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为本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

2009-08-31吕登高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4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育人和管理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如何坚持育人为本教育理念,做到育人为本与严格管理的内在统一,通过严格管理进一步深化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真正使高校成为人才培养的中心,是每一个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者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为本;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1-0054-02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颁布实施,全国高校都在认真贯彻执行和深刻领会16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将其进一步贯彻落实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紧紧围绕着16号文件精神逐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紧接着,国家教育部2005年又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令),这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高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更有操作的依据,有利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1号令明确提出了高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要依法治校,严格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要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21号令颁布到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逐步转变,学生群体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心理年龄普遍偏小,自理能力普遍较差,自律意识比较欠缺;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越来越大。加之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校园,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我们如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教育理念;如何加强管理,严格管理,做到育人为本与严格管理的内在统一;通过严格管理进一步深化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真正使高校成为人才培养的中心,这是每一个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者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通过本人对党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21号令的学习,以下是本人肤浅的认识,供同仁共同探讨:

一、育人为本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一项教育引导、规范管理和热情服务三者之间相互统一的工作。育人是每一个高校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一方面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坚持育人为本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没有学生何谈思想教育与管理,也就不可能有学校的存在。由此决定学生是学校的根本所在,我们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人才、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这就是当前我们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明确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也是高校工作的基本职能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严格管理是育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高校是育人的场所,高校的一切活动和工作,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教育学生,培养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严格管理固然就成为高校最基本的要求和必然选择。严格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工作要求,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种高度责任感,是关心而不是放任,是关爱而不是惩治。管理是一种制度,是国家、社会、集体获取荣誉、实现最终目标的一种需要;管理是教育,而不是惩罚,是严格按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实施的依法管理,而不是超越国家法律之外的盲目管理。

从高校与学生的关系来讲,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的权益应该予以法律的保护,学校和老师要给与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应有的法律保护,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管理理念。而另一面,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学生是集体中的一员,学生也需要热爱这个集体,自觉地维护学校的、集体的利益。服从学校的教学安排,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这就要求学生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无限放大自己的权利或者超越学校的规则、制度。我们强调育人为本,而绝不是忽视管理,更不是不要管理,不要纪律;而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和规范制度管理,使我们的管理制度更有人性化、更符合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现实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中,人们往往把育人为本与严格管理对立化。校园内学生考试作弊、打架斗殴、酗酒赌博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行为时有发生,也有的学生因为违规违纪被学校处分直至开除,剥夺了其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等而将学校告上法庭,导致很多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对学生不敢管理或者不敢大胆实施管理,对违规违纪不能及时处理,这就是当前导致很多高校校风学风普遍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本人认为这是把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简单化、片面化理解或者误解的结果,也是过分夸大和曲解了学生的权利。育人为本是指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成长成才出发,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塑造品格,规范行为,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对学生违规违纪行为的放纵来维护学生的狭隘的、自私的利益和权利。因此,严格管理与育人为本并不是矛盾的、对立的两个面,我们既要强调育人,更要重视和加强管理。该管的必须管,而且必须加强管理、严格管理,只有严格管理才能树立学校优良的校风学风;只有严格管理才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只有严格管理才能使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严格管理,才能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才是真正地育人为本。

三、坚持育人为本,实施严格管理,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内在统一

(一)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制度建设来作为严格管理的保障,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在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客观要求,高等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等教育最终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求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把它落实到整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去。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立和维护学校教育教学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常化、秩序化、规范化,逐步引导和塑造学生品行,通过教育和管理来实现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提升,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能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必须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依据,加强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将育人为本真正地落实到学生管理的制度建设上,强化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形成学生管理制度化,明确学生管理目标,严格管理,从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上予以保障。

(二)严格管理以依法管理为基础,强化依法管理意识,进一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实现真正的育人为本

高等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管理来最后落实,管理是事关学生的成长成才、创新发展和切身利益的大事,学校要实现育人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手段,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完善和严格实施。在各种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断增强管理者依法管理的法律意识,当然这种意识并不是整天扳着面孔、冷冰冰的,只认法律法规不认人的管理模式;而是把管理的法制化与教育的情感化不断注入人文关怀,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规范化顺利实施。

《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学生管理的自主权,明确了高校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自由裁量权,对学生的权利义务、学籍管理、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奖励和违规违纪处分以及申诉程序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保护学生权益。为高校学生的依法管理、严格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高校在实施各项管理过程中,要强调管理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各项管理的依据合法、程序合法,严格按照规章和程序办事,避免了管理工作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做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有法可依,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管理的合法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育人为本。

作者简介:吕登高,男(苗族),贵州道真人,贵州省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辅导员。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