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09-08-28王奎英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9年3期
关键词:军需丰碑多媒体

王奎英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以声光影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景。如我在教学课文《中彩那天》时,首先出示幻灯片并配录音:“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在求职的历程中,他遇到了一个难题:他无法获得应聘。百般无奈中,他追问原因,人家告诉他:因为他有三次逃票的经历。他愤怒地质问:难道我的博士文凭抵不过三次逃票的经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触?请带着感慨学习今天的课文《中彩那天》。这样导入新课,给学生留有悬念,能激起学生赶快去看课文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弄清文章篇章结构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而多媒体以及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篇章结构。

如《丰碑》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人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人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然后由老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胳”之所在。

3运用多媒体帮助学习理解课文

一般来说,教学一篇课文,总是从整体感知开始的,特点是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感知就尤其重要。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时,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学生很难理解人民对总理的一片深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周总理逝世后人们对他的悼念和崇敬之情,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选用多媒体播放配乐录音,那肃穆悲壮的曲调,加上那慢速低沉的语调,能很快地把学生带人文中所创设的意境之中。然后问学生:听了有何感受?(难过、悲伤)师:你们知道吗?总理逝世的那天,举国悲哀,山河同泣,其悲壮如失去亲人,是什么原因使人民如此爱戴总理呢?用多媒体来渲染情境,直接而有效。

4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一理解一运用,从抽象一具体一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素质

语文教学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作为立足基点的,“听、说、读、写”应该贯穿其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利用多媒体,可以下载有关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态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触角涉猎的范围更广。看图作文,这是经常采用的作文指导方法,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作文审题。选材的练习,及时反馈效果,评改作文。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习作,当堂评改。这样教学效果迅速显示,作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此外,还可以把批改的作文利用投影进行评改,及时而有针对性。

猜你喜欢

军需丰碑多媒体
丰碑
丰碑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他们,是永远的丰碑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敦煌藏文P.T.1185号《军需调拨文书》及相关问题研究
丰碑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战时持续消耗型军需物资配送优化问题研究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