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文教学精要
2009-08-31梁雪艳
作为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大都感触颇深:只要在课堂一提作文,台下便一片“长嘘短叹”之声,好像作文能把人“吃”了似的。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在普通中学的学生,80%以上的学生怕写作文,社会、家长对作文的现状满意率则更低,人们对语文教学指责最多的是学生作文内容的空洞、虚假;语言形式的机械呆板,甚至出现很多学生都用同样的语言写同样的事情的千篇一律的现象,一些著名学者毫不客气地批评现在的作文把学生“八股化”了,并惊呼学生的个性、创造力正在萎缩。面对作文教学如此严峻的形式,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热门话题。然而培养学生作文个性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培养学生作文个性化能力呢?我认为应把作文教学与所学课文紧密结合,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立足于语言的训练,珍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把对个性化语言的感知、揣摩、品味放在重要位置上。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去感受语言,即应该让学生反复地听、反复地读,在听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并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然而学生的感受理解和教师的理解可能有许多不同,学生的感受理解可能是很小的一点,也可能很肤浅,还有可能怪异,使人感到不可思议。作为教师应站在师生平等对话的立场上,抱着尊重学生的态度,让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解读出来,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如《再别康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朗读,细心品味,学生就会被这首诗轻盈的节奏、优美的意境及富有流动的画面所感染,当这种美与学生自身的情感相融通时,自然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便可就势引导:这首诗美吗?美在哪里?也许有学生会答:好听。教师可继续引导:“为什么好听?”“因为好像唱歌一样”。“噢,这不是有一种音乐美吗?”通过问答,让学生去感受,去体味,引导学生弄清这首诗的意境、音乐、画面的美是用哪些独特的语言表现的;又如《荷塘月色》,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第四、五、六自然段,在充满诗情画意里,让学生去体味文中语言的特征及妙用。
有了文章作基础,作文教学便可信手拈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如果能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的影响。
第二.在感受、理解语言的基础上,积累材料和语言,丰富情感。
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地进行积累,逐步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让学生感受语言后通常要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并加以积累,帮助学生加深对个性化语言的理解,如《再别康桥》的语言非常有个性化:l.形象、生动传神的个性化语言。在诗人的眼里,康桥河畔夕阳中的柳条被镀上了一层美丽而妩媚的金色,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婀娜多姿的影子倒影在水中,仿佛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嫁娘,新娘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中荡漾,还有那榆荫下的一潭“满载一船星辉”的小船,无不是一幅生动、传神的画面,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感受,再加上“荡漾、招摇”等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使一幅静态画面具有很强的动感,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2.优美、凝练、令人回味的个性化语言,诗人在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连用三个“轻轻地”、“悄悄地”巧妙地将气氛、情感、形象糅合在一起,透露出作者难以割舍的感情,表达对康桥的无限眷念。诗人还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静无声的环境,排除离别中因伤感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等等。3.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的个性化语言,整首诗行长短构成一种参差错落、舒缓的语调,而诗的开头和结尾反复重沓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加了诗的音乐性。又如《荷塘月色》的语言特色: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比喻不仅贴切,而且生动形象:通感使文章的语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有了学生理解掌握个性化语言的基础,接着便可要求注意学习语言中的语言材料,注重积累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及成语、歇后语、名人警句等;同时注意学习积累课外语言材料,把从报上看到的,广播、电视里听到的,别人说话中零星的、散乱的有个性化的语言记录下来,使之形成必然的系统的语汇材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理中也有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那文章就自然感人了。只要情感的心理丰富、细腻而有个性,写作就能进入一种“情不能自己”的境界。
第三.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鼓励学生写出真我。
有了独特的感受和语言的积累,接下来就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了。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学生写作来说,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从不能到能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如何缩短这一过程呢?最好的办法是读写结合,通常可以模仿阅读文章进行写作,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从立意题材、结构、表现手法乃至文句先作“依样画葫芦”的葫芦文,然后逐步师其神,如《荷塘月色》作者以一路行走为经线,以荷塘月色的描写为纬线,两条线索互相交织,结构谨严,指导学生以相同结构作文。
有了仿写基础便可让学生放开手,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遵循求真、求实,否则表面上是写作,实际上从笔端流露的是他人的思想和情感,所表达的内容必定失去了独特的个性化感受和体验,因此,从选材、立意构思、行文等方面进行开放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再别康桥》和《荷塘月色》无一不从这些方面给予我们借鉴,之所以让人感到言已尽而味无穷,正是他们写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抒发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写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也即做到了作文个性化,个性化作文应从“我”出发,写出我的需要,一个“真我”、“新我”,表现我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每个人的所见、所闻、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语言材料也不同,再加上每个人的思想每天都在变化更新,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设置情境教学,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生活,关注身边的生活再加上学生自身的经历和平时的积累,定会文思泉涌,让空洞的说教,迎来感人的深情。
个性化作文是作者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话语,是作者尽情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独特的感悟,再加上新颖的表现形式,流畅而准确的语言,做好这三点,作文个性化也就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梁雪艳,广西灵川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