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关系已超越 日本政党轮替

2009-08-27

环球时报 2009-08-27
关键词:区隔政党政治党派

庚 欣

近日,日本三大报刊分别作出民调,结果大致相同∶民主党在8月底大选有望达到300席,而自民党可能只有150席,政党轮替几近成型,民主党政权已经呼之欲出。但人们似乎对今后的走向还没有准确把握。无论是乐观积极,还是悲观冷峻,都需要基于两大现实,一是日本的政党政治,二是中日关系的基本定位。

日本的政党政治有一种“主体缺位”现象,俗而言之即“当家不作主”∶参选的两大党似乎并无明显的政党利益界限和立场区隔,选举更像是一个行政团队的改组,在重大内外政治问题尤其是外交上涉及较少,具有“非政治化”特征。这种特点主要源于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美国在“非军事化”改造的同时,更注重对日本政治能力的阉割。

因此,民主党当选不会对日本的国际战略及中日关系产生太大影响。尽管为了政党区隔,民主党一直有些积极言论引人注目,但由于主导权并不在手,加上目前处于温和状态,民主党当选后很难有什么不同于自民党的大动作。

中日关系已经越发超越日本各政党利益色彩与政策层面,正在形成双边重大“国益”的结构性定位。战略互惠正在成为中日关系乃至国际关系大格局的必然规定。因此,中日国家关系已具有超越党派利益的稳定性,党派争斗有时还成为促进中日关系的良性竞争。中美之间也已出现这种倾向。这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上了一个新台阶,全世界尤其各大国都将对华政策置于重大国益决策的战略位置。这有些类似各国对美关系的定位。如同每个人出门前必须看“天气预报”,对应气候变化是大家共同利益所在,一般不会因人而异。同时,这也表明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日趋成熟的新阶段。在上述多边关系不断稳定的环境里,即使中日民间感情上仍存在一些矛盾,但在国家关系定位上,双方都已酿就了成熟的判断。由此中日政治关系就具备了特殊的“免疫力”。十几年来,中日关系一直起伏波动,小泉时更跌至谷底。但今天,中日关系似乎进入了一个疫后的“免疫期”,虽然靖国神社、领土问题及“中国威胁论”等依然存在,但都无力干扰中日政治关系正常发展。

目前,中日之间形成了一个多重价值链:一是最高国家利益链,包括政府高层政治共识、各类经贸合作及地区和平发展等,这是超越党派的最大“公约数”,是中日关系的基本保障;二是各政党特有的对华政策,包括政党交流、独特管道、人脉关系等;三是民间包括地方、个人、企业等的各种合作关系。这三条价值链交织构筑了一个强大、稳定的基盘,使中日关系不会因政党轮替发生重大改变。

今后,中日关系如发生积极或消极的重大调整,可能也不是因为日本的政党轮替,而是因为现实的国际关系及中日国家关系格局本身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都是源于艰苦扎实的努力,不似政局波动那样具有戏剧性。认清这一点,就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致因某种变化产生不切实际的猜想。▲(作者是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区隔政党政治党派
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
日常变奏
抗战时期《中国农村》杂志探析
趣味区隔功能的流变
传统广播与互联网音频媒体的市场区隔和融联契合
中西方党际监督比较研究及启示
诗人结社与党派分流
新时期中国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内涵探索
三大特别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