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寒酸警务室”背后的融合之道

2009-08-22高永峰

党员文摘 2009年8期
关键词:寒酸警务室秀山

高永峰

最近,网传一条《史上最寒酸派出所》的帖子,发帖网友称在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附近,有一座十分破旧的乡村派出所。其实,这个“派出所”只是个警务室,驻守在这里的只有一位外号“铁汉大叔”的民警王天富。在他的治理下,这里成为了秀山最安全的小镇。

“最寒酸警务室”让人感慨之处,不仅仅因为其“寒酸”——寒酸不是硬道理,也不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还要特别警惕那种为了寒酸而寒酸的“寒酸秀”——它只有在当事公职人员积极的工作态度下,才显出其可贵之处。王警官保护下的小镇创造了当地最低的犯罪率,也使得“最寒酸警务室”的低成本高效率足以傲视城里的“富亲戚”。

为什么寒酸的办公场所能创造这样的成绩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治安环境好转是治理出来的,还是警民共建的结果?王警官的辖区“脚跨三省”,这种边界地区往往会形成三不管地带。此前曾有新闻报道,某三不管地带盗窃案件不断,当地派出所疲于奔命,最后把当地唯一的储蓄所逼走,几千号人无处存钱。相比之下,王警官的辖区依然保持了沈从文先生几十年前描述的民风淳朴“边城”形象,于是“人手少遇到案件少”,警民共同打造了一个治安传奇。

试想,如果该辖区内案件频发,王警官即使三头六臂也难以一人抵挡,这时,乡镇警力不足、警务室设施寒酸或许将会成为舆论批评的对象。因此,对“最寒酸警务室”的出现一定要考虑其特殊性,不能推而广之。

但是,“最寒酸警务室”的意义并不因此而消散。在我看来,“最寒酸警务室”对各方最大的启示意义在于它的融合性:楼与历史的融合,警与民的融合,两者相辅相成,才使得小小警务室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威力。想想近些年来纠缠在警民之间的种种非常新闻,不就是彼此缺乏信任感,没有相互融合所致吗?

(摘自2009年6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寒酸警务室秀山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SEMANTIC PROSODY AND SEMANTIC COERCION OF CHINESE EXCESSIVE DEGREE ADVERBS
“三九天”歇后语
我的“寒酸”童年
秀山花灯
论“居家式”警务室
医院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思考
雪花
重庆秀山高台花灯
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