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16名幼儿“怕黑”心理的干预研究

2009-09-09王桂平王芳芝张丽华王玉霞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库房小朋友心理

王桂平 王芳芝 张丽华 王玉霞

一、问题的提出

害怕是个体对已经意识到的危险(真实的或想象的)做出反应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当个体感到害怕时,常表现出心跳过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反应。在儿童的正常成长过程中,他们常常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害怕,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沃尔曼曾指出,有90%的正常儿童会在“适当的年龄产生相应的恐惧”。从生存的意义上讲,害怕作为提醒人们逃脱伤害的信号可以警告个体面临险境,因此害怕作为人类的一种固有本能被认为是一种健康而正常的情感。害怕和孩子的成长相伴而行,有些害怕会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逐渐消失,但也有些本来很平常的孩子恐惧,如果未能很好认识并正确对待,任其发展可能会使儿童产生过度的焦虑并发展成为恐怖症等心理障碍。因此,及时了解儿童害怕的对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害怕,对于促进儿童个性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一项关于幼儿害怕心理的调查中,我们甄别出了一部分存在严重怕黑心理的儿童、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矫正这些儿童的怕黑心理,维护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

1被试:被试是在我园进行的一项关于幼儿恐惧心理的研究中被甄别出来的16名怕黑程度(五级评分)被评价为3级以上的儿童,其中男6名,女10名,平均年龄5周岁。

2工具:黑暗的小屋(本园腾空的仓库),桌子一张,厚窗帘布。汽车、布娃娃等玩具若干,大纸箱4个,手电筒一支,小鸡图片若干。

3程序:本研究采用非随机单组前后测的设计模式

(1)前测:设计“黑暗库房取物”游戏,请被试依次到黑暗的库房中帮助教师取物。

(2)设计并实施干预措施:干预措施主要分为认知调整和行为训练两大部分。

认知调整:让幼儿了解黑暗产生的原因以及在黑暗中物体本身并没发生改变等信息。实施方法如下:在一张三屉桌的下面放置一些玩具:汽车、积木、布娃娃等。分别请被试钻到桌子下面看看桌子下面放着什么?(汽车等)然后用一块厚窗帘把桌子四周围起来问孩子桌子下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变黑了)再请小朋友摸一摸刚才看到的玩具还在不在?(在)揭开窗帘问孩子桌子下面为什么会变黑呢?(没有光了)让孩子了解黑暗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克服对黑暗的害怕。

行为训练:游戏一“暗室找人”。游戏过程:全体小朋友闭上眼睛,请一名幼儿藏在箱子里(箱子四周不透光)。接着让小朋友猜猜少了谁,猜对了大家一起从1数到15(延长幼儿独自在黑暗的纸箱中停留的时间)。然后把小朋友从箱子里请出来。同样方法依次把其他小朋友藏在箱子里,为了减少游戏中幼儿等待时间,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就变成每次藏起四名幼儿让其他幼儿猜猜少了谁?猜对了,再用同样的方法依次从箱子里请出小朋友。游戏二“跟着领头人”。游戏过程:由教师做领头人,让孩子们跟着在黑暗的库房里出出进进,并来回摆动着胳膊探路。开始的时候只在库房里停留很短的时间,以后逐渐延长停留时间,孩子愿意的时候交换角色,请一名幼儿在前面当领头人。游戏三“越数越多”。游戏过程:请一个孩子进到库房,开始只数3下就出来,换下一位小朋友。然后数到5。以后逐渐增加数数的数量直至60,之后把大声数数改为默数以逐渐增加孩子们的胆量。每个干预对象都做同样的练习。游戏四“库房寻物”。游戏过程:在库房墙上贴许多小鸡图片让幼儿依次轮流进去取出小鸡图片。教师拿手电筒带幼儿进入库房,看到墙上贴着许多小鸡图片。走出库房,看到“鸡妈妈”(由另一名老师扮演)在伤心地哭。问“鸡妈妈,你怎么啦?”“我的孩子们丢了。”“小朋友。你们看见鸡妈妈的孩子了吗?”“看见啦,在库房。”“那我们帮鸡妈妈把小鸡找回来好吗?”“好。”小朋友依次走进库房,每人从墙上取下一张小鸡图片交给“鸡妈妈”,“鸡妈妈”高兴地说:“谢谢小朋友。”完成任务的小朋友都能得到1个小贴片的奖励。

具体干预过程按上述思路设计,游戏活动分六次在三周内进行。

(3)后测:后测与前测的方法相同(地点更换)。同时请家长评价儿童能否在家中黑暗的房间中出入或取物,目的是考察干预效果的稳定性和干预措施在其他情境中的迁移效果。

三、结果与讨论

因样本量较小。同时考虑到严重的怕黑心理可能会给儿童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我们对甄别出来的16名儿童全部进行干预而没有设立对照班。所以本研究没有采用严格的统计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处理。但被试行为在干预前后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充分显示出干预效果的显著性,在对幼儿三周的干预过程中,16名幼儿除一名幼儿因故退出外,其余幼儿的怕黑心理基本得到矫正,这主要表现为在前测中没有一个被试能够完成在黑暗的库房里取出物品的任务,而在后测中所有被试均顺利完成,在延时后测中家长描述被试在家中的黑暗房间中均能进出取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至少在该年龄段,适度的教育干预对于减轻儿童因怕黑而引起的焦虑是有益的。

研究中干预措施的制定主要以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认知治疗有两种基本假设:一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对他们的适应不良行为有影响:二是通过改变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可以改变他们的适应不良行为。儿童害怕黑暗或者闪电雷鸣等往往和他们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解释这些自然现象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成人可以用简单的道理使他们明白黑暗产生的原因,就有可能消除幼儿对黑暗等的盲目害怕。因此,本研究使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儿童了解黑暗和光线的关系、以及在黑暗中物体的特征并未发生改变,增强儿童对黑暗的认知和掌控感,消除儿童因为发展或不适当的教养方法导致的对黑暗的错误知觉,这对于矫正儿童的怕黑心理是很关键的。

在行为训练部分,干预措施的制定综合使用了行为治疗中的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和榜样塑造法等技术。首先,将儿童对黑暗的害怕主要分成四个等级(藏在黑箱中——多人进入黑暗的库房——一人进入库房并逐渐延长时间——一人进入库房并寻找物品),当儿童对某一等级刺激的害怕消除后再呈现更高等级的刺激:其次,在呈现每一刺激等级的过程中都设计相应的游戏,其原理是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丰富的游戏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积极情绪会延及到与游戏有关的事物中,从而对抗了因黑暗产生的消极情绪。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兴趣浓厚,随着游戏的逐渐展开,儿童适应黑暗的能力稳步提高,直至干预过程结束,儿童的怕黑心理得到矫正。第三,在干预过程中,我们同时采用了其他一些辅助的方法,例如帮助幼儿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法来鼓励自己勇敢不怕黑,当幼儿在黑暗的环境中时教给幼儿给自己说壮胆的话:“我不怕黑,屋里很安全”;用榜样示范法激励幼儿的勇敢行为;在孩子对黑暗有了初步认识并逐渐敢在黑屋子里呆一会儿时,我们设置了勇敢行为的表扬表。每次活动后都给勇敢完成任务的孩子一个五角星以示奖励。

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前期的调查中,有近86%的家长认为父母在帮助儿童克服害怕所导致的焦虑情绪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帮助家长掌握对儿童害怕心理的科学态度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在干预过程中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有关儿童害怕心理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家长认识到儿童在特定的年龄对某些东西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儿童害怕的对象如果与其年龄明显不符就有可能影响儿童个性的正常发展,而家长和教师对儿童害怕心理的正确态度和有效应对是帮助儿童克服害怕心理的关键。我们还同时介绍了一些针对儿童害怕心理的科学的教养方式:1不要对孩子的害怕做出过度反应,即对孩子的害怕既不能满不在乎也不能大惊小怪,对孩子胆小行为的指责、捉弄或生气只能增加孩子的焦虑,同时也不能对害怕的孩子表示过分的同情和关照,如果孩子受惊吓时,父母每次都把孩子搂在怀里哄个不停,可能会使孩子断定确实有危险存在。2说明理由并帮助孩子获得应对他所害怕的对象或情境的信心和方法。儿童害怕一个人在黑暗的房间里睡觉,可以在他床头装一个夜灯的开关,学会开和关,就让儿童掌握了黑暗和明亮的主动权,帮助消除害怕,同时家长应给孩子做榜样示范。3预防害怕的发生。一些研究者发现幼儿许多害怕的发生与刺激出其不意的突然出现有关。如幼儿去拉大公鸡的羽毛,大公鸡突然扑翅啼叫往往会惊吓幼儿。因此,在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在幼儿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一些新异刺激。

总之,儿童的害怕有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它的产生依赖于多种因素,如刺激的类型、环境的熟悉性、儿童的发展水平,等等。虽然心理学家对儿童害怕原因的解释尚存在不同意见,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已经发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害怕心理的矫正方法,广大家长和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有效地帮助儿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害怕情绪,让儿童在害怕的“正常”世界中感到安全和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库房小朋友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论档案库房工作的管理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心理小测试
Let’s DIY Poster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