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可抓住五个“什么”环节复习
2009-09-05王东升
许多高三学生进行历史的专题复习和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历史专题复习时,往往只是把教材中涉及到的该专题的知识点收集归纳罗列在一起就算完成任务了,而缺乏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分析。文综合高考大纲要求考生学会“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我多年指导毕业班复习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绝大多数的历史专题复习,都可在下面五个“什么”的指导下进行,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五个“什么”依次是“什么内容(即包含哪些基本知识点)、什么趋势(或特点)、什么原因、什么影响、什么启示”。
一、五个“什么”专题复习示例
以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复习为例,第一解决“什么内容”,可由学生自主整理完成。参考答案:①西周:诸侯向周王交纳贡赋;②春秋:相地而衰征、初税亩;③秦朝:田赋、户赋、徭役、兵役、苛捐杂税;④两汉:编户、田租、人口税、徭役或更赋、兵役、杂税杂役;⑤北魏孝文帝后:租调制;⑥隋唐初:租庸调制;⑦唐后期:两税法;⑧北宋王安石变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⑨明朝:一条鞭法;⑩清朝前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第二,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即解决”什么趋势”的问题),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教师最后作总结。参考答案:①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转向土地资产为主。唐的两税法是其转折点;②税物形态:由实物转向银两。明朝的一条鞭法是其转折点;③税种和手续:由繁杂到简便。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④由必须服役到可以代役。更赋、庸、募役法、一条鞭法中纳银代役;⑤征税时间由不固定到基本守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⑥商业税比重逐渐加大。
第三,引导学生分析导致上述演变的原因(进入“什么原因”阶段),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通过思考讨论等,获取答案:①土地制度的变化;②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农民的反抗斗争;④统治阶级为应对危机或增加收入及时调整。
第四,解决“什么影响”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合理调整赋役制度的作用。参考答案:①适应且促进了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②有利于农民减轻负担和对国家的人身依附;③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商品经济的成长;④增加了财政收入,缓和了社会危机,巩固了统治。
第五,完成“什么启示”阶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现实情况,畅所欲言,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思考回答“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对今天的启示”, 鼓励发表自己见解尤其创新观点。参考答案:①经济政策的制定应从现实国情出发,适应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经济政策要随着国情的变化及时相应地调整;③国家税收制度的制定要依据公平原则,发挥其保护弱势群体,合理调节收入差距的社会公用,坚决打击一些官员、富人通过权力或其他手段偷税漏税的行为等。
再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为例,第一是“什么内容”,也由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此处略。
第二,引导学生分析“什么趋势”,参考答案:①商品种类日益丰富,向大众化方向发展;②市场逐渐扩大;③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等。
第三,“什么原因”,即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尤其专业化、商品化程度);②国家统一安定状态;③统治者对商业的政策;④货币发行情况;⑤内外交通;⑥外贸政策等。
第四,“什么影响”,可由学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讨论,或教师呈现典型材料引导学生。参考答案:
①带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整体经济的繁荣;②密切地区间经济联系,从而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③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职能转化;④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瓦解封建自然经济;⑤促进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早期民主思想产生和市民文艺的涌现等。
第五,“什么启示”,由学生结合上面所学知识,可以答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规律性的总体认识、对其历史地位的认识、其经验教训对今天的借鉴意义等。参考答案:①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始终占主体,古代商业只是自然经济的补充;②商业的正常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和民众生活的提高,当今政府应该采取正当措施鼓励支持商业等。
二、五个“什么” 复习环节之间的关系
以上五个“什么”,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地依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论证等能力。其中“什么内容”是后面学习“什么趋势(或特点)、什么原因、什么影响、什么启示”的基础,解决的是本专题的知识再现和识记能力,以教材为依托的获取提炼综合有效信息的能力。“什么趋势(或特点)、什么原因、什么影响、什么启示”符合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其中对“什么启示”的学习解答,是前面复习的最终归宿,又凸现了《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三、五问的灵活运用
并非每一个复习专题都必须依次套用此五个“什么”,可以根据每个专题自身的特点、学生及教师自身情况等,有选择的使用其中一部分“什么”,灵活或分散地运用。如果除依据教材知识外,引用典型材料解决其中的某些“什么”环节更好。如下面我设计的“中国古代人口”专题的复习思路,用图表和文字材料分别为依据引导学生回答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影响”两个环节,回答人口增长的“原因”时,只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两汉、明清三个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
“中国古代人口”专题复习提纲:
第一,“有什么”,归纳教材中有关人口增长的知识:①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的增长②两汉时期人口总量③隋唐时期人口的变化④明清人口的增加,详见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教材14、32、71、118等页。
第二,“什么趋势”,阅读图(见附图),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的主要趋势。参考答案:呈波状起伏,增长总趋势比较缓慢,但清朝前期增长迅速等。
第三,“什么原因”环节,根据教材内容和高考大纲,重点解答如下三问:
①春秋战国时期人口增长原因?参考答案:1.铁器、牛耕、水利工程的推广推动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2.井田制、分封制的瓦解;3.中央集权制的确立致使国家直接控制的人口数迅速增加。
②东汉人口数不如西汉原因?参考答案: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控制大量人口,国家控制的自耕农数量相对减少。
③清朝前期人口统计迅速增加的原因?1. 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使隐瞒人口的现象减少,客观上刺激了人口增长;2.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引进和推广;3. 疆域的扩展,国家长期统一,社会长期较安定;4. 工商业的发展转移了部分劳动力人口;5. 人口统计方式的变化(人丁为主到全家人数)等。
第四,“什么影响”,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前期人口过度增长带来哪些危害?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汪士铎《乙丙日记》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为士者十倍于前而佣书授徒之馆不加增”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一·意言·生计篇》
“五十年以前,……米之以升计者,钱不过六七,布之以丈计者,钱不过三四十,”现在“昔之以升计者,钱又须三四十矣,昔之以丈计者,钱又须一二百矣。”——钱泳《履园丛话》卷1《旧闻·米价》
“户口即十倍于前,则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此数十倍之游手好闲者遇有水旱疾疫,其不能束手以待毙也明矣,是又甚可虑者也。”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一·意言·治平篇》
参考答案:①土地过渡开垦,生态环境破坏;②就业困难,影响社会稳定;③物价上涨,人均生活水平下降;④封建剥削方式愈发牢固,制约科技发展等。
第五,“什么启示”,由学生讨论回答学习“中国古代人口增长”得到的启示,参考答案:①国家的之乱兴衰直接影响人口的增长,我们要坚持保持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和平时期也要注意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②人口过快的增长给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进步等都带来消极的影响,我们应采取适当措施限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等。
以上是我关于专题复习的一点规律性的经验总结和看法。希望广大同仁阅览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共同提高,广大学生尤其高三考生能够更多一点的受益。
作者简介:
王东升,男,199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秦皇岛市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秦皇岛市骨干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