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合资策略与政策建议

2009-08-31徐全勇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4期
关键词:合资企业国有企业

摘要:发展合资企业是国有企业获取资本、知识和技术等多种资源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发展合资企业要改变单一重视利用外商资本的做法,要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出发,加大企业重组的力度,提高参与合资的资源质量,实施“引知”、“学知”的战略,各级政府要改变对外商资本的优惠政策,实施有利于外资知识技术溢出扩散政策,有利于国有企业消化吸收知识技术的政策。

关键词:合资企业;国有企业;外资知识技术

中图分类号:F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1-0019-03

一、发展合资企业对国有企业培育竞争力的作用

(一)合资企业是国有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手段

根据企业资源理论,一些核心资源具有不可模仿性、不完全流动性、不完全可替代性。显然由于资源的交易成本较高,那么国有企业获取这些资源的途径之——市场交易被阻断,例如,知识、技术等资源的交易成本较高,国有企业很难通过市场购买到这些资源。其次,知识技术资源的内部化较为困难。由于一些资源根植于所生长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流动牲,资源一旦离开所在的坏境,其价值就会降低甚至丧失。因此内部化也不是国有企业获取这些资源的重要手段。剩下的途径只有内部积累,国有企业由于能力的局限通过企业内部开发和积累这些资源也较为困难,花费的时间也会很长。因此,发展合资企业是国有企业利用跨国公司一些重要资源,培育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合资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

企业组织结构对企业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组织结构合理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在纵向一体化中最大限度节省市场交易费用,在横向一体化中最大限度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而且取决于企业组织结构能否合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学习组织外部知识技术。我国当前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如企业规模不大、专业化分工不深、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重等等。因此国有企业在培养企业竞争力过程中一方面要收缩战线,将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如许多辅助业务、过渡多元化发展的资产等等;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核心资源较少,资源质量不高,要获取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外资进入中国,由于缺少本地化的知识,当地营销网络,或为了节约时间,国有企业的一些资源成为外资兼并收购的对象。相反,国有企业需要利用外资身上的知识、技术、全球营销网络等资源,通过建立各种合资企业,改造我国国有企业,促进组织结构扁平化、柔性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国有资产在合资过程中是“靓女先嫁”,还是“丑女先嫁”之争,作者认为不应该以国有资产当前的经济效益作为标准,应该以资源对企业竞争力作用作为依据,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结构为目标,大力发展多种合资企业组织形式。

(三)合资企业是国有企业技术学习、模仿消化的重要场所

合资企业是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学习、模仿重要场所,是提高外商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办法。Bruce Kogut认为,跨国公司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是进行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一种及其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创立合资企业。合资企业给国有企业提供了一个知识技术学习平台。知识和技术一般分为可明晰知识(articulated knowledge)和默会知识(tacitness knowledge)。只有明晰知识可通过专利制度进行市场交易,专利书可以将它们表达清楚。而默会知识不能够包含在文字、设计和图纸中,它通常隐含在人们的头脑中,必须通过人员之间的交流实现转移,如厂商在制造业和销售领域的经验、技术人员的长期经验与特定地方的风俗习惯、市场环境、政治体制等相关的意会知识。因此,通过发展合资企业,在“干中学”,是国有企业获取国外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技术整体水平低于跨国公司的情况下,在发展合资企业的时候,除了重视引进外国资金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利用合资企业进行技术学习、技术模仿,才能够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合资企业是国有企业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竞争力不但表现在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表现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较量。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高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为了减少风险,降低成本,一般采用合资企业的形式,而不是独资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展跨国经营。我国国有企业在开展国际经营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资源,通过与跨国公司发展合资企业为跳板,逐步开拓国际经营网络和全球竞争力。联想集团购并IBM的计算机制造业务就是我国企业利用跨国公司,发展合资企业,开展国际经营的成功典范。由于IBM具有长期国际经营经验和全球经营网络,但是在计算机制造业方面已经不盈利,而联想集团在计算机制造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双方发展合资企业能够实现双赢。

(五)合资企业是国有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方式之一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合资企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资源的瓶颈约束,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例如资金的缺乏、国际市场渠道不畅等等。适度合理范围经济也是国有企业充分利用核心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方式,因此通过发展合资企业,国有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发挥关联效应,实现范围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引导下,发展合资企业,发挥合资企业的价值创造作用,仍然是我国国有企业培育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关键问题是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多样化发展不是通过计划手段进行拉郎配,而是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以企业的利益为中心,通过市场自动调节实现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另外,通过引进一定的外资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改组,对推动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也非常有作用。

二、基于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合资企业策略类型

根据国有企业的特点,国有企业发展合资企业,可以分成下面五类型:

(一)资本获取型

这类合资企业一般是一些资金密集型重大项目,国有企业对这类产业的技术并不十分缺乏,但由于企业规模大,国有企业缺乏资金。这类企业有大型的基础设施、钢铁产业、石化产业等支柱产业的企业;或者国有企业正在退出的竞争性行业企业,由于国有企业长期经营,具有了一定营销网络和一定的品牌价值,外资也希望通过利用国有企业的资源,进入这些产业部门,将国有企业的这些资产与外资的资金充分结合起来,发展合资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

(二)技术知识获取型

它一般是我国的幼稚产业、尚未成熟的产业或者支柱产业,国有企业技术竞争力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差距较大,市场竞争力弱,需要引进和学习跨国公司的技术。国家往往通过一定的政策对外资的股权进行限制,如汽车行业。由于国有企业尚不具备技术开发能力,发展合资企业的重要目的是引进技术、学习技术、吸收消化技术,培育自主研发能力。

(三)优势增强型

这种类型企业是我国企业具备了在某些领域拥有一定技术优势,或者拥有本土品牌优势的企业,或者特意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开展多元化经营,需要利用外资的一些资源,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强强联手,发展合资企业,实现共同发展局面。

(四)资源抛出型

国有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或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需要将一些资产或者生产企业出售,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经营。但是这些资源对外资来说是有价值的资源,,因为外资兼并这些资产比绿地投资获得更好的效果。国有企业出售这些资源的一种方式就是发展合资企业。

(五)国际化开拓型

这种类型的合资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并且正在进行开拓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同时为了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国际经营,为了减小国际经营的风险,发展合资企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开展国际化经营道路。

(六)制度创新型

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引进多种所有制的股权结构,建立多种所有制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外资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有着现代企业的制度优势、管理优势,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发展合资企业,对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非常有裨益的。

三、促进国有企业合资策略转型

(一)转变发展合资企业观念,大力实施“引知、学知”战略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我国企业发展的资本资源十分稀缺,因此,大力引进外国资本是发展合资企业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制造业技术水平有一定的竞争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国有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增加。与此同时,在国内银行储蓄额的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国内资金匮乏的状况有所缓解,而国有企业对外资的技术、知识、人才、管理、国际经营网络、跨国经营经验等资源的需求增加。为此,要转变传统单一重视引进外国资金的合资战略,全面引进外资的各种资源,特别在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外资的知识、技术资源,大力实施“引知、学知”战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改变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资的数量作为政绩的发展方式,重视引进外资的质量,改变过去主要靠对外商资本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措施,加快制定对外资技术、人才、品牌等无形资产的鼓励政策,鼓励国有企业消化吸收外资的知识技术,促进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重视利用合资企业进行知识技术学习与消化吸收

外资企业身上的许多资源是根植于企业背景的,是不可移动和不可模仿的,国有企业只有利用发展合资企业进行逐步学习和培养。国有企业对外资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和吸收效果不仅仅取决于参与合资的外资方对技术控制措施与扩散作用,更取决于中方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因此要重视国有企业利用合资企业进行知识技术学习与消化。首先,要加快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培育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行为,提高国有企业学习、吸收消化外资各种能力的积极性。其次,国家从宏观上,要制定政策大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消化吸收创新,帮助国有企业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提高利用合资企业的学习效果。加快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为国家企业的技术吸收消化的基础。鼓励国有企业以各种形式同外资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行为。再次,从企业内部上,建议加强国有企业合资过程中学习组织建设,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加强我国合资企业中中方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中方管理人员学习外方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既要重视通过董事会、经理会对合资企业的控制,也要重视中方人员对合资企业的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和其他重要部门的控制与学习,促进合资企业的知识转移和扩散。

(三)正确定位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合资企业

我国政府早在十五届四中全会就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了调整和完善我国社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充分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国有经济应该有所进、有所退。许多学者认为,国有企业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诚然,在涉及安全、垄断和支柱产业中,企业的社会目标较多,政府要通过政策适度限制外资的过度进入,保持国有资产在这些行业中的控制地位。而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中,国有企业的确分布过于分散,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但是这种以产业作为分类依据过于笼统,应该以企业资源是否有利于形成企业国际竞争力作为国有资产进入和退出的标准。作者认为,我国竞争性领域中的许多企业是发展合资企业,打造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其原因是,从企业的价值链上看,在竞争性行业中,例如许多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国有企业具有建立企业竞争力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和目标集聚优势等竞争优势,同时发达国家将大量的制造业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重新建立起这些产业,相反,在技术密集型的价值链环节上,国有企业大多并没有建立竞争优势基础,因此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上是我国企业培养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势领域。因此在国有企业调整布局中,要以企业的竞争力为目标,适当收缩战线,明确自身以有的竞争优势,利用我国企业在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优势资源与外资合资,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合资企业,在学习中逐渐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在实践中逐步培育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四)组建国有企业集团,提高国有企业在合资企业中的地位

国有企业由于技术力量不强,资本规模实力不大,在发展合资企业过程中合资企业往往受外资方控制,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要打破我国国有资产条块分割、地区分割的局面,各个地方都搞同类合资企业的局面,要发挥我国公有制的优势,加快企业间的购并联合,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国内企业集团或企业网络,壮大国内企业的规模,提高国有企业的质量与规模。以国有企业集团参与组建合资企业,提高国有企业参与合资企业的资源质量和数量,提高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而保证国有企业在合资企业中的合适控制地位和关键控制领域,便于国有企业的进行知识技术学习行为,提高外资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果。切实改变我国利用外资和技术引进过程中的重复合资、重复引进行为,注重以国有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分公司与外资组建合资企业,同时加强将知识、技术、信息在整个国有企业集团、国有企业网络,乃至国有企业整个产业内部进行知识、技术、信息的转移和传播,扩大合资的效果。

(五)重视合资企业的内部协调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合资质量,要正确处理合资过程中的中外双方利益冲突和矛盾,促进中外双方在双赢的过程中持续发展,应该重视合资企业的内部协调。首先,要尊重双方的利益,保证中外双方对合资企业资源的合理需求,只要在双方互利的基础上才能够保持合资企业稳定发展。其次,合理安排合资企业中外双方管理层的结构,畅通中外双方交流、沟通的渠道,加强中外双方的沟通与协调。再次,促进中外双方文化融合,发展有中国特色合资企业的文化。联合外资方实施跨文化培训,在互相理解和尊重对方的企业文化的前提下,协商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合作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发挥中外双方文化的优势,促进合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要大力推进合资企业文化本土化,为了在我国进行长期的战略经营,双方必须扬长避短,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外合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Barney,J.B.. Strategic factor markets:Expectations, luck and business strategy[J].Management Science ,1986,(4).

[2]Bruce Kogut.Joint Ventures: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8,(9).

[3]Paul W.Beamish.The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 Ventur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993,(2).

[4]金培.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

[5]迈克尔·波特,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6]王长征.企业的并购与整合——基于企业能力论的一个综合性分析框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徐全勇(1969- ),男,湖北咸宁人,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经济研究室主任,副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中国地理学会会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外商直接投资。

猜你喜欢

合资企业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合资企业预算管理策略探究
海拉与海纳川在中国设立电子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探讨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合资企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