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科学教学的研究
2009-08-28杨舟平
杨舟平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并改变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教师手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以生动、直观、多视角的表现效果,增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与理解,并能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原本显得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生动。但应该看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只是教学手段的改变,运用不当反而会大大削弱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科学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切实有效的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1多媒体技术辅助科学教学的优势
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解决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开拓新智力,挖掘新能力,创造新思维。
1.1能协助教师更好地说明要讲授的问题
现在的多媒体的信息符号有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有静止的、运动的、分散的、合成的、视觉的、听觉的。这些媒体信息形式通过计算机的集成处理形成了一种多媒体信息的结合体。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过程??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来表现,克服了其他媒体单一表现及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因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多媒体教学网络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共享多媒体信息,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在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上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在讲授问题时,单纯通过语言表达是不够的,对于联系实际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实物展示、操作流程演示的课程,利用课件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教师要说明的问题,使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快捷、高效地接受新知识。
1.2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系统是利用图形菜单、图标、多窗口等美观形象的图形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界面,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教师在讲授课程时,通过课件新颖画面的展示,悦耳的背景音乐的播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带着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怀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认识事物,感受世界,不知不觉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1.3能充分发挥课堂的利用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说明一个问题时,需要通过大量的板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这就浪费了许多有效的课堂时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大大节省板书的时间,使教学从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变为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既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
1.4课堂上更能体现和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师的“一言堂”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亲自操作的机会。所以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而多媒体教学系统内含的现代化的声传技术,可以复制、再现、编排不同人的声音,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口语训练条件。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开辟各种仿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操作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操作实践机会较多,而教师则可以更多地担负起辅导员的角色。
2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的不利因素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面临着许多问题。
2.1在教学过程中夸大了多媒体作用,以辅代主
多媒体技术,不论其功能多么完备,究其本质,却正如粉笔、黑板或其他教具一样,只能看作是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辅助手段。而这种辅助教学工具的运用必须从属教学设计的全盘考虑。是否运用多媒体,选用何种媒体,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到好处地化解难点、疑点,都必须从具体课程出发,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心理发展特点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对各种媒体进行比较、筛选,选出最佳的媒体,并酝酿最佳的使用时机。
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些。每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完全依赖课件进行讲授,学生由于每天面对同一种课件,对此已失去了新鲜感。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模式,由于缺乏与板书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也就缺少了与学生的亲和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过多的多媒体教学势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动手和思考的时间,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多媒体教学同样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广阔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因此,当今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是每个学科、每节课都要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2.2在设计课件时没有考虑到课程实际,为用而用
有的老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过多信息量,一节课课件的幻灯片竟有二三十张之多,信息量过大且杂乱,课堂中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只是被动接受。有的教师制作课件过分花哨,在制作课件时没有考虑到学生视野的集中点。对于每一个文本的进入,页面的过渡和按钮的链接都喜欢有声音的配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多处都配有声音和动画,或是背景图案鲜艳夺目,这些固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果却适得其反,由于学生把注意力放到了比较引人注意的声音和动态的画面上,学习的内容却忽略了。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了对主要问题的理解,这就影响了教学效果,使多媒体失去了辅助教学的真正预期意义。但新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念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首先是知识量和思维量。我们的课件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不能让学生凑到了“热闹”而没学到知识。
2.3课件设计时考虑授课对象不够,缺乏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课件或教学资料时,往往忽视了授课的对象是中学生、小学生,课件设计的画面没有考虑到学生审美的特点,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欣赏眼光去设计。这样就不能满足各类学生对课件色彩及页面布局的要求,自然设计出的课件就缺乏针对性,课件所起的辅助教学的作用就不能得到保障。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以教为中心,自己一个人常唱独角戏,课堂上始终站在电脑后面,从头到尾照念屏幕,平铺直叙,没有抑扬顿挫,只能起到一台扬声器的作用,没有形体语言,没有声情并茂,没有眼神的接触与碰撞,亲切的、灵活丰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忽视学生的感受,忽略学生理解、掌握情况。
2.4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不利于实验能力培养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观察等方法在科学学科的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的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操作能力。科学课程中很多实验都能找到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模拟试验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且模拟实验太过理想化了,可能泯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只
能是课堂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反客为主。
2.5容易造成“满堂灌”,忽略学生主体发展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课堂信息量增大,如果节奏控制不当,极易使教学进程过快,学生应接不暇,来不及理解和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影响就逐渐显现。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坐在操作台后面进行操作演示,没有走到学生中间,缺乏师生互动,导致课堂教学气氛变得呆板而死气沉沉。问卷调查表明,许多学生感到多媒体课堂教学授课速度过快,信息量大而课堂思考时间少。记笔记有困难。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过多。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笔记做不好,会影响学生的课后复习和理解。
3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实效性的建议
3.1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与教师基本功的关系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容易处理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处理不得当。例如:利用多媒体系统把一页讲稿投放在屏幕上,教师成为解说员,或按照屏幕上的字符念一遍,如此则多媒体变成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辅助工具了:实际情况应当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之一,教师充满激情的演讲、黑板上的书写等形式还是一堂课的主要形式——至少基础教学应当如此。
3.2正确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关系
教师的讲课情感和运用各种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过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后,又影响教师的教学热忱和积极性。通过这个互动关系,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自身的主观努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地处理不好这个互动关系,而挫伤了这两种积极性,这次课堂教学就失败了。
3.3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新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先进、快速、方便、广泛。与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强烈反差。但是多媒体课件也不是无所不能的,如果完全抛开了常规教学的备、讲、辅、批四个环节,没有书本教案,没有粉笔黑板,一味迎合多媒体教学模式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
3.4提高教师信息素质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保证
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达到使其能按照讲课的需要而服务于师生,而不是被其束缚。教师不仅应掌握和善于应用多媒体技术,还要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技巧,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果我们能够最大效果得发挥它的教学优势,它必将会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科学课程的土壤中将发芽、生根并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