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者自控镇痛(PCA)应用体会

2009-08-28唐国平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22期
关键词:术后镇痛效果

唐国平

[摘要] 目的:探讨患者自控镇痛在术后镇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78例术后患者应用自控镇痛的病例资料。结果:疼痛的定量按4点口述评分法(VRS-4)评分,1分47例,占60%;2分26例,占33%;3分5例,占6%。结论:只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使患者配合,有问题及时处理,效果良好。

[关键词] 患者自控镇痛;术后镇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226-01

我院于1998年7月~2006年12月对78例患者使用镇痛泵用于术后止痛,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46例,女32例;年龄22~73岁,平均47.5岁。开胸食管癌手术18例,贲门癌手术12例,剖腹手术22例,骨科手术11例,剖宫产手术15例。术前合并疾病:慢性气管炎4例,高血压5例,糖尿病7例,脑梗死3例,妊娠中毒症2例。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患者自控镇痛进行术后镇痛,一般情况下,全麻患者清醒后给药;剖腹手术在手术结束前10 min给药;四肢骨科手术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药;剖宫产手术在手术结束时给药;手术后回病房根据疼痛情况由患者自控给药,使之达到无痛或轻度疼痛。药物配方:生理盐水100 ml+芬太尼针1 mg+氟哌利多针3 mg,总容量120 ml。给药途径:主要通过输液管与静脉穿刺针之间的三通管连接注入静脉内,输注时间48 h左右[1]。

2 结果

疼痛的定量按照4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S-4)进行评分[2],1分47例,占60%;2分26例,占33%;3分5例,占6%。31例患者术后24 h因感觉疼痛而启动按钮注药4~5次(有3~4次在术后12 h),占39.7%,其中,开胸手术17例,骨科手术4例,剖腹手术8例,剖宫产手术2例;24 h以后有3例患者采用自控2~3次,占3.8%,为开胸手术和骨科手术患者;44例患者术后因感觉无疼痛未用自控,占56.4%。镇痛并发症:呼吸抑制1例,恶心呕吐9例,皮肤瘙痒4例。对术前合并的疾病无明显影响,表现平稳,疗效良好。

3 讨论

患者自控镇痛的优点:①镇痛效果好,操作简便。传统的肌内注射镇痛给药,维持无痛时间有限,要达到镇痛满意,需定时或多次给药,且镇痛效果波动大。而镇痛泵是自动输入的微泵,输入速度恰好使药物的血浆浓度维持在亚治疗水平,疼痛时患者可自行启动按钮注药以迅速加强效果,防止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有效浓度[3]。②有利于术后患者病情的恢复。开胸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创伤较大,对肺组织挫伤重,胸部切口长,术后为了预防并发症发生,需要患者进行良好的咳嗽锻炼,自控镇痛可以使患者术后24 h处于无痛或轻度疼痛状态,尽可能进行咳嗽功能锻炼,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腹部手术患者,由于处于无痛或轻度疼痛,可以进行床上活动或尽早下床活动,能尽快恢复肠功能,减少腹腔粘连,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骨科手术患者,有利于功能位置的保持。③患者感觉好,乐于接受,深受欢迎。由于镇痛泵所输注的镇痛药,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患者感觉良好,情绪稳定,表情自然,能最大限度地配合治疗。④安全可靠,只要严格按镇痛装置使用说明、规程使用,并注意监测和护理,临床出现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几率很小。⑤对术前有合并症的患者,由于疼痛的解除,减少了合并症发生和加重的机会。

患者自控镇痛的缺点:①呼吸抑制:主要是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的作用,尤其静脉复合全麻术后,肌松药及吸入麻醉药的残余作用,二者结合更容易出现呼吸抑制[4]。本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1例,为全麻术后患者,表现为血氧饱和度偏低,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②恶心、呕吐:麻醉和术后本身就会出现一定的恶心、呕吐,应用芬太尼后会促进和引起恶心、呕吐的发生。本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9例,剖腹手术6例,剖宫产手术1例,开胸手术2例。也可能是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引起。③皮肤瘙痒:发生率甚低,本组2例。与用药量小有关。④其他:如机械故障造成输注障碍,很少出现,多属观察护理不仔细[2]。

临床应用自控镇痛(PCA)应注意的问题:①必须全面了解PCA装置的使用原理、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这要求医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精通药物的特性,对细小的问题也应考虑周到。②向患者详细讲解PCA的使用注意事项,应教会患者最有效地使用PCA的方法,最好在术前就向患者讲解清楚,以期达到最佳镇痛。③做好患者的术后监测,需包括至少4 h期间的疼痛、镇静水平和呼吸频率,根据情况调整PCA的设置及用量,出现镇静过度及呼吸抑制时,应用纳洛酮治疗[5]。④详细的记录,主要是配方中药物的详细用量、起始使用时间、配制医师,以便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查出问题、迅速处理。⑤呼吸抑制出现时,应用纳洛酮治疗;恶心、呕吐时应用氟哌利多、对症处理等。

总之,通过PCA的临床使用,认为只要操作合理,观察及监测仔细,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取得良好的配合,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就能收到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波,刘安林,林小玲,等.舒芬太尼用于手外伤术后静脉镇痛的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8):10.

[2]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1-92,263.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52.

[4]郑思钗,钟鸣,丁朝梁.舒芬太尼联合布拉诺在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1550.

[5]王荣姣.静脉自控镇痛法在腹部手术患者镇痛的疗效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81.

(收稿日期:2009-02-12)

猜你喜欢

术后镇痛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氯诺昔康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分析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癌根治术后镇痛
不同方式的镇痛方法对于老年髋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小剂量氯胺酮术后镇痛的临床使用价值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