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教研实效

2009-08-28齐彩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4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学科

齐彩云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参与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受到地域、时间、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改形势下的教研需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科研、教学研究、课改引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实现“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的教研方式。

打造网络教研平台

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需要搭建一个区域性的包括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学校和教师之间的网络教研互动平台,构建以“教研在线”、“学科教研网站、学校教研网站”为主阵地,“教育博客群、QQ群”为主要交流途径的网络教研平台。“教研在线”是一个综合性的官方网站,由教研部门主管,以指导区域网络教研为主要宗旨,版块设置上要有“教研信息”、“教研计划”、“教研方案”等等。“学科教研网站”是基于该学科的信息平台,由学科教研员主办,以学科教学为本位,以“交流、互动、共享”为宗旨,深入开展网络教研,努力发挥引领、示范、推广的作用。在版块设置上,除学科教研的一般栏目外,还要增加具有学科特色的互动内容。如“高中化学教研网”栏目有“化学教研”、“教案、学案、课件中心”、“同步试题”、“实验园地”、“竞赛之窗”、“课改咨询”等。“学校教研网站”以学校教导处为主管部门,以开展学校网络教研、突出学校个性为宗旨,所有学科都可在网站上建立教研专栏,所有教师都可参与网站建设。“教育博客群、QQ群”以开展网络交流为宗旨,内容和形式活泼开放、充满个性、张扬活力。教研平台的建立,为教研员、教师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完善教研运行机制

为保证网络教研的正常运行,要努力建立两种保障机制:一是技术保障机制。通过网络技术保障小组来完成。技术保障小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软件平台的搭建、网站建设的技术指导等工作。要及时对网络进行升级维护,保证网络畅通;二是教研网站建设机制。由网站建设小组规划和建设。教研网站建设小组由教研部门各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本学科教研网站的规划和建设。为使网站内容丰富,切合教学实际,每个学科都可成立网站建设队伍,由教研部门各学科的教研员组织本学科网站的规划建设,吸收部分优秀骨干教师参与栏目管理,定期更新上传内容,保持教研网站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满足教师网络教研需求。

推行三种应用模式

一是名师引领,广泛交流。为充分发挥名师专家的引领指导作用,学校建立由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名师队伍。在组织结构上,由教研员牵头,以名师为中心建立区域性网络教研指导小组。在活动方式上,通过同步互动的博客建立区域教研博客群或QQ群。名师经常性与专家在线接触,关注学术前沿、传达教学信息、宣传教学理念、推广教学经验;同时建立个人主页及博客群,帮助一般教师建立“成长博客”;定期利用博客群、QQ群开展网络备课、网络议课、网上讲座、网上答疑、主题研讨、专题研究等课题研究和交流活动,并做到主题明确、交流及时、追踪跟进、共享成果。在教研员和名师的引领指导下,学校建立起个性化的博客群或QQ群落。

二是开展活动,全员参与。为推动网络教研的开展,教研部门通过“教研在线”及时将教研计划、教研方案、教研动态、新课程标准、优秀教研成果等进行发布,指导区域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在自己的教研网站上适时发布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工作安排和本校教研成果等,指导和引领全校的教研教学工作。学科教研员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科教育教学专题教研、示范课观摩、教师研讨培训等活动,并将活动过程录像后存放在网站上共享,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市、乡、校定期逐级组织优秀网络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内容包括教研网站、主题资源网站、博客之星、精华论坛、优质课、教案、学案、课件、试题、论文等等。同时,要组织开展一系列信息化应用技能比武活动,内容可涉及网络教研与教学、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多个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三是课题带动,增添活力。为使网络教研更具活力,教研部门和学校都要有相应的研究课题,让更多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参与研究。以此带动和引领网络教研深入开展,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实验的良好氛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开展“网络教研实践与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构建区域教师博客社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

建立四项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保障网络教研的开展,市、乡、校都要设立技术保障和教研应用两支队伍。技术保障队伍可由市县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的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软件平台的搭建、技术指导等工作;教研应用队伍可由教研部门教研员和部分学校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网络教研、业务技能培训、网站建设指导等工作。

2.强化培训,提高素养。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才能提高网络教研的水平和实效。为使培训工作有实效、针对性强,教研部门成立了业务培训机构,负责日常网络教研业务培训。可通过教研网站发布培训菜单,规定教师每学期要完成一定学时的培训任务,内容可以自主选择。辅导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和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通过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网络教研水平。

3.表彰激励,激发热情。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市、乡、校可通过网络及时通报单位、教师个人网络教研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情况。定期表彰在网络教研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将教师参与网站建设情况、上传资源情况、发表贴子数量、参与网络教研交流次数等纳入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化考核,并及时总结评比,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表彰奖励,激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热情。

4.制定标准,科学评价。建立长效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促进网络教研的关键。市、乡、校要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网站建设、资源建设等几个环节实行多元化评价,不同类别的内容都要有相应的评价办法。采用专家评审与一线教师参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合理,以此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网络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网络教研开创了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教研新模式,实现了一线教师、教研员和教育专家之间随时随地的沟通,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有力地促进了教研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