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发髻
2009-09-07曾丽
曾 丽
贵州的大山好似一道屏,山外面的人似乎要伸长了脖子才能看到贵州山里的神秘景致;而山里的人似乎也在踮着脚尖,翘足看着外面的喧嚣世界。
大都市里的耸天楼宇、跑车、红酒、烟斗和时尚女人的浓妆薄裙,成了山里人的向往;而现代的都市人群在偶见山间的那些被称为“原生态”的风物时,可以用“惊鸿一瞥”来形容他们的感受。就如这组贵州山区少数民族女子的发髻照,其纯粹,其艳丽,是在都市中找不到的。
贵州大山里留下的传统发髻虽然多姿多彩,不过和我们今天时尚的发型比起来,并非真正的随心所欲、个性彰显。原来这发髻的型和式都是祖先规定好了的,那是族人认祖认宗的依据,是他们的族徽,是他们血脉相传的宗支符号。款、型的梳妆打扮世代相传,不能创新也不能引进。
于是,依着这些发髻的样式,族人、外人都能辨析出他们的宗族来源。而大山里不同的的宗支族人实在是太多了,那么可以看到的发髻样式也是那么的不同。
梳理这些发髻有很多讲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的。一般来说要在外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在有节日的日子里,女子们天不亮就要起来开始梳妆,通常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新娘的头发梳理,有的宗族规定由母亲或其他女性长辈来完成,但是,通常都要“福气好、手艺高”的年长者才能梳理。
梳理的过程中,她们会用蓖麻油和猪油混合抹擦在头发上,使头发光洁、服帖、柔顺。
几乎所有的发髻梳理都要依靠发带来固定,也几乎所有的发髻梳理都离不开其他的一些装饰物品,比如银饰发簪、木梳、插花、彩带等等。她们的发型与她们的服饰浑然一体,成为这个宗支的符号和象征。
包头帕是发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大山里非常普遍。而头帕的质地、色泽、长短、花式、造型却各依传统,自行其是,所以头帕的“标志性”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除了各个分支的不同,同一宗支里,姑娘婚前与婚后、年轻与年长,头式也往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