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
2009-09-08夏素芳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要求数学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创新教育,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当前中学数学教学实际来讲,中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创新教育,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一、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理解创新教育的实质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教育,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发现、认识有用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基础。
“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全面贯彻创新教育的精神实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趋向。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主旋律。因此,数学课的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观,并以此为指导,从不同方向组织教学。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学生数学素质、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人创新素质的综合体现,既包括创造性思维,也包括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等因素。
1.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培养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首先,要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序列的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捷、顺畅的道路”,重复推演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中科院王梓坤院士说:对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我们只是看到了成功的结果,那些逐步抛弃的中间假设则从不公布,是很可惜的,因为其中蕴含了许多经验教训。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3.倡导成功激励,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要树立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有意创设成功的机遇,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创新的动机、热情和信心。比如通过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经历”一遍定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归纳概括过程,体验发现与创造的乐趣,使其创新的情感得以流露出来。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正确诱导这些情感都可以作为创新的动力源。作为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数学创新的驱动和感染下,充分发挥潜力,释放创新激情,激活创新情感,寓教于乐,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创新的快乐中成长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课题,这仍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罗铁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尝试》.
2.《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3.刘利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三条途径》.
4.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
5.王蕾.《数学教学中加强技能训练的尝试》.
作者简介
夏素芳,女,1972年7月14日出生,1994年参加工作 ,本科学历,现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