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高味浓女儿茶

2009-08-22刘元山

饮食科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品茗紫砂泰山

刘元山

女儿茶是五岳独尊泰山的一大特产。女儿茶的得名,还有一个美丽传说。相传乾隆皇帝到泰山,要品当地名茶。因泰安并无茶树,于是官吏们选来美丽的少女,到泰山深处采来青桐芽,以泰山泉水浸泡,用体温暖热,献给皇帝品尝,名曰女儿茶。

我生性喜茶,西湖龙井、洞庭老君眉、安徽六安、峨眉春竹,来者不拒。而久慕大名无缘一品芬芳的正是泰山女儿茶。

女儿茶之名首见于明代李日华所著《紫桃轩杂缀》:“泰山无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今春清明过后,我终于一偿夙愿来到泰山脚下,循先人足迹“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李白《游泰山》)。起自“岱宗坊”,取“红门”路,经“白鹤泉”、“关帝庙”、“一天门”、“红门”、“万仙楼”,直抵思慕已久的“斗母宫”。

深吸一口气,踏着帝王将相的脚印,举足迈进昔日王孙大臣品茗听琴的配殿。透窗望去,但见层峦叠嶂,深幽险峻,深涧内有龙泉水自三条断崖如舞龙游蛇般凌云而泻。墙侧一副挂联颂道:“满涧松荫尘不到,夜深风雨有龙归。”择一雕龙椅坐下,奉茶少女摆上茶具,煮起山泉水。案上这紫砂小杯壶虽比不上想象中的“绿玉斗”或“成窑五彩小盖钟”,倒也十分古朴典雅。

清气袭来,奉茶女双手捧上这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女儿茶;但见水色清澈剔透、叶芽娇嫩碧绿、茶气清苦中伴有些许板栗清香。慢品细啜,感觉颇为清和柔淡,似两三过水后的龙井类绿茶,但内透青草绿叶的新鲜与雨后山川松林之气。少女向紫砂小壶注入第二道水。原来女儿茶极耐冲泡,一壶茶一般要续六过水。这第二过比头道水味觉稍重,但仍似两过水后的清淡绿茶。

泰山女儿茶成品曲卷优美,冲泡时茶叶始终沉于杯底,叶色由黑变绿,舒展开来,仿佛一群美丽的少女翩翩起舞,给人以美的享受,引发无限诗情画意。

寻思中,少女含笑奉上第三过茶水,谁成想这茶突然从“矿泉水”变成了“咖啡”,剧烈的清苦稠涩,饮罢仍是苦涩满口。急着再试第四过,竟与第三过同样轰轰烈烈,满腔浓郁的苦涩达到极致。直到第五过水,茶方骤然淡下来。

一般绿茶是头两过水茶味最浓,第三道时已淡然无味。可这女儿茶却是先清淡,到第三四过水时方达到高潮,然后再淡下来。待饮下第六过时,已如初尝时之清微淡远;不同的是,经过浓烈的苦涩,此时齿颊留香、口舌生甘、回味扑鼻、阵阵清气载着淡淡的香甜沁人心脾,真个是“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黄庭坚《满庭芳》)。

品茶之美,美在意境。闭目静享茶韵之清和静寂,耳边飘来恬淡素朴的琴曲“山居吟”,思远古曾有何人在此烹茶赏月?想未来坐这张雕龙椅品茗听琴的又知是谁?酒醉人,今始知茶亦醉人,是那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继之口角余香、心旷神怡、物我两忘、言语不得、魂体若即若离、飘飘欲仙的感觉。好一个泰山女儿茶!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女儿茶恰如人生从本真至绚烂而归于平淡。此平淡蕴含大智大悟,内敛海阔天空。大概这就是我们那位姓李的前辈留下的祖训:“见素抱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吧。

猜你喜欢

品茗紫砂泰山
品茗
品茗
泡茶品茗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读壶记》
美国民众雪中送别“泰山”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泰山天下雄
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