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不应“忘记”失败案例
2009-08-22张国圣
党员文摘 2009年8期
张国圣
近几年的就业形势,使得创业教育成了高校的“显学”。优秀校友、青年才俊、知名企业家以嘉宾、学长或者“过来人”的身份,纷纷走上大学讲台,鼓励尚在迷惘困惑中的青年学生“向我看齐”。
笔者听了不少这样的讲座,听得多了,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创业教育中运用的都是十分成功的案例。在有些案例中,主人公似乎从创业之日起,便每一步都踏正了黄金铺就的台阶。这样的故事,笔者听了有些存疑,但身边的年轻学生却血脉贲张,手都拍红了。
笔者以为,虽然创业教育必须树立信心、鼓舞士气,但基于绝大多数人的创业过程免不了艰难困苦的现实,创业教育无论如何不该忘记失败的案例和艰难的过程。简而言之,创业教育首先应该是“失败教育”——教会青年学生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克服创业初期的各种困难。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满脑子装着“点石成金”的案例开始创业,很容易把目标定得过高,甚至希冀一步登天,跨入“精英”行列。遇到挫折后又容易心灰意冷,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辉煌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指日可待”的,许许多多“大成功”的背后,恰恰是少为人知的“大牺牲”、“大付出”。学生创业并不是成功案例所显示的那么简单,其间将面临的变数和困难无法预知且数不胜数。创业教育不应也不能忽视这一点,否则现实将会代替学校狠狠地“教育”创业者。
让青年人瞄准“大成功”并没有错,但一定要让他们首先懂得“积跬步”,而不是“致千里”。退一步说,即使最终不能“致千里”,自力更生安居乐业,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成功呢?
(摘自2009年5月26日《光明日报》 本刊有删节图: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