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学生作文的宽松环境
2009-08-31李瑞霞
从作文的本质而言,作文是一种最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特的个性。要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必须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必须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作文环境松绑。因此,作文应该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现我的自在之趣。”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上,让学生创新写作、宽松写作。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农村学生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困境,才能彻底走出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误区。
我的思考和做法是:
首先,解开学生的脑,让他们“胡思乱想”。就是不要用命题作文限制学生的表达。写作的这样那样的模式和套路是一种束缚,文章必须表达一定的思想是一种束缚,让孩子写成人的话是一种束缚,从某种意义上说,命题作文这种题型就是束缚,老师出题逼着学生写也是束缚,文章写成后一定要由老师来评价还是一种束缚。放开脑,让他们去思索,“文章本天成”,就怕想不到。作文只要言之有物,表达真情实感,即使与老师的意见不太一致,也应该加以肯定。
其次,解开学生的手,让他们“胡作非为”。就是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予以尊重。学生年龄虽小,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对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即使幼稚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它是属于自己的,也就是具有了他人的思考不能替代的独特价值。我们应当大力倡导孩子在写作中多写“我想”、“我认为”之类,当孩子说出富有创意的话时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有创意表达的习惯。放开手,创造契机,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耳闻目睹,实践思考,他们才会由衷地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处处有写作的丰富素材,让他们感到有“顺手牵羊”的快意。这样,他们在愿意提笔尝试表达乐趣的同时,就能写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再次,解开学生的口,让他们“胡言乱语”。就是要尽可能提供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情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以及与写作相关的其他因素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本无字书,这部书博大精深。放开口,目及口到,有口皆能成碑。让他们走向大自然,融入大社会,深入大生活,挖掘自己的独特感受,敢写有个性的创新习作。
此外还要开启他们的心灵。要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我们就要想尽办法让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亲近名著、报刊,好读书、读好书。让学生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与自然对话,与大师对话,也与写作者本人对话,不断提升心灵的高度和宽度,为作文教育的生态化奠基,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心。
创新写作,要求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感受,有自己奇特的想像,有自己敏锐的观察。要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说真话、诉真情,言而有物,言而有理,言而有序。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言别人之未言,写别人之未写。不断追求新鲜的、有活力的、有价值的作文理念目标。写出个性化的有创新意义的作文。
总之,能为学生的创新写作构建宽松环境,缔造有利条件,创设相关情境,必然要走创新作文教学的路子。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本源是自由、自主、充满个性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就更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因势利导的教学智慧、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因事而变的教学策略。写作教学是能够反映学生思想意识的特殊教学形式。因此,我们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遵循创新思维的规律,让写作教学沐浴人文的阳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农村学校的学生进入自由宽敞的写作境地,从而不断提高人文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李瑞霞,甘肃省会宁县土门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