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仿格,中学作文教学的正途

2009-08-27谭蘅君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教师

写作,肯定是有途径的。

有途径就必然会有正路、弯路、偏路、怪路、大路、小路……虽然条条大路欲罗马,却并非条条大路通罗马,更非人人都能到罗马。

所以,如何引导学生作文成长,一直是中学作文教学争论不休的问题。

误尽苍生是语文,这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存在误教误导的情况。从目前中学生作文模式化、低品质以及学生对作文的反感来看,作文教学的确存在严重问题。

幸好总有些教育界的脊梁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真理,用自己的脚印在荒凉的教育原野,走出一条条探索的路来。

刘德福老师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这样的追求者与实践者,仿格作文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提出,让我们又一次看见了写作教学的曙光。

继承:站在巨人肩上

“仿格作文”课题研究,在纷乱的当代作文教学中,选择了正确的路径:建立在继承传统写作教学基石上,用几千年巨人的智慧,托起自己的教学理念。

仿,历来是中国传统教学的精华。

大儒朱熹说过:“古人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从诗作来看,曹操的《观沧海》中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实际上是仿写了扬雄的“出入日月,田雨地沓”;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曹植的“丈夫之四海,万里犹比邻”。

从文章来看,韩愈有《师说》一文,清朝桐城派作家刘开则有《问说》一文。前者论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而后者则是论述学习过程中“问”的重要性。从内容上看,两者完全不同,但从章法和句式上看,后者几乎是照套前者而来。

不仅如此,现代文坛更让我们看到仿写的重要。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张志公先生曾说:“模仿是学习的必由之路。”程千帆教授也谈道:“初学而不事模仿,则不得其门而入。”现代诗人何其芳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初学写作是经过有意或无意的模仿阶段,从中学会写作技巧。”吕叔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些名家的经验之谈,道出了仿写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诗歌来看,郭沫若先生读了曹植七步诗,别出心裁地写有《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郭老笔下,这“豆萁”以反常而又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最后的反诘句,高度肯定了豆萁的自我牺牲精神,使豆萁由原先无情无义的霸道形象一跃而变为可歌可颂的形象,读来实在叫人耳目一新。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曾就以前儿童读物中“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格言,反其意改为“社会重金条,技能须学高。万般皆上品,惟有读书糟”。借以讽刺现代社会中工商业的怪现象。

从文章来看,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对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成功仿写。果戈理通过因精神失常而惊恐万状的狂人的内心自白,用隐喻、象征的手法,虚虚实实地表现了狂人的生存环境,从而揭露了沙俄制度对人的摧残。同样的,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十三则没有日月的日记形式,记叙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借狂人之口发出“我诅咒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呼喊,小说同样巧妙地采用了借实引虚,以虚证实的艺术手法,大胆地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成为“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鲁迅对果戈理的模仿,“袭其神理”,切合了中国的现实。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仿写其实是一种再创造,它熔铸了仿写者新的激情,新的思想。仿写在古文中叫做摹拟。所谓摹拟作文,就是选取一篇古人的名作,研究其中布局构思、修饰、神韵等等技巧,然后仿照此文,作一篇文章。仿写是根据一篇或一段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立意方法等,按题目要求,进行临摹、模拟的一种写作方式。

古人也强调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清代学者唐彪在评论韩愈和欧阳修时说:“韩师孟,今读韩文,不见其为孟也;欧学韩,今读欧文,不觉其为韩也;若拘以模仿,如邯郸之学步,里人之效颦,所谓师其神,不见其貌,此最为文之真诀。”由此可以推测,古代的语文教学重视让学生通过模仿提高写作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仿格作文”,首在一个仿字,这是独具慧眼的选择,对当今纷乱乃至不知所措的作文教学,带来清新实用的智慧。

最关键的是,仿格作文的模仿,不是机械模仿,而是做到了“师其神,不见其貌”的要求,这是仿写教学的底线。

开拓:形成独特理念

“仿格作文”的作文教学实践并不局限在传统教学之内,课题研究者从自身写作实践与感悟出发,以教师下水这一独特的形式,提出了“格”的概念。

仿写,并不能保证所仿之作达到一定的水平,也并不能保证所仿之路径达到教学的最大化,更不能保证一个没有仿写经验的老师能够提出有效的指导方法,所以让教师亲身实践,把自己的写作素养与人生经验作为积累,与母文碰撞,击石为火,点燃自己,并从这个过程中,感悟母文的多向写作暗示,对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指导,并分出这些角度的层次高下,让学生能够在“格”的引领下,自觉向高层次的仿写提升。

精品文章谓之“格”,这是表象,真正内在的“格”,其实是指精品文章内涵的题材的新颖性或现实性,技法的经典性或实用性,语言的成熟性或丰美性等,这就对传统仿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知“格”、用“格”、导“格”,以“格”教、以“格”学。

教师的意蕴点拨是知“格”,教师的下水写作是用“格”,教师的批改是导“格”,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会自动生成个性化的“格”,即个体的写作风格,完成学生写作成长的最初的轮回。

刘德福老师和他的同事们既是继承者,又是探索者,“仿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只是时间问题,对那些只会用生硬的技法指导学生的老师,或者只是强调背记范文的老师,我相信,“仿格作文”对他们会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引导,我也相信仿格作文的实验推广,不会仅仅局限在北仑区。

仿格,中学作文教学的正途,一定会回归它应有的位置。

(谭蘅君,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理论的创建者、探索者、实践者,现为重庆出版集团天下图书公司总编助理)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