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奢华,让教育渐行渐远

2009-09-01罗刚淮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7期
关键词:校舍校长校园

罗刚淮

学校的经营与管理是一门艺术,其中自有诸多的神妙。但是简朴为大美,“嚼得莱根,成得大事”。做人如此,办学也如此,返朴归真才能人至高境界。一所学校如果注重物质的奢华,那么离教育也就远了。

曾经随团观摩一名校,据说是某地重点打造的教育航母,由市重点中学领衔,重点初中、重点小学、重点幼儿园联袂参与的十五年一贯制的新教育园区,占地近千亩,师生万余人,耗资近十亿。听这数字就很吓人,想看的心情也就很迫切。走进校园,果然气势磅礴,进门就是展示声、光、电的科技广场,再向前走就是开阔的音乐喷泉广场,周围一圈石阶,很有古罗马大剧院的风格。放眼周围,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欧式建筑目不暇接。游泳馆、篮球馆、网球馆、图书馆,馆馆精彩;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部部争辉。同行诸君纷纷赞叹,感慨学校财力之足、物力之丰,我却隐约有些不安。

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气象,十多年持续的教育投入给校舍带来了极大地改变,一句“再穷不能穷孩子,要富先要富教育”曾经感动过多少人,不少学校正像部分领导所描述的那样成了当地“最漂亮的建筑”。照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在解决了基本的校舍设施等硬件问题后,学校自当将精力投放到教育教学内功上。然而,时下一种攀比之风正在校园悄悄刮起,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舍的华丽、设施的完备、设备的先进、活动讲求华美包装等令人咋舌,学校的艳丽身姿如出墙的红杏,百花争艳令人侧目。追求教育设施的奢华越来越成为校园新时尚。

教育属于公益事业,每一分钱都来自于纳税人的口袋。如果说对危房改造、校舍改善属于责任义务范畴,那么校长凭借走关系,靠领导“政策倾斜”争取来的经费投入则已经超出了义务的范围。按照经济学的常识要求,市场的投入与产出应该成正比才不致于失衡。如此巨额投入,作为普通中小学校能否有足够高的收益回报政府、回报社会呢?追求校舍的外表漂亮就必然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使得有限的教育经费没能用到最关键、最需要的地方。这于学校之间,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于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比较上,也造成重视外表忽视内功的不平衡。“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用在中小学也有同样的普适性。有限的经费不用在教师培养、教学研究上,而作大楼的建设和外表的粉饰。这只能制造一时的“昌盛”,吸引一时的耳目,不能确保学校长远持续地发展。明眼人自会轻易识破伪装的面具,看到学校的实质。追求教育奢华更花费了校长和教师宝贵的精力于庞杂事务上,不能全心用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上,教育教学自无暇顾及或虚于委蛇,这样造成的实质危害更大,影响深远。

追求教育奢华还会扰乱和破坏沉静务实的学术风气。学校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做学问讲究求真务实,而不是追求浮华。都说“一所好学校必定有一个好校长”。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是榜样,是引领教师成长的带头人。校长的思想、价值观深刻影响着教师的价值选择和行为。一个校长即便不是某一门学科的行家、专家,也应是教育管理方面的行家、专家。当校长把有限的精力投放到学校管理或者教学研究上,教师必能屏心静气,认真琢磨教育教学之事,这才让学校回归应有的状态。相反,校长热衷于跑外交,搞建筑,疏于管理,懒于引领,更不作“师范”,很难相信教师们会埋头于课堂、书本之中,与学生研磨学问,教学相长。

追求教育奢华更严重的是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是一个培养和熏陶学生的地方。校长、老师的价值行为直接和间接投影到学生的心里。富丽堂皇的学校也许会让学生产生暂时的荣耀感,但这必定是虚荣的,多年以后能让学生回忆起的只是外表的美丽浮华,而缺少更重要的有价值的人生影响。更何况过于奢华舒适的生活并不利于培养学生艰苦朴索的作风,不利于磨砺意志,培养毅力。学校提供正常的学习、生活设施无可厚非,若是过于奢侈,岂不是“教”会浪费,于学生成长自是有害无益。

回想自己也去过不少省中、师大附中一类的名校,印象里这些学校大多远离闹市埋首深巷,罕见高楼富贵、伟厦荣华。走进校园,满眼只见古木参天,树旁楼侧,学生手持书卷孜孜以求,书香气息氤氲浓郁。看过往行人,师者温文儒雅,生者沉定贤淑,眉宇间都有鸿鹄气象;若是一头撞进校史馆院士壁,则华彩竞舞,群星争辉。那是另一种奢华,另一类浩荡。就像很多人时常追忆西南联大的简朴校园一样,从那里走出的教师、学生哪一个不是声名显赫?那才是学校应该追求的方向。

由此,倒是想到了几年前媒体一度热切关注的洋思中学,一所偏居乡野的农村联办初中,校舍简陋自不必说,教师专业素质也是很低的,然而在校长蔡林森的带领下,竟闯出一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独特的课堂教学之路,为全国的学校、老师提供了鲜活的范例和无尽的启发。无独有偶,山东西北部聊城市茌平县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杜郎口中学,同样以三流的教学条件、三流的教师队伍,却创造出一流的教学质量,其关于以“学”为主,“教”为辅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老师、专家去观摩学习,改革先驱魏书生老师不也是凭借课堂教学改革而享誉全国的吗。以教学研究而使得学校成功是一条最节俭却最高明的路子。

学校的经营与管理是一门艺术,其中自有诸多的神妙。但是朴为大美,“嚼得菜根,成得大事”。做人如此,办学也如此,返朴归真才能入至高境界。一所学校如果注重物质的奢华,那么离教育也就远了。

只是,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谁能耐得住寂寞,谁又能拒绝繁华?

猜你喜欢

校舍校长校园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重庆处置“超期服役”临时校舍
农村闲置校舍处置利用的思考——基于乐清市的农村校舍闲置实际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