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009-08-28吴建琴
吴建琴
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就是能最大限度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以讲述为主,有些内容无法描述的缺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物理教学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把各种媒体信息加以整合,展现给学生生动形象、富于启发、促进思维的画面。
1.可创建情境、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倘若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时,教师并不急于把“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亮出,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的情景,以此来引入新课。学生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师再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学到比原先更多的知识。多媒体的应用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复杂的图形或总结性的文字,教师可以事先将其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再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放映、再现,既省去了教师在课堂上绘图和书写的时间,又使学生充分利用了视觉和听觉,加速了学生感知、理解的进程,化解了难点,避免了通过“题海”训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战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在讲“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课本中用四幅图加以说明,但这些图都是静止的、间断的,不利于学生对整个过程的理解。教师可利用设计好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把四幅图制作成连续的图片,通过鼠标点击,计算机就能按科学规律运行,再配以声音讲解,其中换向器的作用就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这种方式既符合学生思维流畅性的特点,又丰富了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了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从听觉获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的知识,能够记忆25%;同时使用这两种手段,可以让学生记忆知识内容的65%。因此,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多媒体弥补实验不足,增强实验演示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物理离不开实验,中学物理有很多演示实验,做好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概念、规律。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实验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有的实验受到其他次要的因素影响比较大,效果不好;有的实验带有很大危险性,不易操作,如电源短路、人身触电、噪声污染等由于有极大危害性不宜在课堂上直接实验;有的实验器材小,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教室后面的学生往往不容易看清楚,如电表的使用和读数;有些实验在中学阶段没有条件做,如常温液化、低温超导等在实际教学中都无法演示;还有如分子运动、固体扩散等实验由于时空限制也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诸如此类问题的实验,我们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或其他设备来记录时间或空间上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然后进行时空放大、数据处理、图形分析,以帮助学生观察物理过程、探究物理本质、发现物理规律。比如,做物理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受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甚至产生迷惑。此时,若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多媒体教育的手段多么先进,其只能在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课件教学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握适度的原则,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它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知识间的联系、模式化了人的思维过程、机械化了教学过程,不能适应课堂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但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我认为在实施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辅” 代“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则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能起到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2.以模拟实验操作代替实际实验操作。能够实际完成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实际操作。利用微机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如果教师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3.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4.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那么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模式。
总之,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物理教学,可以优化物理课堂、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我们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让它们成为我们课堂中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