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

2009-08-28向凤武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9年3期
关键词:化学交流探究

向凤武

二十几年前我经历了化学中考;师范院校毕业后,我任教于一所农村中学九年级的化学,见证了学生冲刺化学中考的过程,连续十年;后因工作需要担任县化学教研员服务化学教学又五年了。初中化学的教与研是我的精神家园,谈点化学教学方面的体会,与老师们分享、交流、商榷。

一是重视化学的实践性,紧密的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特色。如谭江平老师讲到碳的稳定性时,拿出清朝同治年间的珍贵手稿,对广大学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震撼,碳在常温下稳定的化学性质会让他们铭记一生;又如很多老师讲到的电线栽桩时先烤焦的问题;奥运会上的人体绘画表演;碳素墨水记载文本;碳雕作品的制作;煤能发电;碳能冶炼金属等化学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实际上间接的回答了学生学化学到底有什么用的问题,把学生从死读书当中解放出来。从生活走进化学,又从化学走进社会这一思路,体现出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化学学习的社会功用性同时也是刺激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二是老师在诠释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老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三个重要方式。如姜君老师设计的课前预习卡,采用积分等级制进行评价,既倡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客观上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把一节课的化学学习上升到了一个阶段的化学学习,对学生的激趣有长足的持续保证,在合作评价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又如朱新蓉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自学的片段,原汁原味的体现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学的要求:又如扬开平老师引导学生对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物的猜想,不把结论当结论,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唐汇丽老师的真假包公谜语的剖析,很有启迪性;多数老师能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探究资源,引导学生探究,把教材当成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化学老师们的聪明做法。

三是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进步,注重反馈交流,用不同的方式来检验效果。如谭江平老师在演示碳和氧化铜实验时,用凳子垫高演示装置,让学生人人能看见,是一个小细节,但体现的是大理念;姜君老师的鼓励学生答错了不要紧的宽松学习氛围;熊化玲老师倡导的小组之间的交流反馈,触动了大层面的学生参与等。

四是关注生命的价值,把珍爱生命融进化学课堂教学中。如韩慧明老师把在今年12月1号发生在陕西榆林市堆子梁中学的11人因烤火煤气中毒死亡的案例及时的融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生命的脆弱性,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捍卫自己的生命权,这些都是很好的亮点。

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追求完美,始终无法达到绝对的完美。我们要始终思考化学教学究竟教给学生什么?沉淀下来,是观念,是思想,是方法,是思维方法的培养。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准确的把握课标新理念,明确科学探究的含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全面实施课标新思想,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思维深处的震荡。在培养的学生的所有能力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最核心的能力。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教学中始终有一根无形的思维线牵动学生,给学生以始终的思考。

猜你喜欢

化学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