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并且记住音乐

2009-08-25赵继华

中国教研交流 2009年7期
关键词:协奏曲音响音乐作品

赵继华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鉴赏教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或方法,都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要把那些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传承给学生,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优良的品格。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鉴赏教学让这些音乐作品的音响在学生大脑中留下记忆的痕迹。只有记住,才能为他们终身欣赏打下基础,才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如何将音乐作品的音响保留在学生的记忆之中实际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问题。记忆音乐作品的音响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音响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记住所欣赏的音乐作品,也一定要符合记忆的心理规律。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音乐引起学生的注意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聆听。我们所说的聆听,就是要凝神静气地听、聚精会神地听。这首先要让音乐引起学生的注意。注意是在心理活动中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让音乐引起学生的注意,就是要让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音乐,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稳定在音乐的音响上。我们知道,人的听觉是有选择功能的,你播放的音乐没有被学生的注意所选择,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拒绝了音乐音响信息的输入,音乐对学生来说就成了听而不闻的声音。这音乐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要让音乐引起学生的注意,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语言激励法。语言激励法就是利用高中学生求知与好强的心理,激发学生对所听音乐作品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听曲目的关注与期待。语言激励法的语言需要教师根据教材曲目的内容在课前精心设计。如:欣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导入语:“1806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被小提琴演奏家称为独一无二的最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38年后,德国又一部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诞生了。这就是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一问世.就立刻受到听众热烈的欢迎,人们把这部作品与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列在一起.称《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协奏曲中的‘亚当,《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则是协奏曲中的‘夏娃。多少年来.《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一直是小提琴演奏家必备的音乐会曲目,时至今日,‘它更是表现出小提琴之美的最高典范。在今天的音乐课上,就让我们走进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来领略门德尔松音乐中那特有的诗人气质之美,来感受门德尔松音乐中所蕴含的激情与活力。”在这样的语言之后,教师会看到学生期待的目光。

2、情节引入法。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容易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而有不少的音乐作品确与历史事件、人物、传说等背景紧密相关,教师可以借助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内容,以事件、人物、传说的情节为导入语,将学生引入音乐之中。但使用这种方法切记不可喧宾夺主,把欣赏课变成了故事课,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注意。比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可以从伯牙弹琴遇知音的故事引入;欣赏《1812序曲》,就要简述那次俄、法战争的过程;欣赏《今夜无人人睡》,需简要介绍歌剧《图兰朵》的主要情节……在教师简洁而又生动的故事语言中,激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

3、提问引导法。在听赏音乐作品之前,设计出与音乐作品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对音乐音响中某些信息的探究与关注。如:欣赏《培尔·金特》之《晨景》,在听赏之前先提出问题:你认为作曲家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表现早晨美丽景色的?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欣赏大提琴独奏《天鹅》,第一遍听赏之前提出问题: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音乐给了你什么感受?第二遍可让学生注意,在主题旋律之下的背景音乐有什么特点?在乐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听赏中思考,专注于音乐的音响,也为听后的交流做好了准备。

4、问卷答题法。这个方法与提问引导法有共同之处。在课上可以给学生设计一张课上听赏音乐作品的专用表格,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将感受到的音乐形式及它们的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表情、美学特征等内容填写在表格上,表格中的问题要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有所侧重。问卷答题法的好处是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可以得到所有学生听赏的反馈。同时也避免了少数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游离于音乐问题之外的现象。

总之,要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因为没有注意力,也就没有音乐的记忆力。

二、背唱音乐作品主题旋律

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要让学生尽快记住音乐作品的音响,背唱音乐作品主题旋律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法,尤其是较大型的器乐曲更是如此。另外,背唱音乐作品主题旋律对学生理解音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记住了音乐作品的主题,才能感受到主题的发展与变化。熟悉了主题,就等于找到了欣赏的向导,最好在欣赏作品之前的教学中就将主题唱熟或背记下来。当学生在生疏的乐曲中听到了熟悉的主题音调,就如同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了熟人,马上会和乐曲亲近起来,激起听音乐的兴趣。学生只有专注地听了,才能为记住打下基础。

三、掌握音乐作品结构

德国音乐家霍夫曼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实际上,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由各种相同和不同的音乐材料构建而成,不同的曲式结构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建筑。在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完整的感受与体验之后,就应引导学生深入到音乐之中,熟悉构成音乐作品的各种音乐材料,再去探索音乐作品是如何用这些材料构建起来的,最后在头脑中形成欣赏音乐作品的路线图,达到能够随着音乐音响的进行,清楚此时音乐在这座音乐建筑中的准确位置。以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为例:在学生初听全曲后,可以将呈示部中的引子、主部主题、连接部主题、副部主题及展开部主题、再现部的尾声主题分别用字母A、B、C、D、E、F表示,并以乐谱与音响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听、唱、辨。待熟悉后,再听全曲,边听边用字母记出音乐进行的顺序。而学生听记出的结果,正是乐曲奏鸣曲式的结构。这种方法会对学生达到理性欣赏音乐层次起到重要作用,更会让学生将音乐的音响牢牢地留在记忆之中。

四、给学生创造更多重复听赏音乐的条件

一首音乐作品听多少次才能把它留在记忆之中。这也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因为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听者对音乐音响关注的程度和听音乐的环境、心境等,都会对记忆音乐作品的音响产生影响。但可以说,同条件听者对音乐注意程度又相同的情况下,听的次数与记忆音乐的程度是成正比的。音乐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就是转瞬即逝。一部音乐作品只听一两次学生很难记下来,必须多次重复,才能记住。而我们高中的音乐欣赏课,学生往往是课上听了,课下却没有重复再听的机会,也就很难将音乐作品的音响高质量地保存在记忆中。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保证课上聆听音乐的时间,提高学生课上听赏音乐作品的效率。

2、后面的课要通过多种方式复听前面课中听赏过的音乐作品,可以经常在课上进行“经典回顾”、“听力测试”、“名曲竞猜”等活动,激发学生记忆音乐的兴趣。

3、可将诸多音乐作品主题旋律有机联结,编成“名曲主题联唱”,在课下或在歌咏比赛中演唱。

4、让学生个人像拥有《音乐》教科书那样拥有教材中的音像资料,要给学生布置课下听赏的作业,并鼓励和指导学生收藏中外名曲的音像资料。

5、利用校园广播定时播放高中音乐欣赏节目,给学生创造出欣赏音乐的环境,让学生在校园里能反复听到课上欣赏到的音乐作品。

总之,每指导学生欣赏一部音乐作品都要想到如何把这部作品的音响保留在学生的记忆之中。不能让它成为学生的过耳之声,甚至最后什么印象都没留下。这就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教学质量。聆听,并且记住,要让优秀音乐作品的音响尽可能高质量地保留在学生的记忆之中,成为学生一生中文化积淀不可缺少的内容。

猜你喜欢

协奏曲音响音乐作品
田野里的音响
春日协奏曲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诚实音响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