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麋鹿的传说

2009-09-07刘立云

森林与人类 2009年6期
关键词:坐骑太公姜子牙

刘立云 顾 娴

麋鹿有着300万年的悠久历史,其文化底蕴相当厚重。麋鹿文化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渗透到各个领域。早在我国的甲骨文和石鼓文中就有“麋”字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变迁,麋鹿文化又被分为古代麋鹿文化和现代麋鹿文化两大部分。麋鹿文化是“多元一体、包容兼蓄”的人类先进文化之一。下面遴选了一组有关麋鹿的故事和传说,虽不可与史学界考证的典故相提并论,但从内容上丰富和延伸了麋鹿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麋鹿文化增添了诸多的元素和色彩。

“指鹿为马”与“逐鹿中原”

“指鹿为马”、“逐鹿中原”来源于我国历史故事中的两个成语。据史学家考证,其中的“鹿”就是麋鹿。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讲的是秦朝二世皇帝执政期间荒淫无度、民不聊生。于是丞相赵高一心想造反,但又怕别的大臣不附和,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来试探一下。

他把一头麋鹿牵来,献给秦二世,说:“皇上,这是一匹宝马!”秦二世笑道:“丞相弄错了吧,何谓把鹿说成马?”便问身旁各文武大臣,有的视而不语,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把说鹿的人都给杀了。这个成语故事现用来比喻颠倒是非。

“逐鹿”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时候,每个帝王都有自己的皇家猎苑,放养着大批麋鹿以供帝王猎捕。终于有一天,秦二世即将失去帝位。于是,天下英雄豪杰一起争夺帝位,后来“逐鹿中原”就比喻争夺天下。

这两个故事均发生在我国2000多年前。当时,野生麋鹿遍及我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故麋鹿体型较大,与马相近,并生活在平原沼泽地带。为此,“指鹿为马”和“逐鹿中原”中的“鹿”也是麋鹿。

钦定保护条文:猎麋遭惩

清朝时期的南苑,是历代皇帝行围狩猎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864年),南海子猎苑就设郎中总尉(正四品)、总管、防御官守卫,并将大量的禽兽存养于南苑里,以备皇帝前来巡猎。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夏季的一个夜晚,几位清军守卫正沿着皇家猎苑的海子墙巡逻,忽然听到远处一声枪响,循声追去,跑至一户庄院,只见熊熊烈火旁有几个人正在屠宰、剥剔一头麋鹿。这还了得,竟然敢捕杀皇家猎物!清军卫士当即将犯人拿获。经过审讯,为首的名叫王安,他已不是第一次偷猎麋鹿以饱口腹了。事关重大,军士们立即报告奉室苑总管。奉室苑哪敢怠慢,立即上奏皇上。不久乾隆皇帝下旨,将王安等涉嫌偷猎人员脱去衣衫,各鞭八十,以示惩戒。

就因为偷吃了麋鹿就遭此鞭笞,是否惩罚过重?其实一点也不重!在古代,一些帝王以囿养麋鹿观赏为乐事,并制定了保护条文。如战国时齐宣王规定:“杀麋鹿者如杀人之罪。”使麋鹿等野生动物很早就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有记载,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尚有400多头。

在历史上,麋鹿仅见于我国,当野外麋鹿绝迹后,这个物种一直囿养于皇家园林,虽然也作为帝王的狩猎对象之一,但因长期地被“保护”下来,才免于滥捕滥杀的危局,使这个物种得以延续,直至清末。

封神台

相传中国古代第一名相姜尚,字子牙,号太公,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时,被九龙岛的王魔用法术套拽,遇到了一次又一次挫折,几乎是屡战屡败。

后来姜子牙不远万里,去昆仑山求师父元始天尊相助。元始天尊取出两件退法之物,对姜子牙说:“送你一件杏黄旗和一枝神鞭,再凭借你的勇气、智慧、造化去与商纣决一雌雄吧!”姜子牙获其之后,重返沙场,虽打了几次胜仗,但有时仍受挫败。于是,他再度赴昆仑山求救师父。元始天尊正在山下桃园边的一座茅舍中喝酒,见姜子牙前来,便慢悠悠地搁下手中的酒杯,明知故问:“弟子前来又有何事?”姜子牙答:“自师父赐予两件珍宝后,实乃打了几次胜仗,而却不可百战不殆,将士伤亡仍时有发生。”元始天尊一笑,便叫来书童白鹤童子,说“你去桃园深处将我坐骑牵来,让子牙骑着它回中原沙场去吧。”不—会,白鹤童子牵着一头面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的怪兽过来,元始天尊指着它说“这是麋鹿,又称‘四不像。你看它祥光四射、神采飞扬,此乃为老夫之宠物,有它相伴必将稳操胜券!”

从此,姜子牙骑着“四不像”,左手握杏黄旗,右手执弃申鞭,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无往不胜,所向披靡,助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姜子牙为东诸侯,并赏银百万两,让他在东海建立东诸侯国。姜子牙骑着“四不像”一路向东奋进。行至黄海与东海交汇之处,被这里的海滨滩涂风光所迷恋。那海天相连、芦荡茂密、鸟吟兽跑、硕果盈枝、花香四溢的景致使他流连忘返。故姜子牙选择此地安营扎寨,筑八丈八之高的塔台,封神授爵。从此,六神归位,众爵司职,各显神通,各尽所能。东诸侯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那八丈八之高的“封神台”也就成为一座姜子牙观赏海滨滩涂风光的落脚之处。

如今,这座“封神台”又重现而矗立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中。

观鹿台

清朝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时期曾三下江南微服私访。为了能得到民间的真实情况,他不兴师动众,不惊动地方官府,简装前行,专走乡间小路和僻静之道。传说在第一次下江南时,途经范公堤,偶然举目东眺,忽见一群面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尾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的动物在海边的草地里奔跑,一转眼的工夫就钻进了密密匝匝的芦苇荡里。少顷,那群怪物在海边的草丛里时隐时现。

乾隆皇帝唤来随从辨认是何怪物。一宦官说:“皇上,那是麋鹿,俗称‘四不像。此物喜沼泽,逐水草而居,傍江海而繁衍,古人称它为神兽,且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今在咱大清江山中,已稀少将绝,今日被皇上慧眼所见,乃吉星高照,必定福寿无疆也。”听毕,乾隆皇帝龙颜大悦,喜形于色。并嘱咐部下,日后待有机会猎捕数只,送往京城皇家猎园豢养,亦长此以饱眼福。

乾隆皇帝在旅途中偶见麋鹿,尚未尽情赏其奇异风采,心中甚感几分感意。回到京城后便下旨于泰州府,在范公堤东侧临海地带选一块地势高而平坦的丘陵,在上面建造一座观赏麋鹿的楼台,以便日后再次来此,亦安坐楼台上静心观赏那奇特无比的“四不像”。

等到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时,一座富丽堂皇的“观鹿台”已矗立在泰州白驹场东部海边的土山顶上。嗣后,泰州府又召集数十名武艺高强的捕猎高手,结队在野外捕捉了上百头糜鹿,献至京城,并在北京城外的南苑仿造了一座与泰州白驹场东侧临海边上相似的“观鹿台”,为当时的皇亲国戚提供了观赏这旷世神兽的楼台。

从此,赤县神州共有两座“观鹿台”,分一南一北对峙。北面的那座现仍在京郊南海子,南面的却毁于战火。如今大丰麋鹿保护区依照

北京南苑的那座模样在原址重建,游人拾级而上,端坐在“观鹿台”上,真有一种做帝王的感觉。

太公亭

在仙人桥西北侧不远处的一片竹园旁,有一座玲珑别致的四角凉亭。通常亭阁均为六面六角或八面八角,而此亭却为四面八角,双层亭顶的八只向苍天飞翘的檐角,寓为四通八达之意。亭子的四根柱子雕刻着四条巨龙,分别为东海龙王、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和北海龙土。翘角之间的四面亭楣上刻着“福、禄、寿、禧”四个篆体大字,亭顶上威武凛然的四头脊兽分别称作“风、调、雨、顺”,具有吞云吐雾之势,亭内一张汉白玉的石桌和四只石凳端置在亭子的中央。此亭是姜子牙把盏饮酒和他与部属商议军中要事的地方。

一日,姜子牙用他那钓来的田螺壳盛满了酒,在独自斟饮,忽闻他的坐骑“四不像”在远处的丛林中呦呦鸣叫,似在对歌吟唱,而且一声高于一声,声声如雷贯耳。姜子牙随即派人请军师到亭中聆听。军师面姜子牙而坐,竖起双耳听了许久说:“太公,除了天籁之音,微臣并未所闻有何物在叫。”姜子牙说:“怪哉,难道吾那坐骑发出的叫声只有吾能听到乎?”军师说:“这等事是心灵之感而所传应耶。太公已经成仙,所见所闻要比凡人超脱,何况又有田螺宝贝中的美酒助兴,什么声音不可闻之?就连泥中的蚯蚓说话,地上的蚂蚁对语,太公总可以听得真真切切。”姜子牙一笑,说:“吾闻那坐骑的吼叫像是在发情时对异性之呼唤,那神兽是在初夏时节了结传宗接代之事,而眼下正是中秋,何以又会发出此等叫唤之声,莫非是遇上了血脉相承的同族?”

原来,姜子牙的坐骑在树林里食草,忽见远处草甸上有一大群麋鹿向它走来。这头麋鹿与姜子牙作伴并久战沙场,多年来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鳏夫”,它陡见自己同族,并发现还有异性在鹿群中含情脉脉地向自己张望,并不时递送秋波,便兴奋不已的欢腾起来。适逢姜子牙在饮酒赏月,灵气借着酒神之气齐进而发,麋鹿的说话声就自然钻入于耳穴。这种感觉是平常人所不能领略到的。为此,军师就把这双顶四角凉亭定为“太公亭”,唯有姜子牙坐于此,才能听到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说话和吟唱之声。

听嗷坡

自姜子牙在太公亭听到他的坐骑“四不像”在竹园中与它的同族对语,从而引来了一大群麋鹿。姜子牙在此安营扎寨,筑台封神后,起先并未发现麋鹿,但他的坐骑体格硕大且性情凶猛,它身上的特殊气味也就扩散得很远。被远处海边的麋鹿群嗅到后,便慢慢地朝封神台方向奔来。

麋鹿多了,其祥光乃四射万丈。姜子牙时常坐在太公亭中把酒听麋鹿嗷呼,倒也其乐融融,真谓是活神仙了。然而,他那坐骑并不是安分守己之辈,多年的孤独生活使它极度渴望能与自己的群体共同生活。时常趁姜子牙不备,溜到百里之外与异性同伴幽会。有时姜子牙坐在太公亭里饮酒时听不到麋鹿的鸣叫,倍感诧异,便向军师请教。军师笑道:“那坐骑与太公戎马一生,至今还未感受到异性的皮肉是何滋味,能不去远方‘青楼寻欢作乐?故太公偶尔不可闻之其嗷叫之声,乃属常规。”姜子牙叹了一口气,说:“吾一日不闻其嗷叫,心中甚感惆怅和不安。”军师说:“那好办,在太公亭东北方百里地内建一处坡台,面南背北。那是黄海边麋兽活动之中心地域,太公如仰躺于坡上,定能日日听到那坐骑与其同族的对语之声了。”

之后,姜子牙令人在军师所定的地方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坡台,每逢闲暇时候,他就躺在青石铺成的坡面上聆听麋鹿群发出的声音。日子一久,姜子牙听懂了麋鹿之间交谈的话语,糜鹿们总是在叙述着自己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的生活历程。有时如歌如泣,有时激昂亢奋,有时温情脉脉和窃窃私语……姜子牙在坡台上时卧时坐,慢慢地饮着酒,听得如痴如醉,或听得泪流满面,或听得兴高采烈……

从此,姜子牙就将这块风水宝地称为“听嗷坡”,在旷野上听麋鹿鸣嗷,何尝不是一种极度的精神享受?直至现在,只要你夜晚坐在“听嗷坡”上,仍能清晰地听到麋鹿群内发出的各种叫声,而遗憾的是,人们听不明白它们在讲些什么了!

菱城兹圃

传说中的菱城是周武王之子周文王研究并集成《周礼》和《易经》的地方。姜子牙助周伐纣后,仍乘坐自己心爱的坐骑麇鹿至黄海之滨,建立营盘并大兴土木,同时建造了别具风格而豪华气派的“菱城兹圃”,作为王相的东方行宫。

那时候,每个帝王都有自己的皇家猎苑,里面放养着大批的麇鹿以供帝王及其眷属捕猎取乐。在“羡城兹圃”内,有一处地方叫做“顾麋沼”。那天,周文王来到他的东方行宫中狩猎,无意之中走到一片沼泽地上,忽看到成群结队的麋鹿在欢快地奔跑,便诗兴大发,随即写下:“麟头豸尾体如龙,足踏祥光至九重。四海九州随意遍,三山五岳霎时逢。”的诗句。为此,周文王便让太史起草文书并下诏,今后无论何人,均不得乱猎滥捕麋鹿,违者一律格杀勿论。从此,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保护野生动物的法规诞生了。

由于皇帝亲自签发的保护钦定,麋鹿的家族日渐庞大起来,在以后的近几百年内,我国麇鹿的数量几乎与人类相当。再到后来,因时代变迁和战火纷乱以及洪荒灾难,麋鹿成为战争的葬送品和难民的果腹之物,数量急剧下降,直至19世纪和2O世纪之交的时候,终于在我国灭绝。

然而,2000多年前的“菱城兹圃”却依然安在,只是当年那行宫内富丽堂皇的建筑物已荡然无存。上个世纪80年代从英国重引进的39头麋鹿远涉重洋放养在今天的“菱城兹圃”之中。麋鹿重归故土,如鱼得水,如鸟投林,其种群繁衍速度占世界之首。

进入“菱城兹圃”观赏麋鹿,有一块屹立在沼泽地边的巨石上镌刻着“顾麋沼”3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据说是魏文帝曹丕为周文王对呵护野生动物的行为所感动,欣然命笔,以召后人。

猜你喜欢

坐骑太公姜子牙
“坐骑”伴我成长
《姜子牙》中的历史
姜子牙(动漫电影《姜子牙》主题曲)
DEITY DEFYING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找只翼龙当坐骑
外太公
通行坐骑
和“坐骑”一起飞
我的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