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雪村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2009-08-31黄韬
黄 韬
摘要:慕容雪村的网络都市小说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其一是现实主义的精神,其=是悲剧意识色彩。慕容雪村对生活的时代进行剖析和解读,在小说的创作中把基于现实描绘的悲剧意识体现得十分浓厚。这样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小说处处体现着怀疑、想象和荒诞,处处充斥着幻灭与死亡的情绪,无论是其行文,还是人物结局的设置。莫过如此。
关键词:慕容雪村 都市网络小说 悲剧意识
作为当红的阿络作家,慕容雪村的都市网络小说风靡一时,解读他以《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和《伊甸樱桃》等为代表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对物欲横流现实的描绘。
如果说追求现实精神是慕容雪村网络都市小说的初衷,那么在具体的写作中,慕容雪村则在对现实的思考和表现时慢慢地融人了悲剧意识。与他笔下的都市生活的真实一样,依附于现实所体现的悲剧意识也是沉重的。我想用这样两组词汇来表述慕容雪村网络都市小说中所体现的悲剧意识:一是“怀疑、想象与荒诞”,二是“遗失、幻灭与死亡”。
一、怀疑、想象与荒诞
慕容雪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怀疑主义者,他对生活的质疑,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他笔下的主人公那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之中。怀疑一切,包括人生目的、爱情和友情,是慕容雪村网络都市小说的一大特色。想象是基于现实的大胆推测,虽然大体是根据客观生活的真实。但小说毕竟是小说,不可避免掺杂作者的主观想象,并非慕容雪村笔下的都市生活都是写实,如《伊甸樱桃》,这个离奇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几率实在太小了,但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贪欲是真实的,慕容雪村展开想象的翅膀,展现了一个寓言式的世界里人性的悲剧。荒诞是慕容雪村网络都市小说的另外一大特色,《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伊甸樱桃》、《天堂向左,深圳向右》中主人公失常的人生状态,诡异的故事情节以及如出一辙的结局,正是慕容雪村作品荒诞性的体现。
关于《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创作,慕容雪村如是说:“这个小说的主旨就是‘际疑,怀疑爱情、怀疑友情、怀疑人本身。我说过:怀疑是比忠诚更接近上帝的品格。”我想,这种怀疑来自人在都市重压下的孤独与不安。温情脉脉的面纱下掩藏着居心叵测的伎俩,貌似忠厚友好的笑容里隐含着不怀好意的伪善,风月无边的灯红酒绿中更是温柔的陷阱。为了摆脱这种孤独与不安,人人都在企图自我救赎,在背叛与报复的恶性循环中已无规则可言,混沌无序。所以这种挣扎是徒劳的,显得悲壮而又可笑。在历尽沧桑之后,我们茫然无措的眼睛所看到的都市,人人都心怀鬼胎、面目全非,连都市的天空都是灰色的,甚至狰狞可怕。因而,可怜的人陷入更为孤独不安的境地。正如纪伯伦所说:我的兄弟呀,你的精神生活被孤独和寥寂所包围,假如没有这孤独,你就不会是你,我也不会是我:假如没有这寥寂,我即使听到你的声音,也会以为是我在说话:即使看到你的面孔,也会以为是我在揽镜自照。
《伊甸樱桃》原名《多数人死于贪婪》,慕容雪村将之前青年愤世嫉俗内心迷惘的写作模式全然抛弃,写出了人类贪婪疯狂的人性,写出了对巨大财富、文明世界的讽刺和嘲讽。这是一本疯狂的书,这是一本沉重的书,这是一本荒诞的书,这是一本颤栗的书。尤其是行文至后面,字里行间闪烁着卡夫卡《变形记》的影子。作者的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
《天堂向左,深圳向右》的开篇这样写道:“如果你爱他,请送他去深圳,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请送他去深圳,因为那里是地狱。”看似矛盾的引语,充满了巨大的反讽意味。慕容雪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因此,无论是《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还是《天堂向左,深圳往右》,都一如既往地都涂满悲哀的底色。他几乎怀疑世界上的一切,爱情、朋友、亲人都值得怀疑,谁都可能背叛对方,谁都不会对对方忠贞。按照他的说法,爱情是虚妄的,朋友是虚妄的,个人奋斗是虚妄的,总之,生活统统是虚妄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向爱情与理想发出质疑,《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向个人奋斗和财富发出质疑,《伊甸樱桃》向文明和人性发出质疑。这些质疑的结果全是虚妄。
如果人类终将灭亡,这种局面是谁造成的?只能是人类本身贪婪的人性。林语堂认为好的小说是描写人性的。慕容雪村在对人性的展现与剖析中,在这样悲剧寓言式的叙述中,将人生的荒诞与怀疑发展到了极致。
二、遗失、幻灭与死亡
如果说“怀疑、想象与荒诞”是慕容雪村笔下的网络都市小说所具有的悲剧意识的表现之一,那么“遗失、幻灭与死亡”则是慕容雪村作品悲剧意识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也可用c(幺]灭”一个词来表述。在慕容雪村的笔下,主人公幻灭的不仅有曾经纯真的理想、爱情。而且有人性与生命。这些组成了慕容雪村的网络都市小说浓厚的悲剧意识。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弥漫着颓废、忧伤、质疑的灰色情调。在那个没有月光的平安夜,上帝赐福、众生喧嚣的时刻,陈重倒在了成都某条黑暗、潮湿又寒冷的小巷里。一场华美的盛筵就此散去。濒临死亡的陈重似乎看到了金光灿灿的上帝在为众生赐福,而他自己却已被抛弃。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如尘世中的一颗尘埃,陈重所上演的故事及其悲惨的死亡,注定会被遗忘。然而,正是透过陈重最后的回眸,慕容雪村表达出了内心的悲悯意识与人生关怀。《天堂向左,深圳向右》中的肖然、《伊甸樱桃》中的“我”亦是如此,死亡的结局,是慕容雪村笔下的主人公永远逃脱不了的宿命。慕容雪村想用生命的遗失来宣告所有的幻灭,爱情、友情、亲情、失业、金钱、欲望,都随着生命的消失而变得毫无意义。
看看慕容雪村的网络都市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怎样一步步地遗失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慕容雪村笔下的都市生活一步步露出浓妆下的空洞与虚无,他自然不会放过爱情。慕容雪村“心狠手辣”地一点点摧残,直至最后击毙爱情。这是个痛苦的过程,因此网络上许多的读者疯狂地诅咒这部作品。可惜,我们还是清楚地知道这些痛苦在身边不远处,甚至就在我们身上时时刻刻地发生。在这些被自私的欲望笼罩的城市里,爱情的坟墓几乎侵占每一寸心灵。
慕容雪村借成都、深圳这样一个个都市的舞台,让陈重、赵悦、肖然、韩灵演绎他们的人生故事,他试图以文字来剖析都市生活中人与都市的关系,以及人在都市重围之下的生存境遇、精神游历。从中我们看到,都市的表面尽管繁华绚丽、光怪陆离,然而都市的每一个角落都面目可疑,都市人每一张脸的表情都捉摸不透。《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中的陈重作为这个都市的白领阶层,一家公司销售部的经理,在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城市中,曾经拥有过的美好的梦想、甜蜜的爱情、真挚的友情……但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虚幻的华美盛筵,不可挽回地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我们看到,陈重放弃了生活的原则,放弃了道德的自律,甚至行走在法律的锋刃上,一再放纵自己的欲望。玩世不恭地生活着。而他所面对的现实,也是轮番上演着背叛与放纵的悲剧:在追逐金钱与权力中,陈重与上
司、同事之间勾心斗角,欲置对方身败名裂,结果反遭算计;他爱妻子赵悦,却不懂珍惜,而让他真正心痛的是赵悦居然欺骗他、背叛他而与人偷情,终至离婚散伙;陈重虽然拥有很多朋友。但毫不在乎地糟蹋友情,甚至勾引朋友的未婚妻。每个人似乎把这一切都操练得得心应手而且自鸣得意。
慕容雪村冷静而又激愤地彻底剥去都市的光亮外衣,无情揭开生活于都市的人那道貌岸然的外表,把生活的本质原生态地呈现出来。陈重的死亡报应、赵悦的虚伪情感、李良的无可奈何、王大头的腐败堕落、肖然的无所寄托、韩灵的绝望挣扎……爱情、友情、理想、道德,甚至连生命都脆弱得不堪一击,这种场景令人窒息。陈重、肖然、“我”死亡结局的警醒来得太迟了,生命的代价毕竟过于残酷。也许这并不特别具有典型性,也不代表一代人的所有都市生活状态,但这是陈重这一类青年人生活现实的反映。足以引起读者对他们的反思、悲悯与关怀。慕容雪村说过:“死亡是我一直钟爱的主题,因为它是最终结局,也是一切结果,借用小说中李良的话:死亡其实是生存的唯一目的。”他处理虚妄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小说的人物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消失在光阴之外》中的雪浓、《西门庆传奇》中的西门庆、《唐僧情史》中的妖精桃儿、《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中的陈重,《天堂向左,深圳往右》中的肖然,还有《伊甸樱桃》中那个无名的“我”,在故事的结局只能是全都死去。
《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对于网络文学的影响之深是不言而喻的。文本采用的现实、追忆、插叙交错的叙述策略、幽默灰色的叙事语境,繁华迷离的都市场景,以及颓废不安的人物、故事、主题,给了网络写手巨大的刺激与参照。甚至就连小说的题目,也在网络上刮起了旋风,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以深圳、重庆、广州、北京、武汉、天津、上海等城市命题的长篇网络都市小说纷纷涌现,令人眼花缭乱。这样的跟风克隆,是众多网络写手期望借此复制慕容雪村的辉煌之路,可惜成功的极少,其原因正是在于这些写手只是单纯地模仿慕容雪村表现都市的肉欲气息,却没有发掘和继承慕容雪村笔下的悲剧意识。
把所有追求的精神梦想都付诸肉身死亡所带来的幻灭是慕容雪村网络都市小说的一个独特之处。
死亡是慕容雪村网络都市小说的悲剧结局模式,但真正体现慕容雪村悲剧意识的,不单单是生命的消失。从上文所引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小说中对陈重和肖然死亡的场景进行描写的时候,或者借助陈重的亡魂,或者借助旁观者的叙述,都体现出了强烈的反思意识。
当死亡降临的时候,人生所经历的一切欢笑与哭泣,爱情的忠贞与背叛,金钱的获得与丧失,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这些都不再重要。慕容雪村在死亡模式中表现的不仅是生命,还有人生所有精神的幻灭。慕容雪村想要表达的是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生活的一切都消失了底色,失去了意义,只剩下苍白和虚无。这才是慕容雪村网络都市小说悲剧意识的极端体现。
参考文献:
[1]龙洁.谈慕容雪村小说中的都市意识,三亚学院院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