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贽、耿氏兄弟和公安三袁

2009-09-04许苏民许广民

江汉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麻城李贽万历

许苏民 许广民

编者按:我们认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选题,应尽量避免重复、撞车,宜打开视野,潜心发掘新的材料,探索历史上各断代、各地域一些尚未深入研究的思潮、流派、人物、著作。我国哲学史上还有很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学者宜下功夫去开垦。因此,我们不主张在主要人物上扎堆。有鉴于此,我们就明代(含明末清初)湖北的儒学思想家的研究,组织了一组文章。明代湖北儒学颇为复杂,王阳明及其后学、陈白沙与湛甘泉学俱兴,会通三教成为趋势,这在李承箕两兄弟、李贽、耿定向三兄弟和公安三袁身上都有体现。明后期陈士元、郝敬、瞿九思、胡承诺等重视经学诠释,主张“回到孔孟”,强调修身实践。开放性、对话性与务实性,是其时代与地域的特性。以上人物,我们今人已相当陌生,但在明清两代,这些人物在湖北乃至全国,却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组织、发表这五篇文章,旨在倡导哲学史研究课题、方法、内容的多元与深化。

“楚,泽国也。其南沅湘之交,抑山国也。叠波旷宇,以荡遥情,而迫之以盔嵌戍削之幽菀,故推宕无涯,而天采矗发,江山光怪之气莫能掩抑。”这是王夫之纵论荆楚地理的一段名言。江山如此,人的真性情亦如江山之气一样莫能掩抑,故此地人多大气、直率、刚烈。其影响学风与文风,不可谓不深且巨。

又据范锴《汉口丛谈》记载,万历年间,汉口成为与北京、苏州、佛山齐名的商业都会(“天下四聚”)之一。荆州、沙市亦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这种新兴气象的出现,既使湖北成为最适合新思想生长的地方,也使它成为新旧思想激烈论争的场所。荆楚地区交通之便捷,更促成了新思想在全国的迅速传播。

明代中叶以后湖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不仅培育了以此为第二故乡的大思想家李贽,也造就了本地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李贽与耿定向的争论。是晚明思想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事件。而公安三袁更以开风气之先“必自楚人始”的历史自觉和理论上超迈前人的杰出成就,使湖北成为晚明最具启蒙意义的性灵文学的策源地。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出身于“航海世家”家庭,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思想旗帜。他去世后,其崇拜者赋予了他犹如开天辟地的盘古式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世界上,他被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利玛窦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

李贽结识湖北学者,是在隆庆六年(1572)任南京刑部主事时。这年,担任南京督学的耿定向在清凉山上建崇正书院,其弟耿定理亦来到南京。李贽与定理有一段有趣的对话。定理问:“学贵自信,故曰‘吾斯之未能信;又怕自是,故又曰‘自以为是,不可与入尧舜之道。试看自信与自是,有何分别?”李贽回答说:“自以为是。不可与人尧舜之道;不自以为是,亦不可与入尧舜之道。”定理听了大笑。按照李贽的说法。这笑声“盖深喜余之终可人道也”。这时的李贽,还是一位刚刚接触泰州学派思想的寻师问道者。

万历五年(1577),李贽被任命为云南姚安知府。从南京溯江西上,到湖北团风舍舟登岸,将女儿、女婿托付给耿氏兄弟,并与定理约定:“待吾三年满,收拾得正四品俸禄归来,为居食计,即与先生同登斯岸也。”所谓“同登斯岸”,即与耿定理一起寻求人生真谛。李贽不负所约,于万历八年(1580)辞去知府职务,万历九年(1581)正月末来到黄安,与耿定理相聚。他在耿家住了四年后移居麻城。又于万历十五年(1587)秋让女婿庄纯夫把住在黄安的家眷送回福建老家,并于万历十六年(1588)夏在麻城削发,移居龙潭寺。从万历九年到二十八年,除了几次短暂的外出旅行外,他以湖北为家,度过了大约二十年的时光。

一个外乡人,弃官弃家弃发,无权无势无钱,又是思想异端,却能以湖北为家二十年,这在官僚本位、家族本位、崇拜富贵、排外心理盛行的传统社会里,可算是一个奇迹。晚年李贽曾在南京小住,虽有焦骇这位状元朋友,但陶望龄还是给焦兹写信说:“世上眼珠小,不能容人。况南京尤声利之场……丈须善为之计……无令山神野鬼,得知踪迹。”可见当时连江苏的人文环境亦不如湖北。“楚人元以凤为歌”,湖北能够接纳、供养李贽二十年,足见此地民风、士风之不同一般。李贽“以友朋为性命”,在湖北结识了很多朋友。除了耿氏兄弟外,主要有周思久、周思敬兄弟,梅国桢、梅国楼兄弟及其子女,“公安三袁”,以及弟子杨定见、汪可受等。

周思久字子征,号柳塘,麻城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进士,与海瑞是好朋友。隆庆四年(1570)从琼州知府任上退休,在麻城建辅仁书院,讲学授徒。数年后购得龙潭湖这片胜地。创建芝佛寺。周思敬(1532—1597)字子礼,号友山,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南京兵部侍郎。初为张居正所赏识,后因救援台官而忤其意,被贬四川。张居正去世后,吏科给事中邹元标上疏,说周思敬不阿附张居正,因而被升为太仆寺少卿。周思敬却上疏说“相臣(指张居正)实臣知已”,这一高风亮节使李贽十分敬佩,说:“若夫剖心析肝相信,意者其为古亭周子礼乎!”李贽到黄安后,周思久常到黄安小住,与李贽和耿氏兄弟等人切磋学问,亦常邀李贽去麻城讲学。周思敬亦以李贽为师,自云“心切师事之”。李贽于万历十三年(1585)三月离开耿家而移居麻城后,主要是周氏兄弟供养了他,他居住的芝佛院,就是周氏兄弟为他修建的。

万历十六年(1588),李贽在麻城结识梅国桢。梅国桢(1542—1605)字客生,亦作克生,号衡湘。年轻时就勇武过人,善于骑射,又能写一手很好的诗文,是一位能文能武、具有非凡见识的豪杰之士。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曾协助李成梁赴宁夏作战、平定哮拜之乱,李贽作《西征奏议后语》,盛赞其才智和为了国家安危不顾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梅国桢对李贽也很推崇,说:“余在行间无与语者;思可共事无如秃翁。”他在为李贽《藏书》所作的序言中说:“自古豪杰之士,其识趣议论,与世人定不相人……余友李秃翁先生,豪杰之士也。”可见二人相知之深。梅国桢的女儿梅澹然结识李贽后,经常写信向他请教佛学。李贽曾作《题绣佛精舍》诗,用月上女与舍利佛的典故,把澹然比作月上女,以天女呈男相而不转女相,比拟澹然为女中丈夫。有人对他说“妇人见短,不堪学道”,李贽就写了一篇传诵至今的《答以女子学道为短见书》,盛赞“女子其身而男子其见”的女子。

据袁中道《柞林纪谭》记载,万历十八年(1590)春,李贽漫游到了公安县,住在村落野庙中,且以“狂禅”的样子出现在集市上。当地人不知他的来历,便称他为“柞林叟”。熟知历代狂士怪诞人格的年轻的“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猜想这人有些来历,便去荒村野庙中寻访他。三人一见到李贽,便向他提出许多问题,李贽一一作答。三袁叹之为“大奇人”。同年秋,李贽以新近刊刻出版的《焚书》寄赠三袁。宏道作诗,喻之为空谷足音(“似此瑶华色,何殊空谷音”),备致倾倒之

猜你喜欢

麻城李贽万历
李贽的自由
漫话李贽
贺麻城巴水农民诗社成立
贺麻城获“千年古县”兼读凌礼潮先生《麻城不待麻秋筑城而早有城》感怀
李贽与大同不了情
李贽辞官的心路历程
万历援朝之战时期明廷财政问题
贴心服务聚英才
麻城城市热岛效应初步研究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