是教师引导幼儿自我肯定、自我欣赏,把评价权交给幼儿。再一个,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怎么观察?看他是不是很自信,是不是能感到尊严,是不是感到快乐。我觉得这些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来讲很重要。还有一点,任何幼儿都有长项,或者绘画很好,或者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或者在游戏当中很有策略,或者组织能力很强。这些需要我们不断引导与肯定,引导幼儿不断尝试,获得自信与执着,获得快乐与幸福。

记: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除了幼儿园自身努力之外,您认为其他部门还应该做哪些工作?

刘:严格意义上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幼儿园单独就可以做的,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是教育、医学、心理三者相结合的一种结构,所以幼儿园一定要主动和医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手,对一些遭遇心理问题的幼儿进行会诊。教育部门则要加强对教师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幼儿园则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作用。

编后:对儿童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好比一个“阳光工程”,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让每个幼儿心里都照耀进阳光,就能让他们生命中的鲜花在爱和温暖中尽情绽放。而“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所以让我们祝愿并期待着:能有那么一天,每一位教师和幼儿的生命之花都能沐浴着阳光鲜艳地绽放。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幼儿园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爱“上”幼儿园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