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09-08-25

党史文苑 2009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刘 天

[摘 要]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在大学生就业异常艰难的今天,认真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理性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机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将成长为创业的主力军。所以,高校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

创业,指“创办事业”,创业教育是由英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广义的创业教育指培养开创性个性,狭义的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创业教育的涵义可以看出,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开展创业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又可以帮助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和谐。

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创新就业教育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的通识教育,不仅要培养创业人才,更重要的使大学生学会主动获取、创造新知,并将知识转化为现实,实现知识的最大效用,促进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在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第一,创业教育的定位模糊。一是相当多的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上存在功利化倾向,认为创业就是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的事业,导致了创业教育打上了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从而违背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美国白森商学院的蒂蒙斯教授曾明确指出这种方式的弊端,认为这是在用“拔苗助长”的方式造就所谓的创业家,并无法满足以创立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创业革命”的需要。”二是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感性多于理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对能力与品质的各种要求。三是对创业的难度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有创意就能成功等。

第二,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一是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缺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二是资金问题,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较差,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三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管理体制等不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有效实施创业教育的障碍。

第三,高校没有发挥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业教育学科体系不完善、不系统,课程设置形式化,教育对象少数化,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没有形成。实施创业教育要有完善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否则无法开展,并且完善的、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创业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形式和内容。“美国白森商学院专门设立了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承担创业教育,这一机构为本科学生设立了一个著名的创业课程教学大纲,其必修课程有《新生管理体验》、《新企业创立》、《成长型企业管理和创业企业融资》;选修课程有:《连锁经营、授权和分销途径》、《家庭企业管理学》、《经营和税务》、《创业家营销》、《风险投资和成长资本》、《创业领域专题》属实践性课程,主要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创业教育的课题研究等。”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并且课程只有少数几门,根本谈不上形成体系,更不用说完善。它们主要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形式简单进行创业教育,并没有将其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融合到高校教育体系之中。这就导致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少数人,其影响局限在部分学生,带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不能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形势和现实。

第四,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就业观念的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开展。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存在着理论知识水平高而动手能力低和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加之许多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意志薄弱、不善合作、好高骛远。许多大学生面对艰苦而又漫长的创业过程空有满腔热情,却缺乏敢于实践的勇气。

从大学生就业意向上看,许多大学生就业首选仍然局限于政府机关、大公司、大企业,而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去基层创业,却未给予相应的认可,甚至认为是不务正业,这无疑成为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的一个巨大的心理障碍。在这种就业观念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有限职位的竞争中,造成竞争日益激烈。

第五,缺乏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实战的经验。因此,创业教育需要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家来给学生上课。与此同时,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意识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大学生已经开始逐渐走出原来的就业分配模式,能够积极地寻求自己的创业途径,以改变就业被动的局面。我国高校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缺乏创业实践,不能胜任创业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

根据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结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经济学看,如果大学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无法找到合适工作,个人的投资收益无法得到补偿,挫伤积极性,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为此,高校必须认清形势,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在激烈的就业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2.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现了我国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加强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教育部指出,创业所要做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而创业教育必然离不开创新,必然具有探索性与开创性,这是贯穿于整个现代教育过程中的特性。因此,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3.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如何让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创业教育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激发学生创业欲望。对大学生来说,进行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大学生与社会力量合作、与同学合作,创造属于自己的产业或社会新的产业,也是高校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措施。

4.开展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的改革,而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创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本质及规律的全新诠释,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规范。

5.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要。目前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社会竞争制胜的关键是具有创业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具社会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把创业教育纳入整体育人体系。先要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观念,使高校教师对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有新的认识,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主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其次,要教育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积极的就业观,培养学生树立敢闯敢试的创业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再次,要从观念上改变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高校各方面教育中,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去。

2.培育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和氛围。宏观层面,政府要“构建一个支持、帮助学生自主创业的系统”。社会应在观念上形成对自主创业的认同感,企业要利用自身的条件协助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有关教育部门在推行创业教育方面应制定明确的、强有力的、完善的、系统的宏观决策和规定,并使可操作性强,建立崇尚创业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微观层面,高校要健全机制,营造一个宽松的、激励创业的氛围。一要领导重视,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和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领导层面要树立“把学生创业教育视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的意识,从而统一全校师生认识,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冒尖学生在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创业,使得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业教育工作走向深入。二要健全组织。高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服务体系,组织、协调和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关事宜,形成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要政策保障。高校应该从学校层面上制定实施各项创业教育政策,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参与创业活动,并将对学生创业团队的考核评比结果纳入对学生工作的考核体系中。

3.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构建以创业教育为价值导向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放于中心地位,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展开,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主动创新、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必须使学生对创业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并基本上掌握创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建设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第一课堂教学的作用,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把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在原有的教学计划基础上,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一是建设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起步之局,关系到创业教育的全面普及及能否最终取得好的工作成效。二要组织开展各类创业赛事。创业竞赛活动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试验场和演习所,对于激发创业欲望,增强创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三要建立学生创业基地和创业基金。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设立创业基金,对学生科技发明、自主创业给予专项资助,不断加大在人、财、物和政策上的支持和投入。四要开办创业论坛、扶持创业社团。在校园文化中注入学生创业因子对广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校可以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出台政策扶持创业型社团,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把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当中,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增长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4.推进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把创业精神内化到学生人格中去。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既需要讲授创业教育的基本原理,更需要在与受教育者的沟通过程中,利用“潜在课程”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创业教育。在探索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一是互动式学习方法。师生双方在互动沟通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发创业火花,并从中领悟创业的真谛。实施互动式教学的老师既可以是创业成功人士,也可以是专职教师。二是技能培训式学习方式。这种培训方式选择某一种特殊的创业技能为主要内容,邀请一些创办小企业的成功人士授课,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三是休学创业方式。为鼓励学生的创业活动,高校可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允许一部分有创造力、有决心的学生,在其创业的关键时期申请休学,让他们加入创业阵营和创业团队,进入社会创办公司。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无疑是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人选。但目前的状况是,有企业经验者不在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企业经历和经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有所创新。

6.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和教育的规律,研究创业教育的各类问题,探索有效的创业教育方式和方法,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创业经验。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教育过程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并最终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应突出强调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高校必须在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不断推进高校就业制度改革,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67.

[3]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4]向东春、肖云龙.美国白森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3(2).

[5]李时椿等.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6]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

[8]余瑞玲.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2).

[9]国家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Z].

责任编辑 马永义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