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2009-08-31邱建玲盖玉先刘占辉

文教资料 2009年19期
关键词:中心核心系统

邱建玲 盖玉先 刘占辉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开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一个中心、两个核心,三个系统”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旨在通过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大学生的全程全面发展”为中心,立足“职业观教育和职业胜任素质培养”为核心,树立“职业教育系统、辅助资源系统、就业服务系统”的理念,构建高效、科学的职业指导体系。

关键词: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中心 核心 系统

当前高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多为事务管理性和就业服务性取向,未成体系,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和改革需要的职业指导体系。构建和完善专业系统的职业指导体系,探索职业指导体系运行的科学高效模式,是解决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期望不符、大学生自我定位与工作要求矛盾等当前就业困难的基础和前提。

一、构建“以人为本。推动大学生的全程全面发展”为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中心。

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个性化指导。职业指导需要对国外职业指导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引进,从而改革和注入明确的指导教育思想。

(一)个性化教育思想

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个性能力强烈地影响着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共同的行为准则、统一的价值观和集体主义的观念,对于个人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特别是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教育重视不够。学校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为其将来进入社会创造条件。个性化服务的职业指导,能够积极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别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做到细致入微,使学生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业指导要求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以及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结合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进行定向培养,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佳组合。

(二)与人合作教育思想

“学会共处”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会合作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竞争需要,其内涵包括个人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在集体中能否与人相处,对外能否与合作者愉快合作,实现双赢。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是能够理解人、善于与人合作的人。职业指导需要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加强合作、团队凝聚等素养。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职业角色中。

(三)终身教育思想

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的报告《学会生存》确认了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更新了人们的教育时限观,使人们对教育时限的理解,从狭义的青少年阶段延伸到终身。这种思想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把人生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以一次教育定终身的观念,把教育视为终身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视为工作、生活、甚至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视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和前提。

二、构建“职业观教育和职业胜任素质培养”为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核心。

高校职业指导的教育目标应以人的职业能力的终身发展、与职业相联系的人的素质整体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对大学生进行长时段综合辩证“施治”;职业指导的活动实践要更注重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职业胜任核心素质的提升。最终要落实于人的自身理想价值的实现;职业指导的学科研究应强化专业特色,通过借鉴和移植,构建以人的全程全面成才发展为主线、职业胜任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新体系来发展和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一)建立以职业胜任素质要求的职业指导框架体系

以职业胜任素质为核心要求,建立从入学、教学、实习、就业及发展的全程性专业课程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规划系统,建构与职业胜任素质相符的专业化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实施就业困难群体能力救助体系,探索高校指导与社会指导相结合的职业指导方法,采用课堂面授、素质训练、专家讲座、课余互动、社会实践、创业活动、现场参观、企业实训等方式,加强职业观和职业法规教育、职业素质指导和培训演练;在指导时效方面,加大对大学生毕业前的职业咨询指导和毕业后的跟踪服务力度,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人生发展。

(二)建立以职业观教育为核心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

职业锚是大学生职业观的核心要素,是影响个人职业的重要决定力量。开展职业观教育,端正学生的职业动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确立恰当的职业锚,设计科学的职业生涯。

1开展职业锚理论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锚是:“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定自己的职业锚型;在职业锚认定的基础上。分类指导。教育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开展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系统、全面地引导学生把职业理想同现实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包括爱心、事业心、责任心和诚信理念等在内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使命感、紧迫感。

3开展职业素质与职业法规的教育。职业素质是个人取得职业的前提和基础。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提供最直接的物质支持。职业法规教育是依法治国方略教育在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要教育大学生做好思想素质的准备、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准备和身心素质的准备;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从事职业活动。

三、构建“职业教育系统、辅助资源系统、就业服务系统”为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系统。

高校职业指导体系包括职业教育系统、辅助资源系统和就业服务系统3个组成部分。

(一)职业教育系统

职业教育是职业指导的基础性工作,系统规范地实施职业指导的渠道与手段。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与职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

1系统的课程教学。职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开设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开展职业倾向、职业能力测评,面向群体或个性的职业咨询与心理教育等。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就内容而言,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进行全程指导,即从学生进校开始到毕业求职期间分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职业指导。就授课形式而言,一个专业教师系统地上一门课或许是比较理想的,但职业指导工作要求其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一般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了解相关的经济领域,了解学生的职业心理,了解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等。

2高效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功能是以各类团体活动的方式将职业指导课程讲授的内容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环节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在学生职业发展进程中很好地加以利用,使得职业指导更为生动、实用。活动的设置与课程的内容必须配合、协调。通常在职业理念养成、职业方向评估、职业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决策等环节都可以设置职业团体辅导,如职业树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等等。

3规范的职业咨询。高校职业指导的末端是学生的求职就业。因此,提供咨询特别是个体咨询,可以使职业指导更有针对性。职业咨询是一种以语言为主要沟通方式,协助当事人了解自我、澄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职业指导方式。职业咨询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开展还只是零星的,最为迫切的是建立一套职业咨询的规范体系,包括咨询程序的建立、咨询问题诊断技巧的研究、各类问题咨询方案的研究,使职业咨询规范而有效。

(二)辅助资源系统

辅助资源特指对职业指导从业人员及其工作起系统支持作用的专业资源。所谓专业资源,是指与从业人员工作内容相关的信息、技术、机会等。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支持,如经费、物品等。高校职业指导辅助资源是指对于高校职业指导从业人员及其工作起系统支持作用的专业资源。专业资源既可以让从业人员从中提升自身素质以更从容地应对工作,又可以作为外在手段直接介入从业人员的工作。

1信息辅助资源。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用人单位。信息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因为我们的选择只能在自身获得的信息范围内进行,可以说拓展信息获得的广度与深度拓展了选择面。而这种拓展仅凭学生及用人单位自身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信息辅助资源。高校职业指导信息辅助资源的内容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人才供方信息,即大学毕业生的信息;第二,人才需方信息,即用人单位的信息;第三,供需双向选择的相关信息,主要指相关的政策、形势、制度、基本程序等。第三类信息的收集与发布是我们目前的职业指导中比较重视的部分。做得相对比较充分。而第一、第二类信息无论是内容构建还是发布渠道都无法满足供需双方的需要,亟待完善。供需双方深度信息与宏观统合信息的缺乏。使得目前的许多双向选择存在很大程度的“双盲”现象。

2技术辅助资源。技术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因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可将知识层面与实践层面有效结合,在高校职业指导中运用相应技术使职业指导理念更好地在实践中得以体现,使职业指导工作更为规范。高校职业指导中主要涉及的技术包括个体职业方向的定位技术、职业分析评估技术、职业决策技术等。技术辅助资源系统的构建,重点需要关注的是技术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三)就业服务系统

就业服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的质量,避免因某些环节的错误操作给学生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就业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公开的就业市场需求信息和用人单位情况介绍等。帮助毕业生办理就业推荐和签约手续,发放有关的就业材料,为暂时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提供户籍和档案保管,办理档案及有关就业手续的及时转递等。

2就业服务没有固定的范畴,只要是学生需要的,且政策允许和学校能够实现的,学校就都应该给予帮助,而且应该是免费的。

3就业市场信息的搜集。就业市场是联系学生与用人单位这两个就业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是就业信息交流与双向选择的平台。

四、结语

建构高等学校职业指导体系,高校必须首先转变对职业指导的理念认识,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此统筹安排。并重视对职业指导人员的引进与专业培训,这是保障职业指导工作在校内能切实有力地得以开展的前提。其次,进一步加强高校职业指导结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指导理论研究和课程建设、加强职业指导的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就业市场建设等方面促进就业指导体系的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何建娥.论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与模式[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2]黄学萍.当前高校职业指导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就业指导,2008,(3):33-35.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吴遵民.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中心核心系统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