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曾是孩子
2009-09-01胡安锋
胡安锋
我曾经和一位大师有过一次谈话(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我向他请教“育人之道和教学之法”。他的一句话“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我似有所悟。
大师的话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两位老师。
第一位老师是我上中学时的语文老师。老师姓李,个子不高,很年轻,长得很英俊,据说刚刚高中毕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记得那时,我刚升入中学,又是第一次到离家10里外的地方上学,离开了父母的监督,有些贪玩,耽误了学习,所以第一次语文测验,我竟没有及格。我等待着老师的批评,奇怪的是李老师并没有批评我,只说了一句话:“你很聪明,不应该考不及格。”我很惭愧,但庆幸的是老师没有给我贴上“朽木不可雕也”的标签。
有一天,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有些忐忑。李老师先告诉我不要紧张,然后说:“你很聪明,不应该考出这样的成绩。其实,学语文并不难,除了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课文中的一些重点段,应该背下来。”说着他打开语文书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指着其中描写如何捉小鸟的一段说:“比如这一段,动词用得很有特点,这样的段落应该记住。你回去把这一段背下来。”当时,我有些不解,老师不批评我,叫我去办公室难道就是为了给我说这些?
第二天语文课,老师突然说单元测验。让我没想到的是,其中的一题竟来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描写如何捉小鸟一段,要求填写所用的几个动词。我恍然大悟!
我因此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很感激老师的宽容,很感谢老师的鼓励,更佩服老师独特的育人方法!因为佩服老师,因为老师的宽容和鼓励,我喜欢上了语文。
现在想来,李老师当时刚刚高中毕业,恐怕不一定懂得什么教育学、心理学,但他懂得如何宽容学生,如何激励学生。
我想起的第二位老师是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我对她的印象有些淡了,只记得她的课讲得很好。当时,我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现在的学生一样,一下课,就冲出教室去占球台。记得那是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我的乒乓球不知怎的溜了出来,“乒乒乓乓”的声音打乱了课堂的节奏,仿佛华美的乐章突然奏出了弦外之音。数学老师并没有大发脾气,但她却让我出去。我解释说我不是故意的,尽管我的态度很诚恳,但终没有打动老师。
那时,我书读得并不多,但林语堂先生我还是知道的,我用林先生的话安慰自己:“数学是呆板的,人生是灵活的,所以数学决不足以解释人生。”既然数学不足以解释人生,出去就出去吧!我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如今,我也成了老师,在探究“育人之道和教学之法”的道路上,我和许多老师有着一样的困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学生,也不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大师的话,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我有些豁然开朗了,我所探究的“育人之道”,也许就是大师告诫我的话:“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也想用这句话与有着和我一样困惑的老师们共勉,并让我们记住大师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