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双基”不放松
2009-09-08欧孔群
欧孔群
1992年7月,唐柳燕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柳州市驾鹤路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长期以来,她把课堂当成教学的主阵地,用激情和智慧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逐渐形成了注重学科特点,强调“双基”训练的教学风格。近年来,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有些教师走进了认识的误区,常常因为过于注重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忽视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而唐柳燕认为语文是姓“语”的,是让学生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把“字”写美的一门课,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为此,她不仅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是咬紧“双基”训练不放松,把它作为自己教学的重中之重。
唐柳燕注重训练学生的“双基”,强调一个“巧”字,即采用巧妙的方法和技巧,如采取激趣法、情境创设法、读写结合法等进行教学。以理解词语为例,在教学“焦急万分”一词时,她首先根据字理法让学生知道“焦”字的四点与火有关,然后让学生把“焦急万分”一词带进文中的句子里读一读,慢慢体会,最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该词的含义。这一过程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对词语既有了深刻的理解,又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唐柳燕认为,“双基”训练就是既要让学生把知识学得扎实,又要在“润物细无声”的训练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善于利用课文留白处进行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唐柳燕进行“双基”训练的一个突出特色。如在教学诗歌《春风吹》时,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她让学生化身为小作者,对“春天”展开联想,或编写有关春天的诗句,或用“春天”一词来造句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在动脑、动口、探究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她还注重在课文句子、段落处设置留白,以学生为重心,把听说读写、情感体验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愉快和合作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老师设计的学习活动中,使知能与情智同时得到发展。唐柳燕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和对教学方法的刻苦钻研,使她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欢声笑语。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课时,唐柳燕非常注重分析学生对教材的反应,了解学生预习时的困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已有知识经验,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要。例如,教学对象是学困生时,她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班上的陆荣欣同学语文基础较差,在背诵、默写时经常感到困难重重,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线上下,学习上的劣势使他失去了信心,感到处处不如别人。为此,唐柳燕不断寻找教育契机,着重批改他的作业,并在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语,如“我相信你能再加把劲儿!”“行,你赶上来了!”“好!请坚持。把错误的地方改一改,好吗?”经过一段时间的激励鼓舞,该生的学习成绩赶上来了,学习的劲头也足了。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唐柳燕坚持系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并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中,学以致用,研以致用。她在“阅读有效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中,创造性地运用个性化阅读有效教学课堂模式,使自己的教学更具科学性。如教学第一课时将教学目标定在知识技能和初读感知方面,按照五个层次来进行教学,激趣诱读(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再读课文)、理解字词(品词析句)、个性朗读(质疑导思)、设置悬念;第二课时将品读、精读与揣摩写作方法等方面相结合,渗透个性化阅读,分成四大板块:整体回顾(品析读文)、个性感悟(读写结合)、个性表达(提升内涵)、拓展阅读。两个不同课时的教学模式各有特色,唐柳燕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不仅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做一名“专家型”教师是唐柳燕的理想与追求。在10多年的教坛道路上,唐柳燕根据自身特点,采用“学习—实践一反思一提升”的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她主动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积极参与多样化的研讨活动,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论文。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慢慢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愈发扎实、有效。
(人物小档案:唐柳燕,柳州市驾鹤路小学教导主任,2005年参加全国第六届“精讲读练”教学法赛教课比赛获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班主任”;2007年参加广西教育学会举办的赛教课获一等奖;2007年成为广西21世纪二期园丁工程语文骨干班学员。)
(贵编郝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