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9-08-27崔红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新课标

将知识点引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学案的设计

针对语文学新授课的特点,学案的设计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课本为基础,以利于学生的自学和能力的培养为前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学案的编写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高中语文学新教材内容的编排基本上是一小节一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学案的编写。而新教材的实施就需要教师对新课标和教材都进行深入地研究,宏观把握,细节入手,按课时编写学案。这样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引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编写,除一般地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之外,还必须重视所编问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科信息的准确性;学科信息的系统性;学科信息的思想性;学科信息的启发性;学科信息的多样性;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实践和社会认知方法的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生活化原则。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语文学学科特色,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学问题与现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性化原则。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二.学案的组成

学案的组成应相对固定,同时应根据每一课时的具体需要灵活地编写。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等等。并给出学习的要求,如对认知目标的要求可用“识记”、“理解”、“运用”等,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等。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综合程序问题紧扣新课标要求,围绕重点难点进行编写,并渗透认知方法的指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技能训练包括课堂活动(练习),课后讨论(思考)等等,题不求多而求精,以巩固所学,培养能力,并获得反馈。

总之,学案应围绕着新课标和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融入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灵活而人性地编写,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案的实施

第一、课前预习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第二、课堂讨论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

第三、课后巩固深化阶段。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在语文新授课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语文学学科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

崔红伟,男,教师,现居甘肃张家川。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是小导游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