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2009-09-02尹丽棠
尹丽棠
关键词:地方文献;公共图书馆;文献建设
摘 要:加强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围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这一问题展开探析,解读地方文献的概念与范围,以及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办法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3-0081-03
1 公共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献收藏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在做好综合文献收藏的情况下,也越来越注意挖掘自己区域文献特色的潜力。在这一大环境下,处于不同省份、不同地区或区域的公共图书馆,无疑将地方文献作为本馆的优势文献和特色文献来重点收藏。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地方文献才是最能区别于其他公共图书馆特色的文献。所以,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一种有价值的文献,是公共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2 地方文献的概念与范围
2.1 地方文献的概念
我们要做好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首先应弄清楚地方文献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地方文献所包含的范围。“文献”一词在我国溯源甚早。远在春秋时代,孔子弟子编写的《论语》中就有“文献”一词,并且有着具体内容。周官分别掌握“方、策、版、简”,老聃为“周守藏室之史”(见司马迁《史记》),以及子夏等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见《春秋公羊传》)均为文献。宋代教育学家朱熹释:“文,典籍也,献,贤也。”兼有图书与人物两种意义。总之,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类书、政书、笔记、杂著、总集、别集和文化典籍就属古代文献。文献若限于某一省区或区域,则成为地方文献。那么究竟哪些资料属于地方文献,哪些文字载体属于地方文献呢?现在图书馆界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由于各省(区)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范围异同,加之做地方文献资料收集工作的同志对地方文献掌握的标准不尽一致,所以,“地方文献”的概念莫衷一是,众说不一。一般说来,地方文献是指一切在内容上具有地域性,兼有重复使用价值,以文字、符号、形象、声响为主要方式,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记录知识的载体。地方文献从地域的角度出发,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进行详细记录与研究,全面反映一个区域各个方面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反映一个区域内的特殊文化及其产生背景,是研究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重要文献基础,其文献价值是其它文献难以替代的。笔者认为,地方文献除了具有以上的基本概念外,同时还要从内容和载体两个方面加以划分。现以深圳图书馆搜集地方文献为例加以叙述。
2.2 地方文献的范围
2.2.1 从内容上划分的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必须具备地方性和文献性。地方性是指某一地方文献内容必须是与某一特定地区有关。而深圳图书馆搜集的地方文献在内容上必须涉及深圳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如天文观象、地质水文结构、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山川河流、物种与资源等就属自然环境;而人文地理、历史沿革、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文学艺术、民俗民风、地方人物等则属社会现象。另外,在搜集地方文献的同时,还须充分考虑其应具备现实的情报价值和长远的史料价值。相反的是,凡与深圳区域无关的文献资料,不论其价值如何,都不应视为深圳地方文献搜集的范围。当然,有些资料既与外省区域有关,也与深圳区域有关,此类资料或文献也可作为深圳地方文献入藏。另外,凡是深圳地方人士的著述,以及深圳区域出版、印刷、刻写、誊印、编写的各种图书、著作、报刊、小册子、会议录、文献汇编、科技报告、舆图、谱录、统计图表以及其他出版机构、单位、企业、大专院校出版、编印的正式出版物或非正式出版物(如统计资料、产品目录、文艺演出节目单、专业年鉴等),也都应列为地方文献的搜集范围。
2.2.2 从载体或形式上划分的地方文献
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杜定友先生认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拓本、传单、票据、文告、手槁、印模、簿籍、地图等等。这一界定明确指出了地方文献应具备地方性。现代的文献包括广义的文献和狭义的文献。广义的文献指一切用“载体”表示人的思想意识,即指以文字、图画写成的图书、刊物、报纸和未成形的资料,以及软件、硬件记录下来的录音带、唱片、CD、VCD、缩微制品等。狭义的文献则指各种专门的“文献学”,如“历史文献学”、“地理文献学”、“地方文献学”等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地方文献是相当丰富的,不仅有专书,还有收入类书、政书、笔记、杂著、总集、合集、文集、别集里的部分内容供我们采撷。地方文献除了包括印刷型的图书资料,而且还应包括一些文物。而图书一项可分为地方志、区域史、区域地理、地方档案、地方丛书、地方总集、地方专著、笔记杂著、地方书目等;而文物主要是指自发明造纸、产生笔墨之后的刻本、写本、誊印本、善本、图谱、杂志、报纸等带有文字的载体。严格地说,不应包括那些从地下出土带有文字的器皿和实物。至于一些带有地区性的情报(含科技情报),也可视为地方文献。总之,地方文献是一个大的概念,要正确区分哪些载体或形式属于地方文献的范例,还有待于我们在实际的搜集工作中去认识和理解。
3 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全部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由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同时也需要图书馆建立起一套科学管理的办法和措施,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被动性和资源建设的重复浪费。因此,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建设是地方文献工作中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
3.1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应实施区域性的宏观调控,搞好区域内的分工协作,走整体建设的发展道路,最大程度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图书馆协作的规模效益来提高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的综合能力。随着地方文献总量的不断增加和图书馆资金的匮乏,现在一定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将本地区出现的地方文献一网揽尽。因此,一定区域内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只有摒弃各自为政,借助于宏观调控的手段,使各馆把自身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纳入到本地区范围内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大系统之中,实行统筹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协调管理,改变以往大而全、小而全的文献资源建设的老路。通过地区性中心馆作为协调机构,制定馆际间的分工协议,明确各馆的收集范围和重点,避免发生重复,形成各自特色明显的收藏体系,又共同组成完备的区域性地方文献。这种大视野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针,既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也可以最终实现本地区资源的共建共享,发挥地方文献资源的规模效应,促进地区内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3.2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应注重重点收藏的学科体系,并保证这部分收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地方文献是开展地域性研究的最有价值的文献基础。因此,从文献收集内容来看,应围绕着反映地方建设的理论研究、地区性特色以及为地方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文献情报服务等为重点来进行。也就是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要把重点收藏和学科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馆藏地方文献在某几个方面达到文献保障的研究级水平。确定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学科体系,必须结合地域文化中优势突出的方面,或独特的方面。这样既有科学性,又因为目标明确,容易形成各馆自身的独特的文献体系。
3.3 重视对非历史文献、非正式出版物和非遗资料中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地方文献资源是地方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大对非历史文献、非正式出版物和非遗资料的收集力度。这部分文献的来源十分广泛,专指性和地域性强,动态性和时效性好,使用价值也较高。因此,今后的地方文献收集工作中,要注重对搜集工作人员信息意识的培养,树立良好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多途径、多渠道地搞好信息搜集,以高素质适应地方文献搜集工作日趋复杂化的要求。
4 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办法与途径
4.1 做好宣传,争取政府经费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公共图书馆要做地方政府的参谋,促成地方政府就征集地方文献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呈缴本制度。通过地方政府发文,规定各文献编撰机关、学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公开出版的报刊、书籍、个人编著出版的书籍、发表在刊物上的各种著述,都应及时呈缴1-2册给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库收藏。另外,公共图书馆还应该广泛争取当地各新闻媒体的支持和合作,通过宣传,让社会了解地方文献对当地社会、经济和历史的作用,使之把支持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做为自己为社会服务的一种自觉行为;再次,通过其他多种方法如召开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争取有关单位及地方史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地方文献的线索,尽量征集到社会上或私人保存的有重要价值的地方文献信息。同时在向公众开放时要多讲究方式方法,用普通大众比较容易接受的新颖形式,更直观地向读者展示特色文献的魅力,引起大众对特色文献的关注,这才能体现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4.2 搞好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地方文献出版信息
这主要表现在多听取使用部门的意见,多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才能为收集地方文献工作打好基础。一方面可以组织一定人力深入到政协、统战部门、组织部门、文联、文史办、各学会等,了解各部门或者社会各界学者有关地方文献的出版动态、出版信息,对各界学者,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其通讯地址,主动去函建立固定联系,并及时索取其著作;另一方面,图书馆应该设专职联系人员,与各有关部门建立一个固定的联系网络,经常通报文献信息,以随时了解地方文献的编纂、出版情况,并及时收集资料。
4.3 建立馆际协作,促进地方文献的复本交换形成制度
各公共图书馆往往都担负着收集地方文献的任务。由于人力、物力、信息等有限,往往在收集上都存在着某一方面太偏某一方面又重复的现象。因此,一些公共图书馆在已有的入藏和今后的收藏中,建立馆际地方文献协作制度,彼此互通信息,主动访求和主动赠送,互相交换,互通有无,共同充实馆藏。这一方面在扩大收集、丰富馆藏上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收藏太偏或重复等问题,同时还可缓解经费紧张矛盾,节省开支等。为避免重复收藏和资源浪费,还可以共同协商,制定分工,建立馆际联合目录,既可及时增补,又可以谋求大范围内的地方文献资源共享。
4.4 创立本馆文献资源体系的特色品牌
公共图书馆要得到读者的满意、公众的欢迎、社会的肯定,就必须立足自己的特色收藏,突出打造自己的文献品牌。如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位处深圳经济特区东部,背靠“梧桐烟云美景”,坐拥大鹏湾“黄金海岸”,我们既收藏地方文献,也依托收藏海洋文献创建了一个具有浓厚滨海特色的图书馆,即“海洋图书文献馆”。盐田区图书馆海洋文献馆收藏有关于海洋文化、海洋经济、海图类的文献近2000种,今后还打算在海洋地图、船舶模型等微观门类上做出特色,在此基础上再逐渐丰富藏书资料,争取较为全面地展示海洋文献成就。总之,保证“重点”,突出“特色”应是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创立本馆文献资源服务品牌的基本保证。
4.5 提高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科技素质,加强新技术的培训
世间一切的事情都是要靠人去管理或操作的,地方文献工作的搜集与整理同样如此,所以说人是做好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的重要先决条件。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不仅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且是一项技术性和业务性很强的专业工作。由于地方文献载体的形式多样化,使得其征集渠道和获得方式也出现多样化,这就需要做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的同志具有各方面良好的素质。除了一般的文化素质、古籍知识、文献收藏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知识、微电子知识的目录体系,使之比较系统化、条理化,这是地方文献信息资料开发利用最基础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兆凯.浅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
[2] 杨柳,郑满庄.科研图书馆数字特色馆藏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8,(11).
[3] 邱文杰.加快文献资源整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J].图书馆,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