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进台湾、人留大陆?
2009-08-22汤惠芸
汤惠芸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2009年7月1日正式开放192项陆资赴台投资,开启两岸双向投资的新时代。不过,第一阶段开放的项目,包括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都是台湾已经发展饱和的产业,对陆资吸引力不大。加上台湾并没有开放大陆投资者申请长期居留,以便长期管理资金运作,陆资会愿意「钱」进台湾、人留大陆吗﹖
八十年代末期,台商已经开始西进大陆投资,但是20多年以来,台湾都没有开放陆资直接进入岛内投资,使得两岸投资出现严重失衡现象。即便是两岸同步加入WTO后,台湾仍死守禁止大陆资金入台底线。表面是为了保障台湾安全,而实际上是在加速台湾边缘化。
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统计,截止2009年5月,台湾经核准赴大陆投资累计金额达771 亿美元;如果据非正式统计,台湾赴大陆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00亿至2000 亿美元。
据了解,2006年底,大陆对台转投资只有2000万美元,在台湾投资的大陆企业只有寥寥数家。而且还是以海外公司名义或合作主式入岛的,知名度最高的,包括联想是通过收购IBM的个人计算机而投资台湾;内蒙古小肥羊(简称小肥羊)则是以加盟店的形式,通过和台湾当地企业的合作进入台湾市场。
开启两岸经贸新里程
这种台湾资金、技术、人员等资源往大陆单向倾斜流动的现象,影响外商对投资台湾的信心,需要加以改善才能提升台湾经济竞争力。2009年4月26日第三次「江陈会谈」,两岸双方就陆资赴台投资达成共识;至2009年7月1日,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正式开放192项陆资赴台投资,开启两岸双向投资的新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助理兼经研室主任张冠华接受本刊访问表示,台湾正式开放大陆资金投资,是值得肯定的事情,毕竟在过去大陆改革开放30年当中,主要是台湾资金单向投资大陆,这次可以说是两岸经济关系迈向正常化的重要一步,代表两岸投资的格局,渐渐由以往的「间接单向」,逐步往「直接双向」迈进。
张冠华说,两岸经济交流可以逐渐实现优势互补,长远而言对台湾的经济发展有正面效益。加上2008年底国际金融海啸之后,大陆可能是国际上最先实现复苏的最大新兴市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之后,对台湾应对金融危机,以及中长期的经济结构转型都有好处。
欠长期居留措施
陆资只能「钱进」台湾
20多年前台商赴大陆投资之初,遇到了很多不同层面的问题,可以预计,台商当年投资大陆所遇到的问题,陆商也可能会遇到。例如两岸人员来往将更加频繁,涉及大陆人士和眷属在台停留、就医、就学与金融需求的配套措施,还需要台湾有关当局进一步完善。
观察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公布的《开放陆资来台从事事业投资政策说明》,针对大陆经贸专业人士及投资者申请在台居留的配套措施,现阶段还没有让大陆投资者或者经贸专业人士,因应投资及工作需要,申请在台湾长期居留的配套措施。
开放陆资赴台后,大陆人士进出台湾,将按照《大陆专业人士来台从事专业活动许可管理办法》修正案规定办理,大陆企业负责人、白领经理、专业人士赴台停留期间为一年。
根据目前的相关措施,陆资投资者即使是公司负责人,每次在台湾的停留期间都不可以超过一年;同时,开放大陆法人赴台购买不动产,包括商办、厂房和自用住宅,自然人、法人购买不动产停留期间及入境次数,不予限制。但每年总停留期间不得超过四个月。现行《大陆地区人民在台湾地区取得设定或移转不动产物权许可办法》第18条每次十天、全年不超过一个月规定则删除。
虽然新规定对大陆人士在台居留期限已经有所放宽,但是对大陆投资者,无论是经营企业,或者购买不动产,有意长远布局所需要的居留期间,最长只有一年仍然未足够。
台湾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朱云鹏7月中在台北出席座谈会时表示,陆资赴台不能过度被期待,尤其投资还牵涉到人的移动与居留,牵涉高度政治性,因此缓步进展应该是很好的策略。
首阶段开放欠吸引力
有多少大陆投资者会愿意「钱进台湾、人留大陆」呢﹖除了居留期限的限制,张冠华表示,台湾第一阶段开放陆资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的领域,制造业以食品、饮料、纺织为主,服务业也是以传统的批发零售为主,基建项目也只是个别开放,这些产业在台湾内部已经相当饱和,因此,首阶段开放陆资赴台投资的产业欠缺吸引力。
至于陆资最感兴趣的项目,包括金融服务业;专业证照的服务业,例如医生、律师、会计师,以及高科技产业等,现阶段都没有开放陆资赴台投资。
「第一步开放的幅度毕竟很有限,在一些具体投资方式上还有很多限制,再加上台湾的经济在民进党执政八年以来,整个投资环境不是很好,投资的机会不是很多,加上开放的项目有限,一开始的时候能有多少大陆资金赴台,或者找到商业机会,现在还要进一步观察。」
张冠华认为,更多的商机会可能会体现在与两岸交流比较密切的产业。例如随着2008年台湾正式开放大陆观光客赴台,可能会吸引陆资赴台投资与旅游业配套的设施,包括酒店、餐饮等行业。
7月初多家大陆知名餐饮企业,包括全聚德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重庆小天鹅餐饮等企业,都向媒体透露有意赴台寻找商机。
台要评估成效并有效控管
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透露,截止2009年7月17日,台湾共受理南方航空、厦门航空以及海南航空三件陆资赴台申请案,依据规定最迟会在一个月内完成审查。
针对陆资赴台投资的长短期成效,台湾相关部门评估,陆资赴台投资涉及个别企业投资策略、规划及执行,也涉及到两岸双方政策及法令的接轨,因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建立圆熟的商业机制,开放陆资赴台的效果也才能逐步发挥。为缩短政策宣布与企业实际投资的时间落差,双方主管部门将采取相应配合措施,协助陆资企业赴台投资。
另外,台湾将以6个月的期间作为政策倡导期及实验期,加强对陆资企业的倡导及招商工作,以催化政策执行效果;同时,也将依据实施的经验,检讨及改善相关政策及执行机制,以完善开放陆资的政策。
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表示,开放陆资赴台投资是以不冲击台湾产业作为前提,无论制造业、服务业或公共工程开放项目,均经过审慎的评估,以循序渐进方式推动。由于台湾社会对陆资赴台仍有顾虑,现阶段均采取严格限制或有配套措施,例如台湾禁止赴大陆投资之核心技术产业,不开放陆资赴台投资;公共工程发包不开放陆资;并采取配套措施防范陆资炒作房地产等。
宣示大于实际测试意味浓
由于开放陆资赴台具有复杂性与敏感性,因此,台湾有关部门在陆资赴台政策的推动及执行上,采取审慎、稳健的做法,秉持「先紧后松、循序渐进、先有成果、再行扩大」的原则。
张冠华对本刊表示,既然两岸要互利双赢,台湾开放陆资赴台就应该按照WTO的规则,秉持平等互利的原则,这是最起码的条件。张冠华认为,台湾开放陆资不需要存在太多政治考虑,或者高科技技术外移等疑虑,就算有些项目开放了,陆资也不一定要到台湾,因为企业也有市场选择,但是台湾开放陆资是最起码符合市场机制的要求。
也有学者指出,台湾整天说要与大陆对等,但是在开放陆资及大陆人士赴台便利性上却只字不提「对等」。纵观第一阶段台湾开放陆资赴台投资的项目以及配套的居留措施,可以发现宣示意义大于实际效益,相信只是初步测试市场反应,估计可以吸引的大陆资金不会太多。毕竟两岸分隔超过半过世纪,大三通等两岸之间的直接交流都是由去年520马英九上台后才逐步实现,估计部分台湾民众对陆资赴台仍然抱着「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态,相信首阶段以6个月为期的倡导及实验期之后,台湾将会再检讨陆资赴台的相关措施。
《大陆专业人士来台从事专业活动
许可管理办法》修正案摘要
一、大陆地区经贸专业人士,担任台湾地区投资事业之负责人,赴台从事经营、管理、执行董、监事业务等活动,每次停留期间不得逾一年。
二、大陆地区人民已取得台湾地区不动产所有权者,其赴台停留期间及入境次数,不予限制。但每年总停留期间不得逾四个月。
三、大陆地区学术科技人士申请赴台参与学术科技研究或大陆地区产业科技人士赴台从事产业研发或产业技术指导活动者,停留期间不得逾一年。但研究发展或技术指导成果绩效良好,继续延长将产生更大绩效,或延伸研究发展计划,以开创新研究领域者,得申请延期;总停留期间不得逾六年。
四、大陆地区文教人士赴台讲学、研修及大众传播人士赴台参观访问、采访、参与电影片制作或制作节目,其停留期间不得逾六个月。但讲学绩效良好,或经台湾教育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延长赴台研修期间者,得申请延期,总停留期间不得逾一年。
五、大陆地区杰出民族艺术及民俗技艺人士,赴台停留期间不得逾一年。但传习绩效良好,延长可产生更大绩效,或延伸传习计划,以开创新传习领域者,得申请延期,其期限不得逾一年;总停留期间不得逾二年。