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生写作欲望的激发

2009-08-31于丽娜

文学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心灵作文生活

现实中,众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就算写作文也写着“无情无趣”的作文,家长也常常感叹自己的孩子作文写不好,老师也常说,花费了那么多力气,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不见提高。学生每写作文就像应付一件苦差事,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猛拍脑门,期盼灵感骤至,可最后往往垂头丧气。翻翻“作文大全”,看看这个“辅导”,那个“指南”,东拼一句,西凑一句;或现编现卖,大话连篇;或故作深沉,不知所言。

学生惧怕作文,老师头痛作文,作文难,到底难在哪里?难在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比如,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思想修养、情感体验、思维特点、社会生活经验等诸多因素都制约着作文的成败;难在文无定法,人人能写,但高低巧妙不同。

其实,写作过程关键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作文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要从写作内容着手,从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生活、体验亲情、聆听自然、体察社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从而产生感动、幸福、崇高、自豪,甚至困惑、忏悔、自责、彷徨等情感体验。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把自己澎湃的感情之水通过恰当的文字和方式表达出来,最终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这样写作活动就会成为一种愉快的、给学生和老师带来精神享受的创造活动。

一.基于生活,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正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希望看到学生鲜活而灵动的文章,一定要基于生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生活的每一天都不同,每一天对于每个学生也不同。所以,我们要抛弃那种给一个命题让学生绞尽脑汁的去“编造”的作文方式,要倡导生活作文。我们要在生活中选择切入点,让学生去观察、体验、交流,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在初三运动会结束不久,一次作文指导课上,让学生先回想运动会的场景。学生经历过的生活,都能说出当天的给他们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在学生纷纷讲述完自己的经历后,老师积极引导,选择几个切入点让他们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这样一篇篇文章都表达了学生经历的生活和真实的体验。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同时在教学和生活中,常有一些事情,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心灵一振,但这些感受稍纵即逝。在课堂上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入课室、春天里静静绽开的白玉兰弥漫在空中的香气、夏天知了的声声鸣叫……这些都是激发写作灵感、指导学生写作的良好时机,如果把握时机激发学生自我的写作欲望,因势利导,即兴作文,好文章也就水道渠成。鲜活的生活事例,可以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这样才挖掘到学生的创作源泉。

二.在日常教学中去挖掘可以与文本对话的契机,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文本本身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感受,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学生在体验文本的同时,有许多感受和思考,但很难有条理的、有方向性的表达出来,这时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同时,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教师创造作文的契机,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和价值取向。在很多课上我们希望学生侃侃而谈,但在谈的同时我认为更应该创造一些写作的契机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懂得思考。这不但是学生的练笔,更是在平时激发学生思维。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在他们一家回来时发现真正的于勒是一个富翁来找到他们,那这一家人相见会是怎样的场面?学生们在充分的想象下又没有脱离原文的主题。这让我们体会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有作文意识,养成即兴作文的习惯。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引导和激发是非常重要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经历的困难来描写,写出自己经历困难后的感受和思考。在学习《五柳先生传》时,可以为自己创作一篇传记。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唤起学生的写作意识,重在老师的巧妙挖掘和引导,让学生养成即兴作文的意识。

三.让写作融入学生生活,让表达成为需要。

在日常的练笔中,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写周记,我也认为很必要。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不会去记录自己的生活,或者由于不善于观察生活觉得没什么可记就胡乱的写一些东西交上。而老师每到周一要收上一百多个本子,认真读、写评语要批改到周四、周五才发下去。学生早就忘记自己上周写了什么。我比较喜欢采用小组日记的方式,五个人一组,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和写作愿望,用一个本子记录五个人一周的生活,每个人在记录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又可以看到别人的生活记录、生活感悟,给别人留言、鼓励。本子的内容吸引人的话,每天已经不局限于本组的传阅,很多同学都会去看别人的创作,大家形成一种交流。让写作的欲望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表达成为一种自我需要。

例如有一个小组把自己的这组的日记起名为《青青草园》,在开学初本子的扉页上这样记录这样的文字“大家好,这期的《青青草原》又和大家见面了。欢迎大家继续投稿和浏览哦!希望各位园丁一定要栽种我们的“小草”,别再偷懒哦!成长似乎离我们又近了一步,目前似乎有很多严峻的困难,但是我们是成长的小主人,更懂得善与恶、美与丑,也会体会到成长充满孤寂却不乏歌声,许多许多,成长的路就是因为这样而被踏出来。回望这一路的足迹,有辛酸、有苦辣、有甜美、有深刻,我们的脚步有起有伏、有跌荡,但我们决不认输和放弃!”鼓舞人心的文字比老师的教诲更生动、更自然。给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记录、交流自己的生活。

又如,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学到物理中的声音传播这个知识点后,在她当天的日记中她写出了《学会聆听》这篇文章。她说“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但声音产生了我们不一定会听到,需要介质的参与才能完成。有些声音我们看不到,却可以听得见,所以我们应学会聆听。”由一个物理原理她联想到了人与人间的心灵的彼此聆听,而她寻找到心灵间的介质是“信任和沟通”。最后,她写到“学会聆听,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学会聆听,聆听人与人间话语的交流;学会聆听,更要聆听心灵之间的沟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耳朵就是心灵的大门,打开大门迎接心灵的来客。”学生在小组日记中,记录了生活的点滴和感悟,让表达成为了自我的需求。同学间的鼓

励、学习更能激发他们潜在的写作欲望。同时老师的批改评分到每一天,能够更细致的给评语和指导。

四.运用激励机制、赏识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写作。

心理学家盖兹说的好:“没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要使学生更愿意表达,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所以,在作文评改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奖励机制和赏识评价。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写作后的成功感。如,自己可以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同学传看后给予人气评价、老师鼓励性的面批等等。对于其中语言的问题一定要给予指出或纠正,但不是完全的否定。对于表达不正确或不明确的句子,划出来,给学生自己修改的余地,而不是老师来执笔。对于文中的观点和点睛之笔一定要及时赏识。从而能够在学生成功的满足感中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情动辞发,言为心声,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凝聚着个体生命的情致。以上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几点尝试,还有待于在实践中长期的检验。然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生活的基础上去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让学生借助语言去体验和表达他们成长中的快乐和悲伤,去享受所经历的阳光和雨露,也引导他们唤醒自我,发现本真。

参考文献:

[1]王玉泉.如何让学生快乐地作文[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6.

[2]窦建丽.关于自主作文教学的思考[J].写作教学.2008.11.

[3]黄孟轲.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于丽娜,广东珠海市南屏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心灵作文生活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