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际教学法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009-08-31顾红平
顾红平
摘要:目前交际教学法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 中国英语教学 必要性 困境
一、引言
李筱菊是我国最早研究并引进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体系(简称CLT)的学者之一,1979年由她主编的《交际英语教程》(Communicative English for Chinese Learners,CE—CL)被认为是国际上先进的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的成功结合。该套教程的主旨是“语言是一种交际,学习语言就是学习交际”(Languageis communication,and learning a language is learning to communication)。1992年中国国家教育发展委员会(SEDC)第一次把交际教学法引进中国,其主要目标是要通过强化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取代此前已经盛行多年的以教语法为主的“哑巴式”教学方法。并在1993年通过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编写的初高中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JEFC)和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EFC)来推动此项改革。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教学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普及中,诸如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Direct Method)及听说法(Audio-linzual approach)等。不论何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肯定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普及的必要性,以及在师生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分析。
二、交际教学法对语言学习的必要性
交际教学法抓住了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征,融合社会语言学的成果,吸收了听说法、认知法的优点,是外语教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其在中国英语教学中普及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流,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几乎所有学者都意识到了“自然”的语言环境对“现实”交流的重要性。目前国内英语教学中恰恰缺少这种自然交流的环境。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的主动交流和自然性,完全以交流为基础,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语言,并在语言学习中交流,加强了对学生实际语言交流中的技巧指导,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应用交流能力。交际法中的Pairwork,Role play等都是学生喜爱的语言交际训练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模拟教材内容进行交际,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交际教学法的普及是教师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教学工作者一直在探索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的理想教学方法。外语专家陆谷孙教授指出:“语言学习需要有pressure与pleasure的结合。”在当前的语言教学中。接二连三的考试和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国外学者的眼中,中国学生应试技能一般较强,而交际技能相对薄弱。如何让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趣事,让学生乐意去听,让学生乐学,已成为教学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交际法的运用正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际行为,能够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交际法的运用,改变了过去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独自、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愉快的课堂环境,让他们轻松、自然地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
(三)交际教学法的普及是学生今后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交际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不同语言人群的思想交流(communicativecompe—tence)。良好的交际能力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个性发展,诸如出国留学、在外企公司发展等都要求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平稳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一大批专业的有一定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这也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三、当前交际法教学在中国语言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交际教学法的运用和普及,效果不甚理想。从困境面临的对象来讲,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学生,即交际教学法的执行者和参与者。
(一)交际教学法执行者——教师的因素。
交际教学法的执行者教师缺乏系统的语言学理论的培训,语言教学的技能提升不是很快,因此,相当大的部分英语教师缺乏对交际法教学所需水平和教育学的认知,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实践中的交际法原则。Thompson在1996年中指出了对交际教学理解的四大误区:“(1)CLT means not teaching grammar;(2)CLT means teaching only speaking;(3)CLT means pair work,which means role play:(4)CLT means expecting too much from the teachers,”上述四点基本上涵盖了国内英语教师对交际教学法理解方面的偏差。很多教师不能区分真正的交际活动和似是而非的交际活动,由于缺乏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角色转换时因不自信而引起疑惑甚至恐慌,他们也许会质疑其效果和可行性。相比较而言,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在语言教学中提高学习者的准确性上又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不愿改变几十年来驾轻就熟的传统语法翻译法而主动采用新的教学法。
此外,从心理学上的角度来看,教师担心缺乏这种能力害怕丢脸,自身的地位和权威受到威胁。中国的传统教学认知里,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If teachers do not display their knowledge in lectures,or ifthey play games with students or ask students to role-play in class,then they are not doing theirjob,”此外,他们也担心学生对新事物新方法的接受程度,诸多因素使得他们对交际教学法望而却步,宁可选择对于师生双方而言比较保守的教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际教学法的普及的难度。
(二)交际教学法参与者——学生的因素,
从交际教学法的参与者学生来讲,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坐在教室里。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法。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法,被动地接受知识,除了认真地做好笔记,死记硬背语法和单词,不需要其他的言语、肢体等互动。方法一旦改变,学生往往会造成困惑和不适应,他们会认为用这种教学法讲授课堂内容根本没有什么值得记在笔记本上,学不到知识,消极地对待这种新的教学法,不能理解交际教学法的实质。
目前大部分的英语测试中语法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笔试还是口试,语法仍然是测试的评分标准之一,这使得很多学生不敢忽视语法,依然习惯语法翻译的教学法。尽管当前以职业为导向的外语学习使学生对交际教学法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对交际活动的重视仍不够。迫于学业和测试的压力,学生宁要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参与各类测试,如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学生常常是限于死记硬背词汇、语法结构、听力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交际能力进而影响到语言的习得。
四、结语
交际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包含了整个语言交际的功能和学习者本身的心理需求,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虽然目前交际教学法在推进普及过程中受到了教师水平、学生接受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行不通。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在发展历程中都会遇到一定的困境,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与我们现在的传统教学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才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朝着适合教师传授、学生乐意接受并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筱菊.In defense of the communicative appmach[J].ELT,1984,(1):2.
[2]滕萍,卢广荣.浅谈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研交流,2007,12.
[3]Thompson,G.Some misconceptions about commu—nicafive language teaching[J].ELT,1996,50/1:9-15.
[4]Hui,L.New Bottles.Old wine:Communicative lan.guageteachinginChina[J].Forum,1997,35(4).
[5]王霞,罗德琼.交际教学法在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柳州师专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