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

2009-08-28金玉姣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需求

金玉姣

摘要:许多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而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商业银行保持资产流动性、提高资本充足率,能有效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是一种有很大发展前景的金融创新工具。简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与成因,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并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且简要阐述了不良资产证券化所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供给;需求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170-02、

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

根据我国银监会统计显示,国内主要商业银行2007、2008年不良资产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跟2007年相比,2008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和比率都有所下降,但除2008年第四季度有较大下降外。其余时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离国际公认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相比,仍然偏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依然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原因

2、1微观层面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来源于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政府政策等方面压力,对国有企业发放了大量贷款,因而分析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产生原因,首要因素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内部治理混乱、资本金不足、效益低下等原因,难以偿还巨额的债务,因而导致了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

虽然企业是不良资产产生的重要原因,但是银行自身也具有不司推卸的责任:

(1)银行的风险意识淡薄。由于国家的扶持,缺少有效的竞争机制,银行自身没有形成强烈的自我危机意识。在进行贷款审批时,缺少有效的评估标准和可行性分析,通常仅考虑单笔贷款的安全性,却忽视企业整体的经营风险。没有严肃的风险分析与防范,“贷前、贷中、贷后”的审查往往流于形式,如此的缺乏风险监控与管理,呆账坏账产生的可能性必然较大。

(2)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缺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机制和约束机制还不是十分健全,对内部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约束不够。一些管理人员由于自己的特殊权限,没有贯彻“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银行经营原则,给银行带来了损失。而业务人员由于存贷款数目的压力,为了达到规定的目标,放松贷款审查,超规模放贷,贷款质量难以保证,增大了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性。

2、2宏观层面

政府干预与信贷资金的财政使用。我国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关系由于历史原因依然不是很明朗,在政府的干预下。对于一些重要的国有企业,不论其经营状况如何,贷款必须发放,因而降低了贷款的回收率,故容易产生不良贷款。并且对于政府的一些财政性支出,由于混淆了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本质区别,因而将信贷资金用于财政职能,如一些扶持性贷款、政策性贷款等,而这些贷款往往具有较强外部性且收益性较差,因此不良贷款的产生和堆积是必然的结果。

金融市场与监管体系不完善。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只能依靠银行贷款来进行融资,而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利率确定没有自主权,因而对贷款企业无法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中央银行则由于监管体制的缺陷与经验不足等原因,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缺少连续的全面的风险监管,要求也不严格,进而导致了不良贷款的不断积累的发展趋势。

3我国商业银行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具有未来现金流的相对稳定的资产,或由其他资产来保证向证券持有者分配收益的资产进行组合汇成资产池,再对该组合产生的现金流进行结构性重组,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我国商业银行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1)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证券化使得原来难以收回的呆账坏账转化成为市场上交易的证券,获得一定的资金,从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在没有增加负债的情况下。增加了资产,进而提高了银行的资产周转率,增强了其流动性。并且通过证券化,能够有效解决银行借短贷长的期限错配问题,从另一方面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

(2)能够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行与风险管理的需要。监管部门通常要求商业银行提高和维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将风险较高的资产转化成为风险较低的证券,将高风险资产移出负债表,且通过证券化的融资不增加负债。因而风险资产的减少,不增加负债的融资,提高了资本充足率。

(3)能够改善银行的资本结构。资产证券化将原来表内的不良资产转为表外的收费型业务,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同时降低了银行的融资成本。通过证券化提前收回部分资金,将风险提前转移,使原先不良资产占用的资本可以得到释放,改善了资产负债比率,完善了资本结构。证券化中信息披露等要求强化了对借款人的监督约束,进而能够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提高银行整体资产质量。

4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运行的推动力量,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以下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4、1供给分析

近年来,由上面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形成了严重的风险隐患。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压力,以及内部经营的生存压力,不良资产的化解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尤为迫切的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它不仅能够增强银行的流动性,优化资产配置,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而且为银行融资,连接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开辟了新道路。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虽然单笔资产无法进行证券化。但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量大,通过对单笔资产进行分析、审核、预测回收率和回收期限,进行折算,汇集具有相近回收期限的资产形成资产池,且对于信用较低的资产通过信用增级等办法可以满足证券化的条件,如此便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大量供给。

4、2需求分析

我国保险业、养老基金、退休金、住房公积金等都拥有大量闲散资金,一直以来都缺少一种既有较高回报率又比较安全可靠的投资方式。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一种全新的投资品种,只要设计的合理,就能够成为一种信用度高、收益好的投资品种,将成为一种具有强大需求的产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其收益率高于国债、银行存款。而风险小于股票等,如果我国能够放宽金融监管,使各种拥有长期资金的机构投资者能够进入资产证券化市场,这部分的需求购买力则是巨大的。同时,我国居民存款总额一直很大,此证券投资项目对于居民的储蓄存款投资也很具有吸引力。证券化对降低风

险的处理方面对投资者也会产生特殊的吸引力。投资者如果购买单笔资产风险很大,证券化将其有机整合,并且采取信用增级等手段,有效的降低了资产组合的风险。在专门的信用评级、证券发行等中介机构的联通下,其风险进一步控制在一定水平内。美国等国家的证券化十分发达,其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从我国来看,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十分看好,主要的投资者可能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等。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以及规避风险的能力有限,对于证券的安全性、流动性要求较高。机构投资者由于其自身特点和投资项目多样化等要求,最有可能成为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最大需求者。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投资环境的改善也将引起境外投资者的投资兴趣。

从上文看出,供给需求两方面主体都已存在,政府部门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也一直给予了理解与支持,所以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条件。

5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难题

首先,面临着资产定价等技术性难题。资产定价是证券发行的基础,它需要专业机构根据不同资产不同的估价方法进行准确合理估价。估价过低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进而会在激烈竞争的金融市场上被淘汰,而过高则隐藏着较高的风险,不利于其健康的发展。如此重要的定价等技术问题在我国由于专业机构的缺失而得不到解决,因而阻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其次,法律体制不够完善。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是市场高度发达的产物,而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还不够完善,在涉及众多主体的情况下,现有的法律无法完全对各部分加以限定和规范,因而对证券化的有效实施造成了一定影响。

最后,信用评级不规范。信用评级在证券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由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分析人员在公平、公正、独立原则下,按照客观标准进行信用损失估计的过程。而我国目前总体存在着评级不细、透明度低、没有统一的标准,缺少被公众认可的、高资质的、规范独立的信用评级专业机构。如此的信用评级不规范制约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充[J],东北财经大学,2007

[2]王醒,李长锁,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

[3]刘洁,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障碍及对策口],现代商业,2008

[4]孔媛,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成因及处置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

[5]沈洁,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责产证券化[J],现代商业,2007

猜你喜欢

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需求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