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需要点“平凡教育”
2009-09-01吴友智
吴友智
据报道,郑州女大学生在公园门口摆摊擦皮鞋,引来众人围观和热议。她的妈妈问:“你没有神经病吧?擦鞋太掉价了,与其出去丢人,还不如在家里待着,不去找工作。”
读了这则报道,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心潮着实难平。
笔者曾对本市10多所学校的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就“我长大将来做什么?”等问题进行在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的答卷中有想当省长、部长,博士、科学家、老板、电影明星等,而且比例颇高,而没有一个愿意作农民、当清洁工的。
诚然,孩子们理想世界应是多元的,未来社会需要他们扮演的角色也是多元的。孩子们具有远大理想抱负,恰同学少年,立下“鸿鹄之志”,并无大错。然而,笔者以为,这些孩子还年幼,他们的理想应是丰富多彩的。特别不可思议的是有不少是来自农村的中小学生群体——农民的后代也“看不起农民”“厌恶农村生活”并“坚决不当农民”的态度之“坚决”,不知是喜还是忧?连农村学校培养出的学生都不热爱自己的家乡了,还会有谁去热爱我们的农村和农民?
2007年年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研究》。调查发现,在4个国家的学生中,中国学生最不甘于平淡,最不满足于过普通的生活。这不仅和升学压力有关,还和我国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在日本,甘于过平凡生活的观念相当普遍。日本的中学,经常把社区里的普通人请来给孩子们讲课。大家对普通的职业都怀有感激和尊敬的感情。中国的学校显然缺乏类似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总是把目标定在天上,却不注意脚下该怎么走。虽然课本里也写着劳动无贵贱,但普通人的生活是不被关注或赞扬的,学生们也早已习惯了把科学家、学者、官员等社会知名人士作为偶像。
据统计,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近些年来,这种状况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增加的趋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学生的压力通常来自父母或者学校对学习成绩的要求,真正自发的学习或者自立的压力很小,是一种外紧内松的状态。有专家曾把中国孩子的这种压力状况概括为“软垫理论”,意思是中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论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还是就业,哪件事情没做好,都有家长为孩子解决后顾之忧,家长就是孩子的安全垫。中国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一样可以坦然地住在家里啃老。这种现象在国外很少见。国外的孩子,独立的紧迫感比较强。国外的家长也确实说到做到,“你能养活自己了,我就撒手不管了”。
近年来,家长们的表现似乎更令人担忧。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只是一些零星的表现,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对成长的理解都被应试教育给扭曲了。甚至可以说,父母的问题可能比孩子更严重。在学校,打扫卫生,有时常被某些班主任当做惩罚犯错学生的一招两式;在家长的逻辑里,上了大学,就得成人上人;擦鞋,等于下贱,是丢人的代名词。在这样的教育“熏陶”下,还有谁敢(或愿意)从事“平凡”劳动呢?无怪乎,全中国上下都这么说:如今的大学生就业难!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则需要政府的政策“鼓励”!大学生一旦真的操起“屠刀”卖猪肉,去了农村当“村官”,摆摊擦起了皮鞋,那就大呼:大学白读了!殊不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一个大学生白手起家,靠擦鞋成为百万富翁。通过几年的创业,在全国13个省、市建立了几百家连锁店,并闯进央视《赢在中国》108强,站在武汉大学讲台上演讲,被全国十几家省级以上媒体争相报道。早年,掏粪工人时传祥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成了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亲切接见,刘少奇主席握住时传祥的手亲切地对他说:“你是掏粪工人,我是国家主席,我们只是分工不同,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袁隆平多少年的汗水与辛劳,精心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大国的温饱问题,获得全国最高科学奖,当之无愧,举世公认。伟大出于平凡!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打扮颇为时髦的妇女带着她的孩子,坐在美国著名的“亚联集团”总部的花园里,她一边责备着孩子,一边把替孩子擦眼泪的纸巾揉成一团扔在地上。这时,一位正在远处打扫卫生的老人走过来,把纸巾捡起并扔进了垃圾箱。妇女满不在乎地瞅了老人一眼,继续责备着哭泣中的孩子,又扔下一团纸巾。老人没说话仍然弯腰捡起……当妇女第七次扔下纸团时,她对孩子说道:“如果你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会跟他一样没出息。”老人没有动怒,平静地说:“夫人,按规定这里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女人掏出名片扔在老人身上,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是这里的部门经理!”这时一名男子匆匆赶来,老人对男子说:“我现在以亚联集团总裁的名义提议,免去这位女士的职务!”随后他温和地对孩子说:“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懂得尊重每一个人。”
故事中的妇女除了不尊重老人的劳动,更重要的是不尊重老人的人格,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我们的莘莘学子可曾想过,你们是否有过不尊重“平凡”劳动的行为呢?比如你是否羞于启齿:我的爸爸是掏粪工人,我的母亲种田,是否在打扫一新的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经常出入校门是否对看门的老人叫声“爷爷,早上好!”等等。古人云:尊人者,人尊之。要想得到他人对你的尊重。首先要学会主动尊重他人。在家庭,尊重父母,学会感恩;在学校,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理解,学会欣赏;在社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
事实上,尊重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品格,学会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
当然,父母的做法也是无奈的选择。在父母的背后,还有一种更大的力量逼着家长们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孩子面临小升初了,如果没有乐器、外语、奥数等一技之长,很可能进不了重点中学,进不了重点中学就意味着上不了好大学,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这一连串的后果让家长不敢放手。实质上,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家庭教育只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部分。所以,教育的问题根本原因不在父母、不在压力大小,而是教育这个整体系统的设计出了问题。
中国学生需要来点“平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