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这株柳的神奇,读出这堂课的精彩
2009-09-02吴金兰
吴金兰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哲理。
2.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做抗争的情感。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1)读一读,读出它们的画面来。(生自由读)
(2)谁能读出青海高原的这些特点?(指名读)
2.过渡:这株柳的“神奇”体现在哪儿?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锐的心来感受。轻轻打开课本。
二、品读感悟
1.快速找到直接描写这株柳形象的段落。(第五自然段)
2.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来。
3.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来读,并且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一下。
4.“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1)“两合抱粗”有多粗啊?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
(2)这么粗壮的柳树在江南可以看到吗?(难)而且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多教室这么大的树阴,你说这棵柳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这是第一“奇”。
5.“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1)这句是写它的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从哪里感受到它坚硬?
(3)提到“柳”,它素来以“柔”著称,不是都说“柔柳”吗?可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却这么坚硬,这是第二“奇”。
6.“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1)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绿得这么……这么……是暗绿色的,我们平原上的柳树是这个颜色吗?(嫩绿、草绿、鲜绿)这又是一“奇”。
7.“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这句给你什么感觉?(很高大、生命力强……)
(2)“巍巍然”和“撑立”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8.我们分别读了这段的四小句,感受到了这株柳形象上的“神奇”,请你连起来读这段,整体感受一下。
三、引发想象
1.“风从遥远的河川……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1)这株柳的“神奇”之处在哪?自由读这句。
(2)读这段话,要把体现这株柳“神奇”的关键词读好。
2.“自古以来……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柳树没有能活满一年。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2)但是这株柳树呢?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3.同学们,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也来发挥我们的想象。
(1)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苦苦抗击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2)作者的家乡灞河也以柳树而闻名,待会儿说说它给你什么印象。
(3)师配乐朗读第八自然段。
(4)让我们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6)捧起书,一起读最后一段,读出你的感受来,读出你对这一株柳的敬畏和赞美,读出它的生命伟力。
四、拓展延伸
1.这样的柳树,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司马迁,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读着这株柳树,我还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了吗?
五、总结提炼
1.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去了青海高原,看到了那里唯一的一株柳树。引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2.此时,我相信,这株神奇的柳树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永远记住它——“青海高原一株柳”(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