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情感和智慧是语文课魅力所在

2009-08-28

江西教育C 2009年6期
关键词:小草语文课智慧

陈 婕

语文课仅有情感是不够的,还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呈现勃勃生机和活力,才能焕发动人的魅力。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愉悦、欢乐的学习乐园

课堂是向未知方向进行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仅有预设是不够的,教学是“人——人”系统,是能动的、活跃的人活动。所以,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教者应进行弹性灵活的开放教学,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要求。

在教学《赤壁》这一课时,让学生翻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一个学生突然站了起来,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大声说,“我知道‘周瑜他是疑心病很重的……”“不对。曹操才有疑心病呢!”“周瑜的妻子是小乔。”……没等那边第一个说完。其他学生就七嘴八舌嚷开了。我顺水推舟,转身在黑板上写了“说三国”这三个大字。字刚收尾,正在兴头上的学生们的热情更高了,个个跃跃欲试:“老师,我知道‘三国有36计。‘连环计‘美人计‘空诚计……”“我知道《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草船借箭“淝水之战等。”……

此时,我默默欣赏着他们一张张因兴奋而涨红的小脸,感受着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的那种欲望,倾听着他们的内心真实的想法。下课铃响了,虽然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却达到了另一个新目标。

二、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的探索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无拘无束,产生愉快的求知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受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学生答错题,做错题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教师处理不当,操之过急,不仅不利于学生准确及时掌握知识技能,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会让他们轻灵善飞的翅膀,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失去翱翔的自由。童趣无价、童年无忌。孩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孕育促成奇妙的创新。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妙答时应放弃原先准备的“标准答案”,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们可贵的想象力。

学生讨论《春》中的一句话:“小草偷偷地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我问“嫩嫩的、绿绿的”是说小草,应放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后面?学生不慌不忙地说:“这还不简单,小草只有钻出来,才能看到它是‘嫩嫩的、绿绿的。”而教参的解释是:为了强调草的嫩绿,特意将这两个修饰词后置。相比之下,学生的讲解是注入了自己生活经验,更直接、更感性,而教参的读解是语法工具式的、理性的、呆板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空间,他们才能尽情“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让课堂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常规往往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这固然没错,但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这种目的性相当鲜明的教学却与我们所创导的教学目标、重点相悖。过分强调目的性,同时也就削弱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的教师甚至习惯于“主题先行”,明示文章中心,然后架空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的指向性也清晰了。但无形中,学生思考的范围变得相对狭小了,质疑的空间也就相对缩小,创造的欲望继而减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从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以《行道树》一课教学为例,我没有直接告知本课的教学目的,而是让学生感知课文后自主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任何一个问题我都给予积极肯定。学生就这篇课文提了五个问题。如第四个问题;既然“整个城市繁弦管急,都是红灯绿酒”,城里有灯光,为什么还说“行道树”是在“寂静里”“黑暗中”?

第四个问题提出后,曾引起学生的哄笑,带有“这么简单的问题都问”的意味。但我及时发现了该生思维的闪光点,肯定该问题的价值。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不该问,但它却引发了人们对“行道树”的“寂静”和“黑暗”另一种含义的理解,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更加激发了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我们不能满足浮于表面的“活”课堂,而要以“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为根本目的,给学生带来理智的挑战,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为学生主体性的张扬提供坚定的基础和方向的保证。这样,课堂上才能不时绽放智慧的火花,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猜你喜欢

小草语文课智慧
小草的烦恼
小草受伤了
牛小草的牛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