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儿童真快乐》教学设计与评析
2009-09-08颜庆平余萍
颜庆平 余 萍
教材:桂教版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二声部,指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能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通过学唱歌曲和了解侗族相关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歌曲重点:学唱歌曲,感受侗族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歌曲二声部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芦笙、钢琴等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音乐律动、感受音乐,了解侗族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多媒体播放三江侗族风雨桥画面和歌曲二声部两段不同情绪的旋律,通过齐跳芦笙舞和敬酒舞,让学生感受二声部两段音乐在情绪、节奏上的不同,体验侗族迎宾场面的热烈,激发学生兴趣,为二声部教学做好铺垫。而后播放多媒体。让学生从画面中了解侗族风土人情,如多耶舞、侗族大歌、风雨桥、鼓楼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一)在活动中无意识渗透二声部教学,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歌曲旋律,教师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
1听一听。(教师有感情演唱第二声部歌曲旋律,让学生按旋律拍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教师给学生唱侗族人民过节时最爱唱的拍歌,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在范唱中做到以情感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无意识中进入歌曲二声部的学习。)
2拍一拍。通过个别拍、全体拍、师生合作拍的形式,让学生掌握2/4的强弱规律。
(设计意图:第二声部歌曲节奏后十六分音符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为了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节奏,采用模听的方式,变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3唱一唱。
学生跟琴声学唱歌曲第二声部的旋律,并为欢快的音乐配上动作。
(设计意图:学生能体会歌曲第二声部情绪,能用跳跃的声音、欢快的情绪、甜美的歌声去表现歌曲,为后面二声部训练打好了基础。)
(二)学唱一声部旋律,感受各部分情绪的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辨别一声部歌曲各部分情绪的不同,并能做到有感情地歌唱,为二声部合唱做好准备。)
(三)引入二声部训练
1让学生自由想象,为歌曲B部分旋律加上欢快的音乐元素。
2请学生听一听两种演唱效果,比一比哪种演唱形式更丰富。
3让学生尝试进行二声部训练。首先请一名学生与教师合作,让其余学生进行评价,初步感受和理解二声部合唱的音色和要求。接下来进行小组合作,提示学生注意互相听,注意声部间的和谐和统一。
(设计意图:创编B部分旋律,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二声部训练中,教师通过和一名学生合作,让学生初步感受二声部合唱效果,了解二声部合唱的声音要求,为后面进行的小组合作做好铺垫,使二声部合唱的训练更有效。)
(四)完整演唱歌曲
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歌曲各部分情绪及唱好歌曲的要点。
2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歌唱全曲。
(设计意图:把课堂教学活动变单向传授、被动接受为多维互动、主动高效学习,使学生能用真挚的情感、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五、音乐活动
感受侗族人民过节场面,师生齐跳多耶舞和芦笙舞。
(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了解侗族人民过节的习俗,激发学生对侗族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拓展
(一)课件展示“侗族大歌”的表演,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及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喜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和爱国热情。
(二)让学生了解“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教会学生上网查找和了解民族文化的学习方法。
七、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课后广泛学习和了解各民族以及世界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世界各民族音乐的热爱,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评析
这是一节充满音乐本体魅力和勇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音乐课,这节课在2008年11月举行的广西中小学音乐教学评比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获得与会专家及观摩教师的好评。
本课创设浓厚的侗家情境,以到三江侗族自治县进行音乐旅行为线,以感受与鉴赏(“新课导人,音乐律动、感受音乐”教学环节)、表现、创造(“新课教学、音乐活动”教学环节)、音乐与相关文化(“了解侗族风土人情、教学拓展”教学环节)这四个领域为点,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极富民族魅力的音乐水墨画。
画中的主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通过感受、表现和创造等审美活动,激活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充分体验了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及文化传承的价值和内涵,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所陶醉,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画中的主导——教师,始终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出发,为学生提供音乐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教学方法丰富,创新有特色,达到了知情意的统一,具体反映在以下四点:
1方向性强。教学设计目标合理,定位准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四十分钟中学有所长。演唱歌曲,跳芦笙舞、敬酒舞,使学生更加喜欢民族音乐。
2艺术性强。教师音乐功底深厚,教学准备扎实、充分,紧紧围绕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充分突出了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本体元素,发挥了作品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3科学性强。能突出音乐学科的学习规律和音乐知识技能的特点,方法灵活多变,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知识概念表述准确、细致。
4主体性强。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师生融和,其中一个细节体现了这一点,本课是比赛课,都是借班上课,课中教师以学生的实际音域灵活调整了歌曲演唱的定调,让学生在最适合的音域里尽情表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此外,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师着力探索和创新歌曲二声部的教学方法,通过音乐活动无意识渗透,淡化二声部教学,突破改进了传统的合唱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快速地、不着痕迹地、愉悦地掌握二声部合唱,有效解决了学生感觉最困难的合唱问题。颜老师勇于探索、改革和实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