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尚实践 建设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

2009-09-02田耸屹

记者观察 2009年12期
关键词:饮用水道路生态

章 淇 田耸屹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一大热点。随着国际环保运动的深入开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愈来愈频繁。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强与其他各国的环保合作与交流成为现阶段我国对外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国内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此,国家改变了“两高一资”的传统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朝着“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发展方向积极转型。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更加受到重视,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加快实现“绿色转身”。

2009年6月9日,国家环保部宣布,针对个别地区和企业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进行项目建设的行为,决定即日起在完成科学论证和各项整改措施前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遏制环境违法行为。

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负责人就此表态,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项目可能会借机卷土重来。中央领导多次下达指示,要求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此,环保部在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特别是对那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更要严格把关,决不能让“两高一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重新抬头。这位负责人说,“两高一资”是条高压线,我们宁可做现在的恶人,也绝不能将来做历史的罪人。据他介绍,环保部将在第一时间组织有关单位组成3个督查组,对被暂停审批的区域和企业进行现场督察,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对被暂停审批的地区和企业整改进行跟踪监督,并通过媒体适时公布进展情况。

立足国情积极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保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积极探索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环保新道路成为改革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年中,我国的环保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停滞,也有飞跃。三十年的探索历程表明,我国的环保新道路具有长期性、阶段性、针对性和艰巨性的鲜明特点。所谓长期性,就是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环保新道路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付出艰辛探索下去,理论联系实践,继承与创新并举;阶段性就是要根据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同特征,把握各个阶段的突出问题,适时调整应对策略;针对性就是要敢于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的放矢;艰巨性就是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压缩型、结构型、复合型环境问题的解决难度。不畏困难,不惧风险,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强调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资源严重破坏之间的突出矛盾,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包括自然生态问题、人的精神生态问题,它以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民走向持续、和谐、发展的文明之路。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而是要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剔除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弊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环保新道路。这不仅是我国环保事业探索过程中的一大飞跃,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在面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时向世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2008年9月,胡锦涛同志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重的战略高度,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国新时期的环保道路指明了方向。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必须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指出,我国的环保事业要立足自身、立足国情,吸取国际环保整治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为我所用。立足自身就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立足点在于依靠自身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结合中国国情并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不断开拓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环保新道路。立足国情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生态破坏、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尚低等都是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因此,我国的环保新道路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稳步推进,不可急于一时。

就国外经验来看,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已经走进“死角”。对于这条老路造成的危害,甚至无法弥补的损失,西方各国曾进行过深刻地反思,并在环境问题上实践出了相对有效的措施:一是采取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二是建设比较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实行符合本国经济大局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显然,发达国家的这些尝试为中国发展环保新道路提供了较为及时的外部参考。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经验都是通过惨痛的代价换来的。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震惊世界,它与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现象和1953年的日本水俣病等成为世界“八大公害”。因此,借鉴他国经验,为我所用,可以使我国的环保事业少走弯路,少付代价。

依靠科技不断创新

2009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强调气候变化和更广范围的环境变化。为迎合这一主题,并结合中国现阶段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环保部确定200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减少污染——行动起来”,旨在引导公众关注环境污染防治,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

“六·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此次展会推出了许多环保新技术,包括磁力有机物垃圾分解机、“阿苏黄土”、超滤膜应用于饮用水等。磁力有机物垃圾分解机。与过去单纯依靠火力等来进行废弃物处理的方式不同,它不会对空气、水等自然资源造成二次污染,是完全节能型的垃圾处理机。“阿苏黄土”,即褐铁矿。它的形成则相对复杂,是指阿苏山(日本一座著名的火山)喷发的岩浆大量聚集在火山湖中,再加上一些植物、动物遗体等有机物的蓄积,经过长达几十万年的演变,这些沉积物就形成了现在富含铁的褐铁矿——“阿苏黄土”。科学家研究发现,可以将“阿苏黄土”作为原料,开发改善环境的产品,适用于水质净化、大气净化(脱硫化氢剂、除臭)、土壤改良净化、再生利用等。第三项技术是超滤膜应用于饮用水,即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超滤膜分离技术被誉为21世纪的革命性高新技术。早在上世纪初,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净水工艺第一代饮用水处理技术就已诞生。之后,净化科技的飞速发展,高分子材料的安全稳定与普遍应用为超滤技术在饮用水净化工艺中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超滤技术的直观优越性是:超滤膜技术可满足最严格的饮用水安全标准,具有绝对的屏障作用,并将对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另外,该技术还有以下优势:非选择性的滤除病原体,细菌及藻类,滤除率达100%:出水水质好,达到饮用水标准甚至更高;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维护方便,易于管理;占地面积少,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等。

可以说,以上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环保新道路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新模式是一种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需要科技的进步和制度的完善。只有依靠科技进步,用绿色能源、绿色原材料改造现有工业,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和持续增长;只有依靠制度的完善,才能逐步提高企业节能环保的意识,形成企业环保生产的良好氛围。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环保新道路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更需要有创新精神。目前,我国的环保事业正在稳步推进,但以后的道路将更加漫长。形势将更加复杂。因此,我们要继承30年来环保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借鉴一切可以借鉴的环保经验,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敢于实践,不断创新,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环保新道路。

猜你喜欢

饮用水道路生态
道听途说
“减塑”水站
世界一半学校缺少干净饮用水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