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下数学课堂中的美学教育

2009-08-28陈向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4期
关键词:数学家趣味利用

陈向红

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特别是数学教学,如果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就能有效地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还具有极其重要的工具作用和现实前景,这对实施新课程的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充分挖掘数学美的特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前教授统计,“统计某路口在10分钟内通过各种机动车辆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我是通过口头表达或学生实地考察来组织教学的。口头表达,不能很好地展现真实的生活情景,更别说激起学生的兴趣;实地考察,需要家长陪同又非常的不安全。而现在,我教学时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见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路口。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并且充分体验到实践收集数据的真实感,从而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看到学生兴奋的样子,我也为信息技术优化了我的课堂教学而深深感动。

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充分挖掘趣味数学美的特征,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的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着强大的交互功能,它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散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能力,对于课后的一些趣味数学题的解答,也起到辅助作用。如教完“数的整除”后,可选择这样一道趣味题:有人要杀100头猪,他把猪排成一行,先杀第一头,然后隔一头杀一头;杀完第一遍后,不打乱猪的队伍,又用同样的方法杀第二遍。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剩下一头时,他才停刀不杀。问排在第几号位置的猪太平无事?学生看到这样有意思的题目,一些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到答案;而有些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于是,我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数学的趣味美尽情展现在学生眼前,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动化, 让学生学起数学来有滋有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活动。例如让学生做选择填空,如果学生选择的目标不正确,计算机就会马上提示,教师再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当获取正确答案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

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网络环境,介绍数学史,让学生欣赏历史上的数学美

利用网络给我们提供的便利,可搜集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的事例,展现给学生欣赏。例如,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故事。古今著名的数学家,虽然所处年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但都充分体现出了为探寻科学真理而不懈追求的美德,他们生平事迹中所体现的精神,尤其是不怕挫折的拼搏精神,爱国奉献的敬业精神和相互协作的精神,都是极好的美育教材,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使爱国主义寓于美的鉴赏之中。

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展示国内外数学家们的成就。如,高斯计算1+2+3+4+5+……+100,费尔马大定理的证明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深受感染,进而学习和仿效数学家的这种崇高的精神风貌和美德。

总之,只要教师能利用恰当的现代化电教手段与学科进行整合,向学生展示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理解数学美、进而去追求美、创造美,把数学教学过程变成数学审美过程,就一定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美所激起的心理愉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家趣味利用
命途多舛的数学家:安德烈·韦依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傅里叶
画与理
午睡的趣味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数学家回答“神”问题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