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远工程”实施不可忽视学生因素

2009-09-05郭兆宏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策略教育学生

郭兆宏

摘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的全面展开,是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只有考虑到农村学生的实际需求,按农村学生需求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农远工程;学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4-0027-03

一、实施“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学生现状及原因

2008年8月,中国农业部公布的一项报告称:“近几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7年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最高),但城乡收入差距也扩大至3.33∶1,绝对差值达9646元人民币(农民为4140元,城市居民为13786元),这也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最高值。”农村学校受地域、家庭的影响较大,有些学生在二三十里外上学,路上就大约用去三四个小时,学习时间少,获取信息少,视野窄。农民家庭大都缺少通讯工具,学校难以和家长沟通。学校、家庭、社会配合教育难以做到,教师家访更加困难。农村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缺少家庭关怀和教育。

农村家庭多数并不指望孩子上大学——那太遥远也不现实,上大学要花几万块钱,一般家庭支付不起,而9年义务教育又不能增加孩子的谋生技能,只会增加支出、减少收入,加剧家庭的贫困。父母对教育不热心,孩子也没有从书中得到多少乐趣。一些孩子辍学除了经济上的因素,厌学也是重要原因,因为所学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相距太远。目前的教材内容似乎更偏重于城市孩子的需求,涉及农村生活的内容很少而且陈旧,往往一本语文书中仅有一两篇名人回忆,提到的也是半个多世纪前的农村,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完成义务教育的农村青年在当地没有一技之长,干农活的经验比不上早年辍学返乡的同伴;进城市打工在学历上又处于劣势地位,如今城市普遍存在就业困难,就连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都困难,这些现实情况让农村家庭看不见教育所能够带来的直接效益,又如何能指望他们对教育大力支持?这也是目前部分城镇农村高中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

农村教师大多是中师毕业的,且大多是“老弱残兵”,许多还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高小毕业,有的中学毕业,没有通过正规的专业学习,知识少,业务技能较差,掌握信息化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较慢,基本没有专业的音、体、美、英语、科学教师。农村教师始终局限在“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陈旧教法中。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农村教师在应用农远资源上明显不恰当,不能突出重点,不能直观地教学,给学生造成了模糊概念,有的甚至干扰了正常的教学。农远教学资源更新慢,与课标、不同版本的教材不兼容,与教学需求脱节。

随着教师、教学环境的恶性循环,生源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农村优秀学生往县城转,县城优秀学生又往市级以上学校转,这样逐级把基础扎实优秀的学生往城市以上学校转,而农村学校留下的就是所谓“学困生”了。

二、 解决“农远工程”实施中学生因素的策略

1.加大投入,持续投入,至少由省级统筹

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的人才一般都流向了城市,回农村的极少,城市应该向农村支付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才的部分教育成本,这合乎教育成本分担的利益获得原则,通过城市的补偿,可以缓解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现在农村教育以县管为主,但中西部部分县财政很紧缺,有的连教师工资都不能保障,对“农远工程”配套的投入力度也不会大。现在是中央政府比地方政府有钱,“农远工程”经费至少应由省财政统筹直接将所需经费下拨到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月一年能完成的,是需要持续发展的,因此投入也应持续。不但要一次性投入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而且网络费用、维护经费和运行费用都要考虑。设备使用、运行起来才能谈上信息化。

要使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达到甚至高于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条件越艰苦的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应越高,其额度不应是点缀性、象征性的。教师水平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核心,农村教师有了稳定和较高的工资,就会吸引更多的年轻的高学历的人才加入,也会激发现有教师的教育学习热情,使优秀教师安心于农村教育事业,才能实现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

学校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有效益,原则上全校学生总数300人以下的都要考虑合并,增加住宿学校建设和投入。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从办学条件上要制订城乡统一的办学标准,但因农村中小学基础弱条件艰苦,所拨经费要超过小学人均300元、中学人均500元的平均水平。

“农远工程”使用的设备要有较好持续运行能力,质量肯定要有保障,还要考虑无故障运行时间,故障率要低,出故障时易维护,能及时维修。尤其注意对电压要求要低,要考虑农村地区电压变化大,以及经常断电、雷击、病毒等因素。

2.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

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师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农远工程”首先抓好骨干培训工作,骨干教师要能制作适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资源等。“农远工程”应用对象首先是普通教师,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两个骨干教师的事情,而是所有教师的事情,针对农村教师的特点,年龄大、起点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应简单实用,少理论、多操作、多应用,尤其首先要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基本维护技术也是重点,并要持续提供基础操作与维护的支持服务。教师要双向流动,政策硬性规定或附带一些鼓励政策要求城市优质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促进农村学校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流动,可以五年流动一次。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到基层农村去任教,尤其是偏远的中西部。

针对农村中小学校缺乏计算机专任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特点,培训时要增加名额,签订工作合同,提前离岗的要赔偿培训费用。

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分散和突破难点,有利于巩固知识,有利于直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躬身实践,让教师在交流、学习和实践中尝到甜头,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乐趣,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钻研学习运用“农远工程”资源。信息化教育需教师投入更多时间、精力,要减少农村教师的课时。

“农远工程”开展专门培训、上课、资源比赛评比,参加对象是“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增加获奖比例,提高参加比赛评比教师的积极性。教育界其它比赛评比也要降低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奖比例。

3.信息资源上注意农村实际情况

现在中小学的教育内容具有强烈的城市化倾向,与农村生活相脱节,这使农村中小学丧失了吸引力,学校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就业的作用不大。要组织人员专门编写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教材,使中小学教育既要为一部分学生升学做准备,又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和个人致富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与精神。小学教材能更贴近农村儿童的生活现实,初中教材中增加生产技能的培训和农村需要的科学知识。“农远工程”的教学资源应姓“农”但不限于“农”。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接触的事物也不同,教学资源应考虑这些因素。农民家庭对教育有了兴趣和希望,才有助于巩固和提高适龄孩子的入学率。

空中课堂应请城市优秀教师到实施“农远工程”的普通学校,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上课,再进行空中课堂教学。

农远资源除了配套的要优化利用外,教师可以到一些教育网站、课件网站上去下载补充,或自行制作简易的课件,提高农远设备的使用率。本地的农远项目校可以结成协作体,互相补充完善。如果区域内项目校比较多,可以采取分工合作完成资源下载、资源遴选、资源库建设、资源更新等工作。在信息时代,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合作既可以提速,又有利于创优。另外,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区域内联合或者是项目校自行组建资源研发小组,这样更能提高农远资源应用的实效性。

实施“农远工程”的学校,将设备在课余对学生开放,增加学生对外界的接触。农村学生家庭有电脑能上网的极少,与外界接触少,接受信息少,通过网络可以更好更直接及时地了解外界。但要注意正确引导,要屏蔽网络不良信息。

实施“农远工程”的西部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要注重不同民族特点,编写适合民族特点的教育资源。

利用“农远工程”的设备开设家长学校,提高农民家长的知识。教育实际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因农民家长普遍只具有中小学教育水平,缺乏对孩子的教育知识,通过办家长学校提高农民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能力,增强学生的家庭教育,真正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

利用“农远工程”对农民进行种养植培训和其它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使农村中小学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阵地。农民掌握技能后能增加收入,农民的收入多了,自然就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农村中小学建设走入良性循环。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缩小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必须考虑农村学生实际需求,只有调动了农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农远工程”才能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何敏,张屹.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的内容和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3):50-53.

[2]汪 颖.“农远”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2008,(2):60-62.

[3]范郭昌骅,徐英萍.基于农远模式二的《江山多娇》教学设计及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2008,(10):66-68.

[4]李建珍.美、英远程教育给予西部农远工程的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2008,(9):71-73.

[5]莫佰琳,杨晓宏,欧阳汝梅.农远工程为何难,不妨换位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2008,(5):73-74.

[6]张乐天.城乡教育差别的制度归因与缩小差别的政策建议[J].南京师大学报,2004,(3):71-75.

[7]曾利萍,吴江.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0):210-212.

[8]许永武.城乡学校教育差别初探及建议[J]. 科学教育,2008,(8):14.

[9]李 涛.统筹城乡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8,(20):1-5.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策略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