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探讨

2009-08-31刘雅平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4期
关键词:运作模式工程设计轨道交通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设计项目的特点,结合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探讨了采用以“推行新技术”及“设计挖潜”为切入点的“施工图剖析法”的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把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工作建立在符合设计工作规律以及我国国情的科学管理基础,以实现高效优质的项目管理运作。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F5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1-0082-02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业主认识到工程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得到投资省、质量高的设计成果。工程设计是一项高智能的技术服务活动,其质量及效果直接影响项目的结果。在建设项目的前期,必须以项目管理的理论为指导,进行项目、缜密的项目策划。从当前市场的需求出发,可以说工程设计的项目管理工作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作为合格的设计项

目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熟悉设计业务、掌握设计规律,并具有综合协调、管理的能力。但如何

实施有效的项目管理运作模式需要我们做进一步探讨。

一、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项目管理内涵

从理论上讲,项目管理包含九大知识领域、五个过程。这九大知识领域分别是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人员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和项目整体管理问题。五大项目过程是项目启动过程、项目计划过程、项目执行过程、项目控制过程和项目收尾过程。

(二)项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我国正规的项目管理研究起步比较晚,项目管理知识的普及程度也比较低,这样也就导致现在大多数组织中的项目管理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该讲也是正常现象。主要表现为:

1.项目管理缺乏系统性:项目运作主要体现为过程行为,项目的任务细分与计划性不够,造成项目进度延迟、资源浪费、质量低下或项目失败。

2.项目管理控制体系不健全:大部分组织缺乏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相关的责权不够分明,项目管理的漏洞较多,缺乏协调性。

3.不重视项目领导技巧:项目经理的领导技能较弱,常常导致项目中途下马,项目成员效率低下等。

4.项目风险防范意识缺乏:很多组织的项目管理没有风险防范计划。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留于形式;项目计划时不注重项目中的自然、经济、技术、管理与运作中的风险分析;项目实施中不重视风险的监控。

5.不注重项目经验总结:大多数组织没有项目收尾的项目总结过程。每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都会有所收获,同时也一定会有应吸取的教训,这些经验的总结与共享是组织项目管理水平提供的原动力。

(三)项目管理的关键——项目过程控制

项目过程控制基本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阶段控制:是指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及项目总结四大阶段的阶段审批。只有通过项目的阶段审批,项目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2.项目里程碑审批:是指制定项目计划时,根据项目过程模型、项目规模及风险情况,将项目按时间顺序划分为几个能够标志项目进程的标志,即为项目的里程碑。

3.项目变更管理:项目执行过程中,进度、费用等要素的变化都会导致项目计划的变更,组织的项目管理流程应该定义如何处理这些变更,清楚定义项目变更申请、审批控制流程,以及项目管理控制人员的控制权限,并确定项目计划变更信息发布方案。

4.项目绩效评估:项目绩效是将项目实际费用支出与项目推进计划相对比,用于分析项目的健康状况,并可分析项目未来走势。

5.项目风险控制:不但要求项目计划阶段进行风险分析,更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根据项目风险的动因,及时修正风险控制列表,一旦发现风险,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总之,项目过程控制涉及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便于项目过程控制,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组织需要明确各项目控制角色的责权,并尽可能简化控制关系,做到对项目绩效、范围、进度与费用的合理控制,从而提高项目成功率,降低可能的项目风险。

(四)不同类型组织的项目管理模式

“产品型组织”与“服务型组织”有着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

1.“产品型组织”的价值在于向其客户提供产品,项目管理更多地存在于为增强自身竞争实力所进行的产品开发项目和其他建设项目中,项目的原始驱动来自于组织内部的需求,项目范围、质量与费用的控制主要由组织内部控制。

2.“服务型组织”的价值是通过向客户提供服务来实现的,对服务过程的管理是典型的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服务型组织”保证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服务型组织”应特别注重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讲,项目范围、质量与费用更多的受制于客户的需求,项目经理与组织的灵活性相对较小。

二、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作模式分析

工程设计形成的所谓“产品”是提供给业主技术咨询、工程图纸、设计方案、设计文件概预算、说明书以及

进行施工配合、设计联络等,应该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由于设计文件(图纸)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法律权威性极大,它是签订合同、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结算付款、交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实际依据,因此设计文件(图纸)的质量与提供时间实际上决定了工程项目实施与使用的经济效益。

(一)设计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的特点

1.设计提供的服务最终是“施工图设计文件”:其中间产品(半成品)是“方案阶段设计文件”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给设计项目管理工作目标的确定与分解提供了清晰的概念,划定了设计项目管理的范围和工作阶段。

2.设计阶段工作的主体应该只有设计方及业主方两家:在设计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应该存在独立的第三方(比如施工监理时的监理方),设计项目管理单位必须和业主方融合为一家才能有实效地开展设计项目管理工作。设计项目管理单位和业主方融合为一家的方式可归纳为如下三种:

全权代管制:设计项目管理单位受业主方全权委托代理设计阶段的全部项目管理工作,即从提交设计任务书开始直到验收施工图设计文件为止的设计全过程的全部业主方工作(属于整个工程项目代建制中的一部分)。

部分代管制:业主方将设计阶段的部分项目管理工作委托给设计项目管理单位,以分包形式代理业主方行使部分项目管理工作(如方案、图纸、概算审查,专业咨询等),也包括代表业主办理委托部分的审签程序。

合一共管制:由业主方及设计项目管理单位两家的工作人员组成一个统一领导的项目管理班子,共同管理设计阶段的全部项目管理工作,其工作方式和以前业主方直接面对设计方一样。

(二)业主方在设计项目管理中承担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般应包括设计合同管理、设计质量控制与设计造价控制、与设计单位协调沟通等项目管理工作。

1.设计合同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设计合同条款的约定、实施、检查、监督等工作,其中重点是通过设计费的拨付方式对设计进度(阶段性产品)实行有效的控制;对设计进度计划的执行、计划的动态调整以及与相关单位的沟通等项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

2.设计质量控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向政府报批的设计文件进行事前审查;对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进行形式审查(除了符合设计程序、审签手续、文件齐全外,还应包括政府规定的施工图审查程序)和实质性审查(包括指出设计文件中的各种实质性质量问题、审查各专业综合管线布置、提出优化设计建议、组织专项技术问题论证等)。

3.设计造价控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审核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包括项目运行维护费);在设计阶段审核项目的施工工艺合理性、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的可能性;审核限额设计(包括各专业限额设计成本控制)的落实情况;以性价比指标优化设计方案或调整项目投资指标。

4.与相关单位协调、沟通等工作内容:由于在设计阶段工作过程不存在独立的第三方,只有业主方(内含设计项目管理单位)和设计方直接对话,从而实际上简化了各相关单位间的协调、沟通工作。

(三)设计项目管理工作方式的重点

1.重点是抓各设计阶段的两头工作,即狠抓设计工作前期的方案论证及工作计划的事前控制;再狠抓各设计阶段产品(设计文件)审查验收的事后控制。

2.充分发挥项目管理人员作用,协助业主在设计成果(施工图)验收过程中,对图纸的审核、剖析及提出的修改建议。其具体做法是:对设计方提交的施工图进行深入的审核、剖析;给设计方提出具体有据的修改建议,并与设计方进行协商和确认;再由设计方进行修改、补充,完成最终验收的施工图。

3.把重点放在设计过程的后期阶段(施工图验收前)的“施工图剖析法”项目管理方式,除了能够确保设计质量以外,最大的特点是设计方首先提供了非常明确具体的项目管理目标(施工图),使项目管理人员有条件进行“有的放矢”的剖析、审核工作;可以进行量化对比式的项目管理,使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卓有成效。

(四)采用“施工图剖析法”项目管理方式

采用施工图剖析法的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推行新技术”及“设计挖潜”两种方法来实现。

1.“推行新技术”是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根本途径。在“推行新技术”时,应特别注意必须采用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如果采用的新技术与现行规范相左,必须经过社会承认的检定单位或专家进行科学鉴定。

2.“设计挖潜”是“施工图剖析法”项目管理常用的方法。由于我国规范的编制偏于保守,加上政府或部门的各种规定制约。反映在设计图纸上可以挖潜之处一定不少,如果积累起来有可能节约一大笔投资。但是这时必须头脑冷静,一定要考虑到具体施工对象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挖潜的可以大胆地挖,但不能一味地去挖。业主方的魄力再大,风险管理水平再高,也必须建立在现实条件的客观基础上。

显然采用“施工图剖析法”的设计阶段项目管理方式,增加了设计方的出图工作量,相应地也会影响设计周期。这种做法在几年前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大事情。但是在今天信息化时代,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全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完成的电子版文件,图纸的修改和再版并非难事,也花不了太多的时间。

鉴于目前设计项目管理工作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尚无章可循。但是一定要接受历史的教训,那种在推行“建筑业监理制”过程中把施工监理工作简化为施工质量控制,甚至于简化为旁站监理的片面做法不能在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工作中重演。而是要在设计项目管理推行之初,就应把握住方向,通过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利用全社会的工程咨询单位(含监理单位)的力量,逐步地缩小乃至取代业主费心组建的临时性项目管理班子,本着充分地发挥设计单位内部的设计管理体制的作用,建立起狠抓两头(事前控制及事后控制)的监管机制。在推行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初期阶段,不妨试行采用以“推行新技术”及“设计挖潜”为切入点的“施工图剖析法”,进行设计后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使业主、设计、施工各方都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设计项目管理工作好处。把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建立在符合设计工作规律以及我国国情的科学管理基础上。

参考文献

[1]克莱门斯著,张金成译.成功的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罗伯特·K·威索基著,李盛萍,常春译.有效的项目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张会斌,张光海.企业项目管理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周小桥.项目管理实务运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6]陈新元.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7]闫文周.工程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雅平(1974- ),女,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轨道交通工程设计。

猜你喜欢

运作模式工程设计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我国P2P网贷发展现状研究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铜阳极泥中碲回收工程设计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EDA技术创新演化与工程设计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