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市场经济下对艺术设计教师的素质要求
2009-08-28鲍时东何永峰张文
鲍时东 何永峰 张 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对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人才的产出质量。为此,必须加强艺术设计教师相关的专业水平、综合化的知识以及设计实践的能力。在教育教学方式上突破以往的旧框框。不断建构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以达到教学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素质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市场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艺术设计学科教育蓬勃发展。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质量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今,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亦对设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艺术设计学科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则成为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为传授先进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教师,除了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宽阔的相关学科知识外,还应具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或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创新的能力。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必须在教学中要具备教育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对学生的科学评价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等。因此,艺术设计教育教师要不仅是学科方面的专家,同时也应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以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深厚的理论知识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艺术领域的多门知识综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广泛摄取相关专业知识,例如,社会、经济、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能力与综合素养,并在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适应设计学科的科学的多元化知识体系。
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学习与理解传统文化,了解设计艺术的历史,又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艺术思想、设计观念以及教育科学的发展动态,完成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与拓展,并随时把最新知识融会贯通在设计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使教学紧随时代,更趋科学性。
就传统文化学习而言,传统文化是当代设计发展的源泉。艺术设计要立足于体现传统文化价值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要了解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在设计中要融技术、审美和传统文化于一体。一个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者,很难想象其作品会有思想深度和感染力。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与灵魂核心,掌握其独具魅力的文化特征,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层的本原和根基:要保留中国设计的艺术本质和民族审美特征,体现这些审美特征的基本元素或表现形式;要让设计凝聚并积淀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寻找一种独特且合适的表现形式,设计出具有民族气息的高水平的创新设计作品。所以说,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传统设计文化的教学,这也是对教育者本人在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当代艺术设计是科学与艺术、营销与市场、时尚与地域文化高度结合的设计,它要求设计师除了必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外,还要有雄厚的理论修养作为基础。一个设计师的成熟发展仅靠一些基本技能是不够的,还要有先进的设计理念、丰厚的文化底蕴做后盾。
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的能力
在新时期,教师还应从单纯的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的传授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调配者、引导者和创造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应当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积极探索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设互动、合作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成为主要的设计教学模式,这种环境更容易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向更为广阔与自由的天地发展。而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只是充当“主持人”的角色,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更多的是以启发、引导、竞赛的方式,因材施教,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独具灵性”之人及“逆向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开发,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和创造。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批判的精神,并学会与他人合作,让学生处于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氛围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求异思维,围绕一个课题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提出问题,将各方面的知识、信息、材料加以综合运用,形成一种创造性思维的互动组织形式。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设计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定位,快速、大量地进行创意草图练习,并组织学生反复对草图进行自我评定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定。最后由教师分析、讲评、答疑,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研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碰撞、相互补充,一起分享知识、经验、情感、价值,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教师在课题进行过程中将设计的文化理念贴切地融会其中,这样既保持学生的原创性,又使教学计划得以贯彻,教学任务得以完成。在课程项目中,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应是以往的那种“一锤定音”方式,更应看重的是设计思想形成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课程项目的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掌控项目的能力。有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市场做好充分准备。
三、不断提升的实践能力
教师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最重要因素,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更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不仅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相应的专业素养、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还应具备商业设计的实践能力。若教师没有实践经验,不能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合理的实践指导,不能把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会使学生进行消极的、无目的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动手实践的兴趣。教师对学生设计作品的评价也可能只是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上,缺乏目标客户、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等全面因素的考虑和审视,致使设计作品形式的唯美,_主义,最终导致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使学生难以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无法构建他们独特的认知与创造力。要加强实践教学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以下建议是可行的:
首先,可以利用学院资源,架设艺术设计专业与市场的桥梁,承接各类设计业务,让教师直接参与商业设计,并把设计案例带到教室,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设计。甚至鼓励设计教师开设个人工作室或设计公司,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通过上述模式,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的提升,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可以同国内实力强、发展好的大公司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到这些公司挂职锻炼。参与这些公司的经营管理、技术攻关、项目设计、现场施工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使其掌握职业技能,获得职业资格,成为“双师型”实践教师。通过挂职锻炼,不但提高教师的商业思维和市场意识,而且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他们就会潜移默化把这些所学的技能应用到艺术设计教学中去。另外,也会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和不断更新、充实,时刻掌握艺术设计教育的前沿动态。
另外,还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专业单位有丰富技术实践经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来校讲学、授课。这一举措可以加强与教师的交流学习,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通过上述多种途径的综合努力,教师的实践能力及专业素质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总之,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准。在现今的历史背景及设计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和重点。这种能力不是仅靠课堂讲授来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培养出来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感知到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要精讲、多练,增加产学结合的实践环节,进行研究性学习。而当下,很多年轻教师缺乏真正的产学结合的实践环节的锻炼。这对于从原先担任1~2门课程转向全面负责或协助指导设计课题与实践课题,又只有单一背景的教师来说显然难以胜任。因此,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有综合化的知识以及实践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专业教师不断学习并且拓宽知识面,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如此,方有可能培养出适合新时代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裕杰《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载《装饰》,2007,(8)。
基金资助:2007江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JG一07-5-27)。
责任编辑:廖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